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岡布里奇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岡布里奇
恩斯特·漢斯·約瑟夫·岡布里奇(Ernst HansJosef Gombrich,1909—)英國藝術史家,藝術心理學家。英國倫敦大學古典文化史教授、美術史教授,美術史研究上著名的瓦爾堡學派的代表人物,曾于1956—1976年期間出任瓦爾堡研究所所長。
岡布里奇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青年時期就讀于維也納大學,曾隨著名美術史家施洛塞爾學習美術史,隨著名藝術考古學家勞威學習考古學,在藝術史研究上養成了厚實的功底。在哲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論上,他受其同事、摯友、當代著名哲學家波普爾的影響和啟發。希特勒上臺之后,他于1936年移居英國,后入英國國籍,先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任職,后在倫敦大學執教。
岡布里奇的學術活動和研究涉及面非常廣泛,從美術史到文化史,從圖像學到藝術心理學,從美學到哲學,從視覺藝術到音樂以至大眾傳播媒介等廣闊領域,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跡,著作等身,迄今仍活躍在西方學術界。他的學術研究遵循一個基本信念,即人們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與傳統中的,因此它對外界的反應便是以這種承繼下來的文化與傳統為基礎的,正如他本人所說: “沒有一個文化史學家從零開始工作,他自身的文化傳統,他的導師的傾向性,以及當代新面臨的共同問題,都會刺激他的好奇心和探究。”他的主要成果體現在運用圖像學方法對文藝復興藝術進行的深入研究上,以及將知覺心理學與視覺藝術發展歷史結合起來的研究上。德、奧的理性精神使他長于思辨,并把問題上升到哲學文化高度來考察,其實驗心理學傳統又使他善于借用現代心理學的成果,而英吉利民族的嚴謹更加強了他方法、思維的縝密性。E.迪萬等主編的《二十世紀的思想家》認為他“將會作為本世紀第一流的藝術史學家而被銘記”。
由于岡布里奇學術上的卓越貢獻,他曾被牛津、劍橋、哈佛、康奈爾等多所著名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并被倫敦、牛津、劍橋、哈佛、芝加哥等十二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并且是英國科學院、皇家藝術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哲學學會等十二個研究機構、學會的院士或會員,曾獲伊斯拉莫斯獎、黑格爾獎等六項榮譽獎勵,1972年英國王室授予他爵士爵位,獎勵他在學術上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
據不完全統計,他的學術著作(包括與人合著)有26部,主要有: 《藝術史話》、 《規范與形式》、 《象征的形象》、 《阿佩萊斯的傳統》、 《理想與偶像》、《對古代大師的重新認識》、 《木馬沉思錄》、 《藝術與幻覺》、《有序感:裝飾藝術心理學研究》《形象與眼睛》、 《文化史研究》《藝術與學術》、 《藝術史與社會科學》、 《漫畫》(與E·克里斯合著)、 《手段與目的:關于壁畫歷史的思考》、 《阿比·瓦爾堡:思想傳記》、 《貢獻:我們文化傳統的解釋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