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排闥送青來全詩(兩山排闥送青來翻譯及賞析)
身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的王安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絕大多數人最開始認識王安石,恐怕都離不開語文課本中的那首詩《梅》:“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當然,除了這首詩外,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也廣為人知。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書湖陰先生壁》,雖然相對來說不及上述詩作知名,但是它最后七字“兩山排闥(tà)送青來”卻是神來之筆,令人贊嘆不已。首先,題中的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時的鄰居,是一個隱士。而根據詩題,我們可知它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詩。
至于詩的內容,則是主要描寫了楊德逢家潔凈清幽的環境,以此來暗示楊德逢生活情趣的高雅。同時,它也表達了王安石樂于山水田園的一種恬淡的閑居心境。然后,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安石的這首《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詩的前兩句“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即楊德逢家的庭院因為經常打掃,沒有絲毫青苔的痕跡。成壟成行的花木,都是楊德逢親手培栽。顯然,王安石這是贊美了楊德逢家的潔凈清幽。別看只是簡單的“凈無苔”和“手自栽”,真要我們自己去體驗就能明白其難處了。加上南方的地濕,又處于初夏多雨的季節,青苔的生長環境之好就不用多說了。
更何況,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所以相對于院中的雜草,青苔明顯更難于掃除。但是楊德逢卻將它清掃得一干二凈,這就很難了。再結合他在院中親手培載的各種花木,且做到成壟成行的外形。其樸實勤勞,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而王安石之所以對他鄰居家的環境高度贊美,其實也反映了他晚年樂于過上隱居的生活。
詩的后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即一條彎彎的河流護衛著院外蔥綠的農田,兩座山峰排列矗立把青翠送到了院中來。這里的“一水”,指的就是玄武湖。“護田”,指護衛環繞著園田。它有一個典故,據《漢書·西域傳序》載:“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
至于“兩山”,即指鐘山、覆舟山。“排闥”,是開門的意思。《漢書· 樊噲傳》:“高帝嘗病,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噲乃排闥直入”。很顯然,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一水”、“兩山”在王安石的這首詩中,都具有了人的情感。它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體現,也是對楊德逢生活情趣高雅的集中表現。
而前面我們說到這首詩的最后七字是神來之筆,就因為它所寫的山色不只是青翠欲滴,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帶著好消息撲向庭院而來。簡單來說,在王安石的筆下,山水有情,且早就和楊德逢締結了深厚的交誼。所以它給人的感受,可以說是韻味無窮。縱觀王安石的這首詩,雖然相對來說并不知名,但最后七字卻是神來之筆,令人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