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龍井題名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秦觀:龍井題名記
秦觀
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過杭,東還會稽。龍井辨才法師以書邀予入山。比出郭,已日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毛發。遂棄舟,從參寥杖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經佛寺十,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或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有也。行二鼓矣,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還。
元豐二年(1079),秦觀自高郵入越探望伯父,適逢蘇軾從徐州徙知湖州,遂與偕行,過無錫,游惠山,經德清、杭州東下。當他抵達會稽后不久,聽說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下獄,便匆匆渡江至吳興問訊。八月十六日,重過杭州,與參寥子月夜同游風篁嶺(即鳳凰山),作《龍井題名記》和《龍井記》。參寥子,是北宋詩僧道潛的別號。道潛原姓何,初名曇潛,蘇軾為杭州太守時,愛其詩,為更名道潛,使居智果精舍,后賜號妙總大師,有《參寥子詩集》,與秦觀亦有交往。
本記述作者月夜游覽西湖龍井的經歷和見聞。在唐宋詩詞作品中,刻畫西湖風景的名篇麗句層出不窮,各盡其妙,然而用散文形式來描繪夜幕下的西湖山水卻不多見。這篇“題名記“筆調輕快,語言簡潔,意境幽美,讀后使人心曠神怡,別有一番風味。我們仿佛也和作者一起,乘著皎潔的月光,駕著小船,拄著手杖,經過雷峰塔,翻越南屏山,登上鳳凰嶺,來到龍井亭,捧起甘冽清涼的泉水,“據石而飲之”。沿途萬簌俱靜,道旁燈火閃爍,草木郁郁蔥蔥,溪水潺潺清吟,多么富于詩情畫意,真是人間少有的仙境呵!
這是一篇山水游記,也是一首散文詩。全文不足二百字,可謂情文并茂,精妙絕倫,它將引導你踏著月色,到西子湖畔去尋幽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