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一個和尚來到這里后,此地就逐漸成為了“寶藏圣地”
一千多年前,一個和尚來到這里后,此地就逐漸成為了“寶藏圣地”
十六國(304年——43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漢地巴蜀建立成國(成漢)、在中原建立漢趙(前趙)時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為止。以至于,在十六國時期,中原之地動蕩不安,使得很多人都遷居到了河西走廊一帶。
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一書記載:
366年的一天黃昏,有一個樂尊和尚來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看到這里四處皆是沙石,住宿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于是,他拼命趕路,想在天黑之前找到一處住所。突然間,他一抬頭,看到了前方金光閃閃。在黑暗之中,這光亮就像是從千萬尊佛身上散發出來的一樣。于是,他認為:這是冥冥之中佛祖給他的指示。因此,他用了盡畢生精力,在敦煌地區開鑿了近千個佛窟,即:我們后世所說的敦煌莫高窟。
其實,佛家認為,修建佛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從字面理解,莫高窟的意思就是: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在莫高窟第423窟內,有一片隋代刻制的墨書,題記《莫高窟記》。雖然,年代久遠,但是,標題“莫高窟記”四個字依然清晰可見,這便是“莫高窟”之名的由來。
都知道,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鳴沙山東麓,南枕祁連,襟帶西域。從漢代開始,這里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據說,洞窟始鑿于公元366年,后經歷代增修,目前洞窟留存492個,彩塑雕像2415尊,壁畫45000平方米。
在這片干燥、無趣的沙漠里,這座融合了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大型石窟寺,可謂是滄海中的一粒珍珠。洞窟分為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的洞窟有487個,幾乎都有壁畫和塑像,被認為是莫高窟的主體;北區有248個洞窟,只有少量壁畫和塑像;其它的洞窟為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后的掩埋之地,當然,還有一些生活區域,區域內有臺燈、桌子等生活用具。
此外,各窟大小參差不齊,最大的第16窟面積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面積幾乎只能容納一人。它們一個個鑲嵌在南北長約1600米的崖壁上,上下五層,全是洞窟,氣勢恢弘,場面壯觀。直到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將莫高窟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據相關歷史學家的陳述,莫高窟在隋文帝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雖然,隋朝僅僅存在了27年,但是,因為隋朝皇帝崇尚佛教,所以,莫高窟在當時發展迅速,其數量和規模都是非常可觀的。此外,唐代女皇武則天對佛教的尊崇相比隋朝有過之無不及,使得當時的莫高窟數量達到了千余個。
到了五代時期,民間興起了修建佛寺的風俗,在河西地區,當地的僧侶開鑿了大量的洞窟。元朝時期,絲綢之路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石窟的開鑿也趨于停止。18世紀后,莫高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19世紀,西方侵略者深入中國內地后,一個叫王圓的道士,無意間打開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自此之后,莫高窟就遭受了巨大的浩劫,洞窟內的無數經卷、文書、娟秀,被盜竊。
之后,西方無數侵略者都對莫高窟虎視眈眈,據英國目前公布的數字,1914年,英國政府派遣的匈牙利人斯坦因劫去的文物達9000余件。而到了1908年7月,法國人伯希和劫走的文物比斯坦因的更具價值,約6000余件。之后的1914到1915年間,俄國人劫走了1萬余件佛學資料及壁畫。1924年,美國人用特制的膠布剝走了精美壁畫26方。甚至,連日本這樣的小國,也在1911年掠奪了600件經卷。
由此可見,祖先歷經千年才修成的莫高窟,古人視如瑰寶,近代無知的人卻如此糟蹋,實在令人痛心。
現今,無數仁人志士,自發組織以各種方式讓這些文物回家,國家也在傾盡全力追回失竊的國寶,但仍然有大批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
雖然,敦煌莫高窟的損失已經無法修補,但是,它仍然代表著敦煌最優秀的文明,代表著中華璀璨的文化。在藝術家眼里,這里是最絢麗的藝術勝地;在考古學家眼里,這里是最輝煌的東方博物館;在建筑家眼里,這里的建筑藝術堪稱精湛至極;在佛家人眼里,這里是一片有著佛光的土地,有著佛的指引,有著最深刻的佛家經義。
總而言之,這塊土地集合了人類的智慧與藝術的結晶,承載著千年的歷史經典,訴說著千年的傳奇故事,是我們中華文明最值得驕傲和感動的地方。今天,敦煌莫高窟已經得到了國家文物部門的保護,專門組織專家前往修復。甚至于,甘肅針對敦煌文化,發展了敦煌文創,與各大媒體進行聯合,將敦煌通過5G技術搬到了線上。如此一來,敦煌的文物遺跡,就可以更好的保存了。
這種方法雖然不能改變敦煌文化日益消損的事實,但至少能從一定程度上將敦煌的文化保存的更為長久。至少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之后,哪怕敦煌早已隨風而去,我們的子子孫孫也能通過現代技術,看到曾經的敦煌文化及輝煌的藝術,不至于讓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精髓,在千年之后就銷聲匿跡。
參考資料:
【《莫高窟記》、《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三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