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占據山東7年之久的韓復榘,究竟有多少部隊?
民國時期,占據山東7年之久的韓復榘,究竟有多少部隊?
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軍閥混戰時期,為了保存實力、為了進一步發展,亦或單純為了防止被其他軍閥消滅,一些相對獨立、實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方軍閥武裝們,往往游離于各大派系軍閥之間,他們時而投靠甲派,時而依附乙系,時而獨立山頭。
中原大戰
當然,無論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出于實際利益上的考慮,這類墻頭草一般的軍閥都是不受歡迎的,也因此,許多投靠勢力過多的軍閥就獲得了“幾家姓奴”的稱謂,這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西北軍首領馮玉祥。
馮玉祥在民國時期甚至有“倒戈將軍”之稱,僅著名的倒戈就高達9次。大概是上行下效的結果,倒戈將軍馮玉祥的麾下,也誕生了不少倒戈將軍,例如,比馮玉祥有過之而無不及、最后還當了漢奸的石友三,例如,山東王韓復榘。
韓復榘并非山東人,而是河北霸縣人,他1890年出生在當地的一個小康家庭,因此,家境并不算貧寒的韓復榘有機會進入私塾讀書,也正是在私塾學習期間,他練就了不錯的文筆和一手好字。
韓復榘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0歲時,義和團運動席卷北方,他的叔父由于接觸過洋人,被當作了二毛子斬首,韓家因此沒落,韓復榘也失去了讀書的機會。
從此之后,韓復榘開始為了生存而竭盡全力,19歲時,由于債主逼債,韓復榘被迫出走東北,試圖投奔了早年闖關東的大哥。然而,悲催的是,他沒有找到親戚,又花光了盤纏,迫于無奈之下,只得進入軍營當兵,從而有口飽飯吃。
韓復榘進入的軍隊,正是清軍第20鎮第40統第80標第三營。這個營的管帶,也就是營長,正是大名鼎鼎的馮玉祥。當時的軍隊,絕大多數都是迫于無奈混口飯吃的貧苦農民,有文化的寥寥無幾。
馮玉祥
韓復榘進入軍隊之后,不但能寫得一手好字,而且十分機靈,這自然馮玉祥十分喜愛,因此,他并沒有讓韓復榘下營當兵,而是讓這個外表斯文的書生當了司書生。
從此之后,既有文化而且頭腦頗為靈活的韓復榘開始了他在馮玉祥部中的青云之路。到了1924年第2次直奉戰爭時,韓復榘已經成為了國民軍第一軍第1師第一旅旅長。1925年,由于戰功顯赫,韓復榘晉升為第1師師長。又過了一年,韓復榘再次升官兒,先后擔任的第八軍和第六軍司令官。
也正在此時,由于犯了眾怒,馮玉祥被北洋軍閥各派系聯合進攻,遭遇慘敗的國民軍退往西北,馮玉祥也被迫出國。正值西北軍內憂外患之際,由于對于代總司令張之江并不服氣,韓復榘聯合石友三背叛了馮玉祥,投靠了晉軍,成為了閻錫山的部下。
左一為閻錫山
當然,在馮玉祥從蘇聯回國,于五原誓師加入北伐軍之后,韓復榘又脫離了晉軍,重新投靠馮玉祥,并成為西北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也正是在北伐戰爭中,韓復榘率部一路過關斬將,最先到達了北平,獲得了“飛將軍”的美譽。
在二次北伐之后,實力大漲的馮玉祥開始對部下大肆分封,孫良誠、宋哲元、劉郁芬等人都當上了省主席,然而,跟他們齊名的韓復榘卻反而被降職成了一師之長。韓復榘對此十分不滿。
雖然其后馮玉祥為了安撫韓復榘,將他任命為河南省主席,但是同時,又撤去了他20師師長的職位。蔣桂戰爭之中,由于對馮玉祥不滿,韓復榘聯合石友三和馬鴻逵再次背叛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因此,他被蔣介石任命為中央軍西北軍總指揮,并且仍然擔任著河南省主席。
韓復榘
規模空前的軍閥大混戰——中原大戰爆發后,被調往山東的韓復榘率部與閻錫山的晉綏軍展開多場大戰,牽制了晉軍的主力,一定程度上使蔣軍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因此,為了安撫韓復榘,也為了酬謝他的功勞,1930年9月5日,蔣介石將韓復榘任命為山東省主席,從此,韓復榘成為了在山東說一不二的土皇帝。
如同所有的軍閥一樣,韓復榘有了山東省主席之位之后,倚仗軍隊,他將山東的軍政法大權集于一身,同時,開始大力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剛剛被任命為山東省主席時,他的第3路軍只剩下了2萬多人。這對于面積高達15萬平方公里的山東省而言,自然遠遠不足。
山東
兩面環海的山東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富庶之地。民國初年,山東省的人口已經高達3100萬。民國末期,山東省的統計人口更已經超過4000多萬。因此,憑借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的稅收收入,韓復榘開始大肆擴軍。
他通過征兵拉夫、收編土匪等諸多手段,很快就將自己的三個師擴編為5個師和一個獨立旅。與此同時,他有樣學樣,又開始在山東建立5支地方民團武裝,并親自擔任總指揮,通過不斷的擴軍,到抗戰前期,韓復榘的兵力已經超過10萬。
在山東站穩腳跟之后,韓復榘對于蔣介石開始有若即若離,因為對于韓復榘而言,他與馮玉祥、閻錫山并沒有什么不同,只不過在中國的勢力最大的勢力罷了。
韓復榘手書
相反,國民政府屢屢試圖加強對山東控制的行為,反而成為了韓復榘統治山東的最大威脅。因此,韓復榘多次參加反蔣行動,甚至還謀殺了蔣介石派過去的國民黨山東省黨部主任委員。然而對這一切,雖然蔣介石十分憤恨,卻依然無可奈何。
1937年,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日戰爭正式爆發,韓復榘所在的山東省正是華北五省之一,隨時可以隨時可能成為抗戰前線,因此,為了全面抗戰,韓復榘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負責山東省和津浦路北段的防務。韓復榘的10萬大軍被整編為三個軍,5個師和一個旅。
公平的說,無論是為了保護老巢還是基于民族大義,在戰爭爆發之初,韓復榘還是比較積極的,他將自己的軍隊部防在抗戰前線,并與日寇展開激戰。
蔣介石和韓復榘
然而,就在韓復榘大軍與日寇戰斗的關鍵時刻,在韓復榘毫無知情的情況下,蔣介石以加強淞滬會戰為名,將支援山東的一個重炮旅撤走。這種釜底抽薪般的手段令韓復榘勃然大怒。
在全民抗戰的關鍵時刻,蔣介石居然還耍如此手段,試圖借日寇之手消滅異己,韓復榘因此認為:你不仁我不義,他因此緊急命令前線軍隊連夜回撤。韓復榘的這一命令讓第六戰區的形勢急劇變壞,大片國土淪陷日寇之手。
雖然擔任第6次戰區司令長官的馮玉祥多次命令韓復榘出戰,但是,也許是出于對蔣介石的極端不信任,也許是為了保存實力,也許兩者兼而有之,韓復榘在與日寇短暫激戰之后,又迅速回撤。最終使得日寇長驅直入,占領了大半個山東省,中國的抗戰局勢因此變得更加惡劣。
韓復榘
最終,由于韓復榘對日軍抵抗不力,再加上多次參與反蔣行動,殺雞儆猴的蔣介石將其誘捕。蔣介石等人將韓復榘騙往開封,以召開軍事會議為名,將韓復榘當場逮捕,并迅速押往武漢。
最終,在何應欽擔任審判長的高等軍事法庭簡單審問之后,韓復榘被判處死刑,1月24日晚,韓復榘在禁閉室被國民黨的特務和憲兵槍殺。統治山東7年之久的山東王當場斃命,時年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