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的故事
【生卒】:?—466
【介紹】:
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可能是指東海鮑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照20多歲時,為了謀求官職,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獲得賞識,被任為國侍郎。臨川王卒,為始興王劉浚侍郎。在劉浚和太子劉劭一起謀殺宋文帝之前,他已離去。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后,他又出任過中書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慕僚。次年,子頊任荊州刺史,他隨同前往江陵、任刑獄參軍等職。孝武帝死后,明帝劉彧殺前廢帝子業自立,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子勛反對劉彧的斗爭。子勛戰敗,子頊被賜死,照亦為亂兵所害。
鮑照胸懷大志頗有才能,但在門閥士族統治的時代,他備受壓抑,終不得用。然而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成就最高的是詩歌。他善于運用樂府民歌抒發心中憤懣不平之氣,故其詩從內容到形式都表現出與流俗迥異的風貌?!稊M行路難》18首是其杰出的代表作。除這一組詩外,其《代放歌行》、《代出自薊北門行》、《代東武吟》、《擬古·束薪幽篁里》等也較著名。鮑照擅長樂府,尤工七言歌行,其詩氣勢雄肆奔放,感情充沛,語言遒勁,音節激越,風格俊逸挺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舊時稱鮑照、謝靈運、顏延之為“元嘉三大家”。其實,鮑照的成就遠遠超過顏謝。他是南北朝時代最杰出的詩人,是七言詩醞釀時期的唯一大家,為七言詩的發展開拓了寬廣的道路。他的詩,對李白、高適、岑參等有很大影響。
在南朝賦壇上,鮑照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作家,自晉宋之際而至齊梁,他是辭賦發展史上的一個過渡人物。他的抒情賦往往于深沉的惆悵之中流蕩著一股慷慨之氣,如《觀漏賦》、《游思賦》、《傷逝賦》等都是如此。代表作《蕪城賦》不但在藝術技巧方面算是一篇杰作,就其思想內容而言,在六朝抒情小賦中也是很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