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宴棗園·酒后吐真言——毛澤東與柯仲平》毛澤東詩詞故事
二十五、秋夜宴棗園 酒后吐真言
——毛澤東與柯仲平
柯仲平:1902—1964年,原名柯維翰,云南廣南人。1929年參加地下斗爭,1937年到延安,曾參加發起街頭詩運動,后長期從事文學創作,著有詩集《從延安到北京》、《邊區自衛軍》等。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西北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作協主席、一屆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一屆、二屆代表。
1.此稿甚好 趕快發表
1938年夏季,一個迷人的夜晚。邊區印刷廠的工人們高興地聚集在一起開晚會,毛澤東也從鳳凰山麓趕來參加。晚會上,柯仲平當場朗誦了自己的一部新作——《邊區自衛軍》。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柯仲平用洪亮的云南口音,讀得熱情奔放,贏得了在座每一位觀眾的贊嘆,會場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柯仲平在臺上投入地讀著,讀著讀著,柯仲平忽然想起了什么,他看看后邊還很長,怕影響毛澤東休息,便停下來問道:“還要不要念下去?”毛澤東把手一揮:“念下去。”于是柯仲平也興致勃勃地說:“念下去。”接著,柯仲平又興致勃勃地往下念。
讀完以后,毛澤東緊緊地握住柯仲平的手,高興地說:“你把工農大眾做了詩的主人,對民歌形式進行了吸收、融化,為詩歌的大眾化作出了辛勤的努力。”
更有趣的是,毛澤東還特意把詩稿帶了回去。僅過了一兩天的時間,毛澤東把稿子還給了柯仲平,并在上面做了批語:“此稿甚好,趕快發表。”
很快,《邊區自衛軍》在中共中央主辦的刊物《解放》上發表了。柯仲平在全詩的前面加了一個小序:“這詩寫成之后,曾得一位同志崇高的鼓勵。我除深致感謝外,以后必然要更加努力的。”序言里面的“一位同志”顯然是指毛澤東。
2.柯仲平收集民謠 毛澤東現場指導
又有一次,柯仲平在陜北公學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收集各地的民謠。那一天正巧毛澤東到陜北公學作講演,柯仲平忙碌的身影被毛澤東發現了。毛澤東問柯仲平在做什么,柯仲平說在收集民謠。毛澤東聽了柯仲平的話,很高興地點了點頭,然后說:“你一個人記錄多慢哪!你為什么不去找成(成仿吾)校長,要他多弄些紙來,裁好了發給大家,讓每個人自己寫出來,豈不是更好么?”
柯仲平聽了毛澤東的話真是興奮極了,他立刻去找成仿吾,按照毛澤東的方法去實施,請每個人寫出自己知道的民謠,效率極高,那一次就收集了好幾百首民謠,還節省了很多時間。
后來,柯仲平在一篇文章中專門寫過這件事情,他說:“毛澤東為什么這樣重視民間歌謠呢?主要是民間歌謠深刻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斗爭、生活,真實地表達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在藝術上豐富、生動、剛健、清新。”
3.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1942年5月,柯仲平參加了毛澤東親自主持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并且代表民眾劇團在會上發了言。毛澤東對柯仲平的發言也談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說柯仲平已經是毛澤東的老朋友了。
1942年9月的一天,毛澤東又邀請舒群、柯仲平和其他一些文化界的朋友到棗園談話。大家都到齊了之后,毛澤東站起來說:“大家都來了,非常感謝。今天請大家來吃飯,是有事相求的……”
說著,毛澤東拿起了《解放日報》,開始給大家閱讀第四版的“征稿辦法”。然后,毛澤東看著在座的各位朋友幽默地說:“俗話說:‘吃人口短’,‘吃人一口,報人一斗’。吃虧只這一回,但不許哪個口上抹石灰……”
毛澤東親切而風趣的講話使在場的朋友們都禁不住笑了起來。毛澤東接著說道:“總之,辦好黨報,黨內同志人人有責,希望各位有力出力,全力以赴……”大家在毛澤東輕松的談笑中舉起酒杯,痛快地飲下了這真誠的美酒……兩個桌的人都無拘無束地在酒酣耳熱之中暢談起來……不知不覺,一鉤彎月已經升到了天空,客人們已經一個一個走光了。
柯仲平性格熱情豪放,而且好酒貪杯,今天又與毛澤東同桌對飲,豪情萬丈,真是一發不可收,最后只剩下毛澤東一個人坐在那里陪柯仲平和舒群了。柯仲平似乎沒有感覺到什么,依然在那里痛痛快快地喝著。
毛澤東很理解柯仲平,他叫警衛員送來三只碗,親自給柯仲平、舒群各斟滿一碗,然后給自己也倒滿了一碗,說道:喝吧,老柯、大舒:
酒逢知己千杯少……
柯仲平雖然喝了很多,但是頭腦還是很清醒,他馬上就接道:
話不投機半句多。
毛澤東也來了興致,又說: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柯仲平又接著毛澤東的詩句說道: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毛澤東看著高興的柯仲平,自己也非常高興,感慨地說:“老柯,你帶個劇團,常年奔波他鄉,辛苦了。喝吧,這是慰勞酒,慰勞酒!”
柯仲平聽了毛澤東的話,心里一熱,也感慨起來:“感謝你,是你——毛主席批給我四十塊錢,讓我搞起了這個劇團……”
“你聽老百姓說過哪些意見?”
“他們都說共產黨好話,說你的好話。特別是今年,一開群眾大會,就喊‘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聽了柯仲平的話,動了感情:“那是今年二十萬擔公糧,減到十六萬擔嘛!”
柯仲平說:“這是群眾的肺腑之言……”
毛澤東仿佛在思考著什么,略微沉默了片刻,然后舉頭望月,說:“……肺腑之言,天宮之光……老柯,今夜好,皓月當空明如晝……”
“這是主席秋夜宴棗園,勝過‘春夜宴桃李園’的夜宴嘛!”
“‘夜宴’?‘夜宴’,‘夜宴’……”毛澤東在口中重復著,忽然找到了感覺,興奮地吟詠道: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柯仲平接道:
夫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湘音滇調,一唱一和,和諧融洽,為延安寧靜的夜空增添了一種特別的情調。
4.攻打波羅鎮 朗誦菠蘿詩
1947年5月,柯仲平隨西北野戰軍攻打陜北波羅鎮。部隊戰前動員之時,柯仲平創作了一首詩《保衛毛主席》:
從河東,到河西,
我們趕來保衛毛主席。
我們知道我們的任務最光榮,
路上沒有一個掉隊的!
五月里,過黃河。
過了黃河吃菠蘿(波羅鎮),
吃菠蘿,口不渴,
再吃好肉好饃饃。
頭一仗,要打響;
吃了這樣吃那樣,
我們要接二連三的去打勝仗!
在戰役即將打響之前,部隊的首長將部隊集合在一個河灘上進行戰前動員。先是首長講話,接下來就是柯仲平為大家朗誦這首動人的詩篇。當時就別說柯仲平有多忙了。這個團朗誦完就到另一個團,直到部隊全部出發朗誦才結束。
柯仲平的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5.柯仲平打工 毛澤東話別
1943年秋季,柯仲平、馬健翎和楊醉鄉在棗園還見到過一次毛澤東,毛澤東和他們談了新文化運動。1947年9月,柯仲平在西柏坡參加全國土地會議,會后被留在華北局,主持編輯“中國人民文藝叢書”。1948年4月,柯仲平的工作結束了,柯仲平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他們又談到了詩。
毛澤東問柯仲平:“你在這里是扛長工還是打短工?”
柯仲平說:“打短工。”
毛澤東又關切地問:“你把短工打完到哪里去?
柯仲平又說:“到你待過十三年的地方去。”
毛澤東說:“實際只十二年半。”毛澤東接著問,“還回去?打算干什么?
柯仲平興奮地將自己醞釀多年,準備創作一部長詩,歌頌劉志丹的打算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很理解柯仲平的心情,鼓勵柯仲平調查研究,了解劉志丹,了解根據地,并說:“人的一生,能寫出一部《紅樓夢》那樣的作品就很不錯了。”
1952年,柯仲平寫的敘事長詩《毛主席的小英雄》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但是他的《劉志丹》卻一直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