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特洛夫斯基,尼·阿
【介紹】:
蘇聯俄羅斯作家,他既是一名優秀作家也是一位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他生于烏克蘭沃林州維里亞村的一個工人家庭里。他在苦難中度過了童年時代。在十月革命年代里,在共產黨員的影響下,他積極投身革命,于一九一九年七月加入蘇聯共青團。他是國內革命戰爭的參加者,先在卡道夫斯基師,后來又在騎兵一軍。在一九二〇年受重傷復員。一九二四年八月加入蘇聯共產黨。在一九二一——一九二五年間,作過政治工作人員,共青團的書記,曾經參加過修筑基輔附近窄軌鐵路的工作。由于疾病加劇,經常使他臥床不起。一九二四年,健康情況進一步惡化,不久又雙目失明,奧斯特洛夫斯基成為殘廢,但是,他沒有屈服。作家回憶說:“身體完全垮了,剩下的只有不息的青春的熱情和為自己的黨和自己的階級作點什么有益工作的強烈愿望。”他的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杰出的才能使他拿起新的武器——筆,成為一名革命作家。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搞起創作來。第一部作品是寫卡道夫斯基師戰斗生活的小說,但在郵寄中佚失。作家沒有氣餒,在一九三一——一九三四年間完成了著名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九三五年十月,作家被授予列寧勛章。一九三四年十二月由作家口授創作另一部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作品反映了烏克蘭人民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作家完成了這部作品的第一部(過了五天,作家不幸病逝)。作家生前,還曾搜集素材計劃創作《柯察金的幸福》,作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第三部分,還計劃寫作《保爾的童年》,作為給小讀者的禮物,還想創作科學幻想小說,但是,都由于病魔過早地奪去了作家的生命而未能實現。作家生前還發表過一些評論和演講。奧斯特洛夫斯基及其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我國讀者中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是對于廣大青年讀者,一直起著積極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