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詆”的成語(9個)
本文整理了痛毀極詆、以白詆青等含“詆”的成語9個,其中“詆”結尾的成語6個,“詆”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詆”結尾的成語【第1句】:痛毀極詆[tòng huǐ jí dǐ]
【解釋】盡力地揭發暴露。也指極力毀謗辱罵。
【出處】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
【第2句】:深文巧詆[shēn wén qiǎo dǐ]
【解釋】羅織罪名,蓄意毀謗。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而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于罪。”
【示例】近閱所傳,可備參考……而故摘一字一句以售己說,遂至略人全文,則亦深文巧詆而可笑之甚矣! ——明·徐渭《又奉師季先生書》
【第3句】:舞文巧詆[wǔ wén qiǎo dǐ]
【解釋】玩弄文字,詆毀構陷。
【出處】《漢書·張湯傳》:“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
【示例】宋·蘇軾《論積欠六事并乞撿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官吏刻薄,與圣意異,舞文巧詆,使不該放。”
【第4句】:微文深詆[wēi wén shēn dǐ]
【解釋】想盡辦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獄,所以微文深詆,殺者甚眾。”
【示例】微文深詆,眾所嚴憚,愈于京師。 ——唐·趙曄《東都留臺石柱記》
【第5句】:痛誣丑詆[tòng wū chǒu dǐ]
【解釋】盡情誣蔑,用很難聽的話毀謗。
【出處】清·薛福成《庸庵筆記·軼聞·〈盾鼻隨聞錄〉當毀》:“[汪堃所著《盾鼻隨聞錄》對]何氏自文安公凌漢以下,并逮其家婦孺,無不痛誣丑詆,至令人不忍觀。”
【第6句】:深惡痛詆[shēn wù tòng dǐ]
【解釋】深:很,十分;惡:厭惡;詆:詆毀。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運動所應取的路向》:“我們對于舊文字,應該不要那么時髦地一概的深惡痛詆。”
“詆”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以白詆青[yǐ bái dǐ qīng]
【解釋】以白色詆毀青色。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否定別人。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寧藏拙而不為則可,若護其所短,而反譏人之所長,則不可。所謂以宮笑角,以白詆青者,謂之陋儒。”
【第2句】:訶佛詆巫[hē fó dǐ wū]
【解釋】“訶”同“呵”。猶言訶佛罵祖。巫,巫師。
【出處】宋·朱熹《祭魏元履國錄文》:“兄實高明,卒監此心,顧托警勵,瑯瑯其音。訶佛詆巫,考禮正俗,奉承靡他,葬又得卜。”
【第3句】:非議詆欺[fēi yì dǐ qī]
【解釋】指誣蔑毀謗。
【出處】《漢書·劉向傳》:“俗人乃造端作基,非議詆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