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暖”的成語(36個)
本文整理了暖衣飽食、風嬌日暖、送暖偎寒等含“暖”的成語36個,其中“暖”開頭的成語2個,“暖”結尾的成語12個,“暖”在中間的成語2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暖”開頭的成語【第1句】:暖衣飽食[nuǎn yī bǎo shí]
【解釋】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出處】戰國·宋·墨翟《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飽食。”
【示例】也虧做了這事,尤員外盡心供奉,暖衣飽食。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4回
【第2句】:暖暖姝姝[xuán xuán shū shū]
【解釋】自滿,沾沾自喜的樣子。
【出處】《莊子·徐無鬼》:“所謂暖姝者,學一先生之言,則暖暖姝姝而私自說也,自以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
【示例】無他,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其有稍在此范圍外者,非惟不敢言之,抑亦不敢思之。 ——清·梁啟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論》
“暖”結尾的成語【第1句】:風嬌日暖[fēng jiāo rì nuǎn]
【解釋】嬌:柔媚。微風吹拂,陽光溫暖。
【出處】宋·高觀國《風入松》詞:“紅外風嬌日暖,翠邊水秀山明。”
【第2句】:風輕日暖[fēng qīng rì nuǎn]
【解釋】微風輕拂,日光溫暖。
【出處】宋·歐陽修《贈沈遵》:“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
【第3句】:席不暇暖[xí bù xiá nuǎn]
【解釋】席:坐席;暇:空閑。連席子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原指東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
【出處】《淮南子·修務訓》:“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唐·韓愈《爭臣論》:“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示例】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馬翻。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一回
【第4句】:人情冷暖[rén qíng lěng nuǎn]
【解釋】人情:指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親熱。泛指人情的變化。指在別人得勢時就奉承巴結,失勢時就不理不睬。
【出處】唐·白居易《遷叟》詩:“冷暖俗情諳世路,是非閑論任交親。”
【示例】節物后先南北異,人情冷暖古今同。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一
【第5句】: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
【解釋】指世風日下,對人的態度隨地位和權勢的高低有所不同。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馮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示例】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你不可太認真。
【第6句】:風和日暖[fēng hé rì nuǎn]
【解釋】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出處】宋·劉斧《青瑣高義·別集》卷二:“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示例】天生兄弟三人,送至外護,候素臣開船,見風和日暖,帆正波平,放心回島。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回
【第7句】:噓寒問暖[xū hán wèn nuǎn]
【解釋】噓:緩緩吹氣。形容對人的生活十分關切,問冷問熱。
【出處】冰心《關于女人·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示例】他經常過來噓寒問暖。
【第8句】:偷寒送暖[tōu hán sòng nuǎn]
【解釋】暗里照顧寒暖。比喻奉承拍馬。也比喻對人關切。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枉罵他偷寒送暖小奴才,要這般當面搶白。”
【示例】這些宦官宮妾,見皇后有些偏向,自然偷寒送暖,添嘴搠舌。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回
【第9句】:日和風暖[rì hé fēng nuǎn]
【解釋】形容天氣晴好。同“日暖風和”。
【出處】宋·范純仁《鷓鴣天·和韓持國》詞:“臘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風暖欲開梅。”
【第10句】:肥甘輕暖[féi gān qīng nuǎn]
【解釋】指生活優裕。
【出處】語出《孟子·梁惠王上》:“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
【示例】如梁襄王,算定天下不能一,便只向肥甘輕暖中了一生。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孟子·梁惠王上篇十四》
【第11句】:問寒問暖[wèn hán wèn nuǎn]
【解釋】形容關懷體貼備至。
【出處】康濯《我在鄉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來拉扯個時事,還常常問寒問暖問吃問住,親熱的不行。”
【示例】他經常對我問寒問暖,關懷備至。
【第12句】:孔席不暖[kǒng xí bù nuǎn]
【解釋】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處奔走,每至一處,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出處】東漢·班固《答賓戲》:“是以圣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暖”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送暖偎寒[sòng nuǎn wēi hán]
【解釋】元曲中指暗中為男女私情牽線撮合。也指男女偷情茍合,幽會敘情。后比喻奉承拍馬。也比喻對人關切。同“送暖偷寒”。
【出處】明·葉憲祖《團花鳳》第二折:“出入是非門里,定因家有三婆,替那好送暖偎寒,移商換羽,都是你這老賤人了。”
【第2句】:乍暖還寒[zhà nuǎn hái hán]
【解釋】形容冬末春初氣侯忽冷忽熱,冷熱不定。
【出處】宋·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宋 ·劉清夫《玉樓春》詞:“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
【第3句】:日暖風恬[rì nuǎn fēng tián]
【解釋】形容天氣晴好。同“日暖風和”。
【出處】唐·錢起《山中酬楊補闕見訪》詩:“日暖風恬種藥時,紅泉翠壁薜蘿垂。”
【第4句】:春暖花開[chūn nuǎn huā kāi]
【解釋】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出處】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南內》:“春暖花開,命中貴陪內閣儒臣宴賞。
【示例】春暖花開,我好引著孩子們園里做活。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0回
【第5句】:飽暖思淫欲[bǎo nuǎn sī yín yù]
【解釋】食飽衣暖之時,則生淫欲之心。
【出處】參見“飽暖生淫欲”。
【示例】自古道:“飽暖思淫欲”,王祿手頭饒裕,又見財物易得,便思量淫蕩起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
【第6句】:黔突暖席[qián tū nuǎn xí]
【解釋】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游,每到一處,坐席沒有坐暖,灶突沒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處奔走。
【出處】《淮南子·修務訓》:“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漢·班固《答賓戲》:“是以圣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第7句】:孔席不暖,墨突不黔[kǒng xí bù nuǎn,mò tū bù qián]
【解釋】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游,每到一處,坐席沒有坐暖,灶突沒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處奔走。
【出處】《文子·自然》:“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漢·班固《答賓戲》:“是以圣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第8句】:浮嵐暖翠[fú lán nuǎn cuì]
【解釋】浮嵐:飄浮在山林間的霧氣;暖翠:青翠的山色。形容山林美好的景色。
【出處】樣·歐陽修《廬山高》:“欲令浮嵐暖翠千萬狀,坐臥常對乎軒窗。”
【第9句】:飽食暖衣[bǎo shí nuǎn yī]
【解釋】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
【示例】今為若計,欲舞文亂法,快意一時,而身陷刑戮乎?欲守公奉法,飽食暖衣,與妻子處乎? ——清·王晫《今世說·政事》
【第10句】:飽暖生淫欲[bǎo nuǎn shēng yín yù]
【解釋】指生活安逸,易起淫念。
【出處】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正旦唱]這廝只因飽暖生淫欲……[正旦唱]便休想似水如魚。”
【示例】這個程朝奉擁著巨萬家私,所謂飽暖生淫欲,心里只喜歡的是女色。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
【第11句】:冷暖自知[lěng nuǎn zì zhī]
【解釋】水的冷暖,只有飲者自己知道。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
【出處】唐·善無畏《大日經疏》卷十二:“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示例】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人師也。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四
【第12句】:冬暖夏凊[dōng nuǎn xià jìng]
【解釋】凊:涼。冬天使溫暖,夏天使涼爽。比喻適合時用。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輕而暖,夏輕而凊。”
【第13句】:善言暖于布帛[shàn yán nuǎn yú bù bó]
【解釋】好話比衣服還溫暖。形容有益的語言能給人很大的鼓舞和安慰。
【出處】《荀子·榮辱》:“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第14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shì qíng kàn lěng nuǎn,rén miàn zhú gāo di]
【解釋】世情:社會人情;人面:人的臉色。社會人情從人的態度的冷淡或熱情可以看出來,人的臉色好壞因對方的地位高低而不同。
【出處】元·劉唐卿《白兔記》第十出:“他宿世是夫妻,何須苦折離?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示例】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吾今日乃知富貴之不可少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
【第15句】:風暖日麗[fēng nuǎn rì lì]
【解釋】麗:美麗。風恬日暖,輕風柔和,陽光燦爛。形容天氣晴朗暖和。
【出處】茅盾《香市》:“因為從'清明’到'谷雨’這二十天內,風暖日麗,正是'行樂’的時令。”
【第16句】:日暖風和[rì nuǎn fēng hé]
【解釋】陽光溫暖,微風各煦。形容天氣晴好。
【出處】宋·劉斧《青瑣高義·別集》卷二:“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示例】玉勒雕鞍爭馳,佳時日暖風和。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夜行船》
【第17句】:春暖花香[chūn nuǎn huā xiāng]
【解釋】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花香襲人。
【出處】元·奧敦周卿《蟾宮曲》:“春暖花香,歲稔時康。”
【示例】春暖花香,和風淡蕩。我則見東郊上,男女成行,處處閑游賞。 ——明·無名氏《打韓通》
【第18句】:送暖偷寒[sòng nuǎn tōu hán]
【解釋】元曲中指暗中為男女私情牽線撮合。也指男女偷情茍合,幽會敘情。后比喻奉承拍馬。也比喻對人關切。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著拐幫閑鉆懶,縫合唇送暖偷寒。”
【示例】妄想送暖偷寒,誰與我傳書寄簡。 ——明·周履靖《錦箋記·傳私》
【第19句】:柳暖花春[liǔ nuǎn huā chūn]
【解釋】指花柳榮茂,春意正濃。
【出處】唐·李郢《為妻作生日寄意》詩:“謝家生日好風煙,柳暖花春二月天。”
【第20句】:如魚飲水,冷暖自知[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解釋】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出處】宋·岳珂《桯史·記龍眠海會圖》:“至于有法無法,有相無相,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示例】況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話來說,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罷。 ——魯迅《〈故事新新編〉序言》
【第21句】:乍暖乍寒[zhà nuǎn zhà hán]
【解釋】乍:剛剛開始。忽冷忽熱。形容春秋季節,天氣寒暑變化無常。
【出處】宋·柴望《念奴嬌》詞:“門外滿地香風,殘梅零亂,玉糝蒼苔碎。乍暖乍寒渾莫擬,欲試羅衣猶未。”
【示例】對殘春,消永晝。乍暖乍寒時候。人獨自,倚危樓。夕陽多少愁。(宋·吳潛《更漏子》詞)
【第22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解釋】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出處】唐·裴休《黃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明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禮拜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會中,枉用三十年工夫。’”
【示例】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受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是某甲師也。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