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嫗騙局
作者: 謝澤生 【本書體例】
萬歷戊子,杭郡北門外有居民,年望六而喪妻,二子婦皆美,而事翁皆孝敬。
一日,忽有老嫗立于門,自晨至午,若有期待而不至者。翁出入數次,憐其久立,命二子婦詢其故。嫗曰:“吾子忤逆,將訴之官,期妮子同往,久候不來,腹且枵(xiáo消)矣。”子婦憐而飯之,言論甚相愜,至暮期者不來,因留之宿。一住旬日,凡子婦操作,悉代其勞,而女工尤精。子婦唯恐其去也,謂嫗無夫而子不孝,煢(qiǒg窮)煢無歸,力勸翁娶之,翁乃與合。
又旬余,嫗之子與妮子始尋而來,拜跪告罪,嫗猶歷詈(lì利)不已,勸解之,乃留飲。其人即拜翁為繼父,喜母有所托也,彼此往來三月。
一日,嫗之孫來請翁一門,云已行聘。嫗曰:“子婦來何容易,吾與翁及兩郎君來耳。”往則醉而返。又月余,其孫復來請云:“某日畢婚,必求二姆同降。”子婦允其請,且多帶衣飾盛妝而往。嫗子婦出迎,面黃如病者。日將脯,嫗請二姆迎親,且曰:“鄉間風俗若是耳。”嫗佯日:“汝妻雖病,今日稱姑矣,何不自往迎,而煩二位乎。“其子日:“規模不雅,無以取重,既來此,何惜一往。”嫗乃許之,于是,嫗某與病婦及二子婦,俱下船去,更余不返。嫗子假出覘(chān摻),孫又繼之,皆去矣。乃天明,遍覓無蹤,訪之房主,則云五六月前來租房住,不知其故。
翁父子悵悵而歸,親友來取衣飾,傾囊償之,而二婦家來覓女不得,訟之官,翁與二子恨極,因自盡。
(選自《智囊全集》)
明萬歷戊子年間,杭州北門外有一戶人家,老頭兒年近六十死了妻子。他的兩個兒媳都長得很漂亮,侍奉老公公也很孝順。
有一天,忽然有一個老太婆立在他家門前,從早晨一直站到中午,象等誰而又等不到的樣子。老頭兒出來進去多次,可憐她一個人站了這么久,就叫兩個兒媳婦問她原因,老太婆說:“兒子忤逆不孝,我將向官府告他。在這里等閨女來了一塊去,可是再等也等不著她。到現在肚子已經餓了。”這兩個兒媳婦可憐她就給她端了飯吃。交談起來雙方言語還挺投機。到了天黑時,等的人仍未來,就留她住下。誰知一住竟是幾天。這期間,凡是兒媳們該做的活,老太婆都替她們代勞。而針線活做得尤其好。兒媳婦們生怕她再回去,認為她兒子不孝又沒有老伴,一個人無家可歸,就盡力勸公公娶下這個老婆婆。于是,老頭與她結了婚。
這樣又過了十余天,老太婆的兒子與閨女才尋到她。他們一到就跪下,向母親認錯。老女人還是罵不絕口,經人勸解,她才留他倆吃了飯。于是這來的一男一女就拜老頭為繼父,并為母親有了依靠而高興。彼此來來往往三個月。
有一天,老太婆的孫子來請老頭兒全家前去,說是他已經定了親。老太婆說:“兒媳婦出去多么不容易,我與你爺及兩個叔叔去吧。”結果,去了喝得大醉而回。又過了一月多,老太婆的孫子又來請他們,說:“某日完婚,請兩個嬸嬸一起去。”兩個兒媳婦答應了他的請求。并且帶了不少衣服首飾,盛妝前往。到了之后,老太婆的兒媳出門迎接,她面黃肌瘦,象是有病。下午,老太婆的兒子請兩個嫂嫂去迎親,還懇切地說:“鄉間風俗就是這樣。”老太婆假裝埋怨說:“你妻子即使有病,今天當婆婆了,憑什么不親自去迎接,偏偏要麻煩他這兩個當嬸娘的呢?”她兒子說:“婚禮不夠高雅、排場,也沒有什么能增添光彩的,二位既然來了,何必吝嗇跑這一趟腿!”老太婆才同意他這樣做。接著老太婆就同有病的媳婦和兩個當客的兒媳婦一起下船前去迎親。然而,一更多天還不見她們回來。老太婆的兒子假裝出去查看究竟,孫子接著也離開了,最后家中的人都走了。及至到了天明,找遍各處也沒見這幾個人的影蹤。問房東,房東才回答說:“五六月前,他們來租房住,不知啥原因。”
到了這個地步,老頭與兒子只得又氣又惱地回了家。而后,親戚朋支來要兒媳婦們借的衣飾,只好花盡家里的錢買了還給別人。兩個兒媳婦的娘家也來找女兒,沒有下落,就向官府告了老頭兒全家,老頭兒與兒子氣極了,最后自殺身亡。
同是寫騙局,《丹客》里作者對受騙者是嘲笑的,而在《老嫗騙局》里,作者卻對受騙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而對設騙的老嫗則通過其言行如:“佯曰”、“嫗猶歷詈不已”稍作揭示,其余僅只敘說行騙始末,一層層地推進情節,讓一個具有同情心的厚道人家,一步步陷入騙局而不自知,讀來令人寒心。
何以有此不同,這當然與作者的道德觀念有關。在我國人民傳統的道德標準里,一直提倡寬善、仁慈的精神與情操,而鄙棄刻薄、奸佞等品質與行徑。因之,馮夢龍對他熟悉的小市民階層的奸佞、欺詐行徑,理當會表示出厭惡的。因之他才用這種白描手法,寫一個老翁全家本著寬厚、仁慈、善良的道德標準,同情一個“老嫗”而受騙釀成家破人亡悲劇的過程。這里,馮夢龍并沒有為老翁全家的悲劇結局說上一句同情的話語,然而卻有一種無形的情緒打動著讀者的心,這不能不歸之于這則筆記小說的藝術感染力。
筆記,由于是隨手寫來,在記言和記事上,就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它基本采用順敘。這一方面是為了使讀者盡快了解其內容,另一方面恐怕就在于它隨意性與托諷性的需要。作者不希望“刻意為文,只是遇有可為,隨筆寫去。”(呂叔湘《筆記文選讀序》)這就形成了筆記小說章法上利落、凝煉的特點。在《老嫗騙局》里,涉及的人物老翁一方五人,老嫗一方五人,設騙過程長達五個月,其中人物往來次數五次之多,涉及請罪、請“客”、訂婚,“婚”禮等等事件,但作者卻只用如此短短的篇幅,含蘊這么多內容。如沒有順敘手法的恰切運用,而采用倒敘、插敘、補敘等,內容就會顯得冗雜而拖沓。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