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百科,唐菖蒲寓意,唐菖蒲賞析
唐菖蒲這個名字來自日本,日本人叫菖蘭;其葉似劍,又稱劍蘭;其花色豐富多彩,北京俗稱十樣錦;還有的叫扁竹蓮、菖歇、堯韭。
唐菖蒲是鳶尾科唐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米。球莖扁圓形,葉基生,扁平狹長,草綠色。花莛自葉叢中抽出,頂生穗狀花序,每串花序上著生8~20朵花,花大,花徑達16厘米,色彩繁多,有白、粉、黃、橙、紅、淺紫、藍、紫等色,并有雙色種,及斑點、條紋。
【養】
唐菖蒲原產非洲熱帶和地中海地區,是喜光性長日照植物。夏季喜涼爽氣候,不耐寒,不耐炎熱;冬季球莖休眠,生長適溫20~25℃ ,喜肥沃深厚沙質壤土,要求排水良好和充足光照,忌積水。
唐菖蒲用播種和分球繁殖,一般常用分球。球莖周長8厘米以上者當年能開花,小球需培育1~2年后開花。也可在4月進行切球繁殖。一般每塊球莖上有芽3~4個,可將1個球莖切成2~3塊,每塊都要有芽。
唐菖蒲可地栽,也可盆栽。3~7月都可播種,栽后70~90天開花,可分批播種,陸續開花。栽培前在土壤中要施入足夠的基肥并加入適量的骨粉和草木灰。種植深度要按球莖的大小及土壤性質而定,一般是球莖越大,種植應越深;土質黏重,種植要淺些。通常覆土為球莖高的兩倍。淺種有利新球生長,但雨后容易倒伏,抗旱力也差;深種雖不易倒伏,但所生的新球小,子球少。在生長期要有充足的光照,適時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但怕積水,并需適量追肥3次,注意防治病蟲害。盆栽每年秋末換盆1次。
如用作切花,宜在花序基部1~2朵花初開時剪取;如用作培養球莖,則在花蕾現色時摘去花蕾,留下花莖,以利球莖生長。花謝后是新球莖發育期,此時還應追肥1~2次,適時澆水,以促使子球繁育。9月地上部枯萎,開始休眠。起出后剪去葉片,將球莖掘起,每株產數個至十數個小球,把新生的大球及所附小球用手掰下,按大小分級,充分曬干,放在10℃以上干燥、通風良好的竹簾上擺開貯藏。母球如已萎縮,可將老球棄掉。休眠期7個月左右。
【賞】
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園藝品種很多。全世界唐菖蒲野生原種約有250種,經過數百年人工培育,栽培品種已達8000種以上,西歐、北美、日本廣泛種植。我國大約有百余種,多在各大城市花圃種植。唐菖蒲種類較多:根據裂片伸展情況可分為平展型、包心型;根據裂片形態,可分為平瓣型、皺瓣型、波瓣型;根據花朵的大小疏密又可分為大花型、小蝶型、報春花型、鳶尾型;根據開花時間又可分為早花類、中花類、晚花類。與唐菖蒲近名的還有菖蒲、石菖蒲等,它們雖然都稱菖蒲,但卻不是一個家族。菖蒲和石菖蒲為天南星科植物,由于它們植株低矮、葉叢常綠而亮,又有芳香,是良好的地被植物,具有特異的觀賞價值。
唐菖蒲是國內外庭園中常見的球根花卉之一。花梗挺拔修長,著花多,花期長,花型變化多,花色艷麗多彩,如采用促成栽培可四季開花。唐菖蒲花在花序上通常排為兩列,而且側向一邊,一莖上能著花十數朵,在狹長似劍的綠葉襯托之下,顯得十分嬌艷美麗,光彩奪目。
宋朝陸游寫有《唐菖蒲》詩:
“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眾泉碧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
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
【用】
唐菖蒲長久以來便是應用最廣泛的切花植物之一,還可瓶插、制作花束、花籃,也可布置花境及專業花壇。切花可在花瓶中保鮮5~10天。唐菖蒲對氟化氫等有毒氣體敏感,可作為監測大氣污染的指示植物。莖葉可提取維生素C,球莖可供藥用,具有清熱解毒、散淤消腫的功效。腮腺炎,唐菖蒲鮮球莖,磨成濃汁,搽患處。跌打腫痛、癰瘡,唐菖蒲鮮球莖,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