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戰略
【4327】論大戰略
(〔美〕約翰·劉易斯·加迪斯著,臧博、崔傳剛譯,中信出版社,33.6萬字,2019年6月第1版,69元)
10章:[1]穿越赫勒斯滂海峽;[2]長墻;[3]老師和約束;[4]靈魂與國家;[5]作為樞紐的君主;[6]新世界;[7]最偉大的戰略家;[8]最偉大的總統;[9]最后的美好希望;[10]以賽亞。
這本書呈現了大戰略邏輯跨時空、跨領域、跨文化的交融與映襯。從2500多年前的希波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戰無不勝的羅馬帝國領袖,到改變美國命運的開國總統,加迪斯探究了那些偉大領袖和持久帝國的智慧、氣質和勇氣是如何塑造的。
在加迪斯筆下,薛西斯一世、伊麗莎白一世、腓力二世、林肯、拿破侖等國家領袖,馬基雅維利、奧古斯丁、伯里克利等政治思想家,化身為“狐貍”或“刺猬”,甚至是兩者的綜合體。“狐貍”追逐多個目標,思維零散、離心,卻能根據對環境的敏感觀察適時調整戰略;“刺猬”目標單一,思維專注卻固執,堅守一個不變的原則,以此規范一切言行。加迪斯認為,人的思維常處于刺猬式和狐貍式兩種思維方式的對抗中,如果能把刺猬的方向感和狐貍對環境的敏感性結合起來,追求目標與能力的一致性,就能孕育出成功的大戰略。
好的戰略之所以能沿襲千年,是因為在時代推移、技術迭代中能不斷被反思、調整和重塑。但并不是只有國家才需要大戰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事業和生活中實現目標與能力的平衡。這一戰略思維將幫助我們強化權衡代價的意識,刺激我們對復雜環境的感知,從而達成心中所念。
一種理論能否經得住考驗,就要看其能否闡釋過往。只有一種理論能夠闡釋過往,其對未來的預判才值得信賴。
埃斯庫羅斯的戲劇《波斯人》,劇中描繪了薛西斯一世狼狽不堪地跛行回到自己的首都的場景,那些早先對他贊譽有加的人紛紛扼腕嘆息。他的耳邊縈繞著大流士的靈魂追悔莫及的警告:“作為凡人,我們永遠不該將自己的想法拔得過高”。
前者我們事先可以了解,后者是無法預測的。
人類之所以能夠存續,可能就要歸功于我們能夠在快思維和慢思維靈活地切換,即在狐貍式行為和刺猬式行為之間靈活轉換。
未來根植于過去,卻不同于過去。
林肯自學法律和政治。他貪婪地閱讀,記憶大量實用內容,并極為靈巧地學以致用。
這本書認為,人的思維往往處于刺猬式和狐貍式兩種思維方式的對抗中。如果把刺猬式思維理解為對戰略目標和愿景的規則,把狐貍式思維理解為對自身能力的評估和調控,那么目標與能力的平衡即為戰略。
只要擁有常識,在目標與能力之間尋找到平衡點,往往就能成就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