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循環
【5341】國內大循環
(張占斌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5萬字,2020年9月第1版,58元)
△3篇:[1]構建新發展格局;[2]發展環境新變化;[3]新形勢下內需戰略。
〇所謂“變”,最重要的就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所謂“不變”,最主要的就是我國制度優勢顯著、物質基礎雄厚、發展韌性強大、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并沒有改變,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并沒有改變。
〇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國民經濟的“經絡”,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不斷擴大國內經濟循環。著力點:攻克“卡脖子”技術問題,暢通產業鏈和創新鏈;培育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市場體系和供求循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暢通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循環。
〇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要以穩定市場預期、提高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為著力點;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要以就業擴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為基礎;須更好發揮政府在擴大內需、維護市場中的作用;須形成內需外需兼容互補、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〇國內大循環的核心要義是高度開放大多數我們自己的行業和市場準入,要使得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真正走向很高的開放度、安全性和流動性。假以時日,中國真正能形成全球最具創造性的生產要素能夠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循環”起來的沃土,也只有這樣,我們1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才能真正成為我們經濟發展可以依賴的國內力量。
〇任何一個大國經濟或大型經濟體都是以國內需求、國內市場為主體的,外部需求和國際市場只是國內市場和國內需求的延伸和補充。
〇關鍵要辦好自己的事:通過體制改革降低要素成本、提升企業投資意愿;進一步強化統一市場建設、消除阻礙商品和要素流動的堡壘;推進新技術的應用,增加技術研發、基礎研究和教育的投入;加強產業國際合作、提升產業發展空間。
〇“雙循環”是深層次的改革開放。
〇平靜客觀、打持久戰、改革開放之心態。
〇治理、民主赤字。
〇用消費需求帶動投資需求,用下游投資帶動上游投資,用進口帶動出口。
(2021年2月8日夜11:1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