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賴派作品分析
日本戰后初期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最初被稱作“新戲作派”。無賴派作家們并沒有結成文藝團體,相互間也沒有什么親密交往,更沒有什么綱領章程之類的東西,只是文學史上對一些有共同特點的同期作家們的稱呼。主要作家有:坂口安吾*、石川淳*、太宰治*、織田作之助、田中英光。其中除了自殺了的太宰治、田中英光及早逝的織田作之助外,另外兩名作家在后來的創作活動中遠遠超出了這一派的特定含義。因此,無賴派一詞只限于上述作家在戰爭結束后到五〇年前后為止的創作活動及作品。其特點是:一反傳統的自我小說的瑣碎手法,文體明快,處處流露出作家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迷茫、苦悶的心理。無賴派作品中主要的主人公找不到出路,現實中的無賴派作家大多也如此。太宰治于1946年投水身亡后僅僅一年,田中光-也自殺于太宰治墓前,因此他們也被稱為“破滅型”作家。無賴派作家的出現充分反映了戰后初期日本社會動蕩不安、混亂污穢的一面。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丑惡現象在不同程度上予以肯定,并力圖從中發掘美,追求一種幻滅的、墮落的美。無賴派的作品迎合了一些讀者對現實不滿又茫然找不到出路的苦悶心理。代表作品有:坂口安吾的《白癡》*、石川淳的《廢墟中的耶穌》、太宰治的《斜陽》*、《喪失作人資格》、織田作之助的《星期六夫人》、田中英光的《野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