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適·毋自欺室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葉適·毋自欺室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禮》曰①:“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大學(xué)》之道自誠其意②。意者,心之發(fā)也。黃巖林氏兄弟以名其室,余推衍其義而銘之③。銘曰:
有聞善之意而疑己以不明,自欺也。有為高之心而畏己以不能,自欺也。喜安于俗而不狥乎道④,自欺也。求合于外而中莫之考,自欺也。其道甚大,萬物咸取⑤,圣賢之功,我則與有。如操斧斤⑥,以入山林。隨其所欲,榱題棟楹⑦。蔚然千章⑧,被冒洞谷⑨。愛莫能致,投斧太息。言既出之,行既行之。久且不倦,我則畢之。雞鳴必旦,鶴鳴必雨。其象則然,孰敢余侮。婦人之貞,抱節(jié)空閨。守妄求真,匪誠惟欺⑩。咨爾弟昆(11),敬事一心(12)。無咎無譽(yù),上帝居歆(13)。
【注釋】
①《禮》:《禮記》的簡(jiǎn)稱。
②《大學(xué)》:儒家經(jīng)典之一。原是《禮記》的一篇,宋代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以與《論語》、《孟子》、《中庸》配合。南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四書”之一。提出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三綱領(lǐng)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成為南宋以后理學(xué)家講倫理、政治、哲學(xué)的基本綱領(lǐng)。
③推衍:推求發(fā)揮。
④狥(xun):“徇”的異體字。通“殉”。狥道:舍身求道。
⑤咸:皆,都。
⑥斤:斧頭。
⑦榱(cui):椽子。榱題:屋椽的前端。也叫出檐。楹(ying):廳堂前部的柱
子。
⑧章:大材。《史記·貨殖列傳》:“水居千石魚陂,山居千章之材。”
⑨被:覆蓋。冒:覆蓋。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zhǎng)坂,朱華冒綠波。”
⑩匪:通“非”。
(11)咨:嗟嘆聲。弟昆:兄弟。
(12)敬:戒慎,敬肅,不怠慢。
(13)歆(xin):饗。謂祭祀時(shí)神靈享其氣。《詩·大雅·生民》:“其香始生,上帝居歆。”鄭玄箋:“其馨香始上行,上帝則安而歆享之。”今人高亨注:“居,安也。歆,享受。”(《詩經(jīng)今注》)。
【譯文】
《禮記》說:“所謂誠意,就是不自欺。”《大學(xué)》的理論是使自己有誠意。意,是出自內(nèi)心。黃巖林氏兄弟用“毋自欺”來給他的室命名,我推求發(fā)揮它的含義而寫銘。銘說:
有聞知善的意圖而懷疑自己不明白善,是自欺。有向高處前進(jìn)的心而擔(dān)心自己沒能力,是自欺。喜歡安心于世俗而不以身求道,是自欺。要求合乎外界的流俗而內(nèi)心沒有考慮,是自欺。道很大,萬物都遵循道。圣賢的功夫,我也有些。如拿著斧頭進(jìn)入山林,隨其所欲,砍取自己需要的各種木材。其中有長(zhǎng)得很茂盛的大材,覆蓋在洞口或山谷上。雖然喜歡,但是弄不來,把斧頭扔掉,長(zhǎng)嘆一聲。話已經(jīng)說出,做也做了,雖然很久,但不疲倦,我則干完它。雞鳴的時(shí)候必定是早晨,鶴鳴了,必定要下雨。現(xiàn)象就是這樣,誰敢侮辱我?婦人的貞節(jié),是守節(jié)在空閨。保守的是錯(cuò)誤的東西,卻求真實(shí),不是誠意,只是欺人。你們弟兄,一心一意,非常謹(jǐn)慎。沒有災(zāi)禍也沒有名譽(yù),上帝會(huì)安享你們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