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黑塞《流浪》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瑞士〕黑塞
【原文】:
農舍
我在這幢房屋邊上告別。我將很久看不到這樣的房屋了。我走近阿爾卑斯山口,北方的、德國的建筑款式,連同德國的風景和德國的語言都到此結束。
跨越這樣的邊界,有多美啊!從好多方面來看,流浪者是一個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較之農民更為原始。盡管如此,克服定居的習性,鄙視邊界,會使象我這種類型的人成為指向未來的路標。如果有許多人,象我似地由心底里鄙視國界,那就不會再有戰爭與封鎖??稍鞯哪^于邊界,無聊的也莫過于邊界。它們同大炮,同將軍們一樣,只要理性、人道與和平占著優勢,人們就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無視它們而微笑——但是,一旦戰爭爆發,狂瘋發作,它們就變得重要和神圣。在戰爭的年代里,它們成了我們流浪人的囹圄和痛苦!讓它們見鬼去吧!
我把這幢房屋畫在筆記本上,目光跟德國的屋頂、德國的木骨架和山墻,跟某些親切的、家鄉的景物一一告別。我懷著格外強烈的情意再一次熱愛家鄉的一切,因為這是在告別。明天我將去愛另一種屋頂,另一種農舍。我不會象情書中所說的那樣,把我的心留在這里。啊,不,我將帶走我的心,在山那邊我也每時每刻需要它。因為我是一個游牧民,不是農民。我是背離、變遷、幻想的崇敬者。我不屑于把我的愛釘死在地球的某一點上。我始終只把我們所愛的事物視作一個譬喻。如果我們的愛被勾住在什么上,并且變成了忠誠和德行,我就覺得這樣的愛是可懷疑的。
再見,農民!再見,有產業的和定居的人、忠誠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愛他,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但是我為摹仿他的德行,已花費了半輩子的光明。我本非那樣的人,我卻想要成為那樣的人。我雖然想要成為一個詩人,但同時又想成為一個公民。我想要成為一個藝術家和幻想者,但同時又想有德行,有家鄉。過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不可能兩者兼備和兼得,我才知道自己是個游牧民而不是農民,是個追尋者而不是保管者。長久以來我面對眾神和法規苦苦修行,可它們對于我卻不過是偶象而已。這是我的錯誤,這是我的痛苦,這是我對世界的不幸應分擔的罪責。由于我曾對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救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過和世界的痛苦。解救的道路不是通向左邊,也不是通向右邊,它通向自己的心靈,那里只有上帝,那里只有和平。
從山上向我吹來一陣濕潤的風,那邊藍色的空中島嶼俯視著下面的另一些國土。在那些天空底下,我將會常常感到幸福,也將會常常懷著鄉愁。我這樣的完人,無牽掛的流浪者,本來不該有什么鄉愁。但我懂得鄉愁,我不是完人,我也并不力求成為完人。我要象品嘗我的歡樂一般,去品嘗我的鄉愁。
我往高處走去時迎著的這股風,散發著彼處與遠方、分界線與語言疆界、群山與南方的異香。風中飽含著許諾。再見,小農舍,家鄉的田野!我象少年辭別母親似地同你告別:他知道,這是他辭別母親而去的時候,他也知道,他永遠不可能完完全全地離開她,即使他想這樣做也罷。
山口
風在勇敢的小道上吹拂。樹和灌木留在下面,這里只生長石頭和苔蘚。沒人到這里來尋覓什什東西,沒人在這里有產業,農民在這上面也沒有干草和木材。但是,遠方在召喚,眷念在燃燒,眷念在巖石、泥沼和積雪之上筑成這條宜人的小道,通往另一些山谷,另一些房屋,另一些語言和人群。
到了山谷的高處,我站住腳。往下的道路通向兩側,水也流向兩側;在這兒高處,緊挨著的、手攜手的一切,都找到了各自的道路通往兩個世界。我的鞋子輕輕觸過的小水潭瀉向北方,它的水流入遙遠的寒冷的大海。緊挨著小水潭的小堆殘雪,一滴滴雪水落向南方,流向利古里亞和亞得里亞海岸匯入會海(1),這大海的邊緣是非洲。但是,世界上所有的水都會重逢,冰海和尼羅河融合成潮濕的云團。這古老、優美的譬喻使我感到這個時刻的神圣。每一條道路都引領我們流浪者回家。
我的目光還可以選擇,北方和南方還都在視野之內。再走五十步,我眼前展開的就只有南方了。南方從淺藍的山谷里向山上呼出多么神秘的氣息啊!我的心多么急切地迎著它跳動啊!對湖泊和花園的預感,葡萄和杏仁的清香,向山上飄來,還有關于眷念和羅馬之行的古老而神圣的傳說。
回憶象遠方山谷里的鐘聲從青春歲月里向我傳來:我首次去南方旅行時的興奮心情,我如何陶醉地吸著藍色湖畔的花園里濃郁的空氣,夜晚時又如何側耳傾聽蒼白的我山那邊遙遠的家鄉的聲息!在古代神圣的石柱前的第一次祈禱,第一次象在夢中那樣觀賞褐色巖石背后泛起白沫的大海的景象!
陶醉的心情不復存在了,向我全身心的愛展示美麗的遠方和我的幸福的那種愿望,也不復存在了。我心中已不再是春天。而是夏天。陌生人向站在高處的我致意,那聲音聽來另是一種滋味。它在我胸中的回響更無聲息。我沒有把帽子拋到空中。我沒有歌唱。
但是我微笑了,不只是用嘴。我用靈魂,用眼睛,用全身的皮膚微笑,我用不同于從前的感官,去迎那向山上送來芳香的田野,它們比從前更細膩,更沉靜,更敏銳,更老練,也更含感激之情。今天,這一切比往昔越發為我所有,同我交談的語言更加豐富,增加了成百倍的細膩程度。我的如醉的眷念不再去描繪那些想象朧朦遠方的五彩夢幻,我的眼睛滿足于觀看實在的事物,因為它已經學會了觀看。從那時起世界已變得更加美麗。
世界已變得更加美麗。我獨自一人,并且不因為孤單而苦惱。我別無其他愿望。我準備讓太陽把我煮熟。我渴望成熟。我準備去死,準備再生。
世界已變得更加美麗。
(胡其鼎 譯)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原籍德國,后入瑞士籍,是當代最偉大的德語作家之一,兼小說家、詩人、散文家,一九四六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荒原狼》、《彼德·卡門青特》、《玻璃游球戲》等?!读骼恕肥且徊可⑽摹⒃?、畫的作品合集。
【鑒賞】:
黑塞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都閃耀著他的獨特的理性的靈光和人道主義的激情。《流浪》中這位沒有國籍的流浪者,從滿是塵埃的道路上走來,一路沉思著關于人的命運、人類未來、世界圖景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孜孜不倦地探索著一條達到完美境界的人生道路。作者抓住最平凡普通的自然景物如農舍、山口、天空、河流等,通過它們在人心中引起的自然聯想及感受,表達出一位熱愛和平、反對戰爭、渴望人類不分國家和疆界而和睦共處的流浪者的心聲。
這位無牽無掛、舍棄家鄉和國家的流浪者,實際上懷著一種對全人類和世界的最深沉的愛和最廣博的人道主義思想。作者通過直接抒寫流浪者的內心獨自揭示出他的偉大人格,蘊涵著一種深沉凝重的激情,與此相適應,采用了野鶴閑云般的瀟灑筆調描繪著自然風光和田園景色,既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又有表現主義的痕跡。黑塞的本意不在于寫景物9而在于通過景物的觸發抒發感情的折射和理性的思考。盡管他只是簡單地描寫了德國的屋頂、木骨架和山墻、阿爾卑斯山口和迎面而來的田野的風,但由于其中體現出來的人的內心世界的感受、抒情和哲理意味,而顯得含蓄蘊藉、委婉深刻。使我們感到,盡管這位流浪者心中懷著博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但他輕快的步履中難免沉重、歡樂的心境里難免惆悵。
哲人式的寫景與抒情加強了文章的力度和深度,景物具有多重暗示和隱喻意義,感情復雜而又深沉?!斑吔纭辈恢皇堑赜虻膭澐?,更是國家、民族之間不可跨越的鴻溝,人類自相殘殺的盾牌;“山口”不只是地理上的通道,更是通往和平、平安、幸福的遠方的必由之路。他愛家鄉,然而對全人類的愛使他懷著鄉愁去流浪;伴隨著美麗的青春歲月的追憶是眼前冷清陌生的現實,為了世界變得更加美麗自己必須忍受孤單寂寞,這些復雜的情感在內心深處凝聚,使他表現出始終如一的執著追求。
本文語言極富哲理,但并未使作品滯重化,不斷深化的意境和內心深處蘊含的深沉感情使整篇文章呈現出一種情思遼遠,廣闊深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