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思《一夜苔生(外二篇)》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香港〕小思
【原文】:
那不是幽階,也一夜苔生。
有一段漫長的日子,我不敢想起綠得懾人心意,使花也無色,樹也無色的苔了。據說京都苔寺有一百幾十種苔,多少品種有什么關系?欣賞者自顧擁一襟翠綠,輕輕帶顆平靜的心,走過小徑,誰會躬下身來,分它一個仔細?滿眼欲滴的綠,只長在坡上、地上、石上,絕不獨立高撥如樹如竹,也不多彩,不跟繁花比高下,但卻綠得深不可測。曾經這樣想:苔如一個哲者,去看它是不能匆忙的,盤桓半天,然后一心如洗地歸來。在香港,難找那么一園翠綠。也難有那么半日悠閑。有些時候,偶而看見山坡路邊點點苔痕,都趕緊提醒自己:賞苔必須悠閑;悠閑是一種浪費。
一場春雨后,溫濕天氣已經像初夏了。校園里幾座用紅磚砌成的花臺上,植的雜樹都顯現著無限生機,但在我眼中,樹算不了什么,因為我只注意慢慢遮住了紅磚的苔。長得真好,愈近地面,愈在人少站立的一邊,就更厚更綠。下課離校時,總不忘看一兩眼,這樣做,心里上算得很悠閑,又不浪費時間。
怎料,幾天假期過后,回到學校一看,紅磚早給人洗涮得十分干凈。大概,苔,不是樹木,又自甘卑下,都市,繁華地容不下它。這使我好難過。
難過了好幾天,匆匆忙忙的工作,很快就把這件事淡忘了。上星期內,有過幾場不大不小的夏雨,天氣熱得悶壓人,只差蟬聲,就是仲夏模樣了。一這早上回校,驀然又見紅磚上隱隱隱苔痕。如果不洗去,再過些日子,一定長得比一片青草地更耀眼。
說起草,它就較苔幸運,因為它畢竟比苔豎得高些,給人踐踏了,坐了也不走樣,都市人認為有一片草地,能有“擁住自然”的氣派,苔,那么幽幽,不讓人踐不讓人坐,都市人實在不容意易接納它這個性。
默祝那不生在幽階的苔,終也有人欣賞!
【鑒賞】:
這是一篇漂亮的寫景抒情散文,贊美并謳歌了頑強不息的生命力。
苔,綠得讓“我”心醉,在“我”眼里,樹也無色,花也無色。“我”被那滿眼欲滴的綠深深地吸引著,一有機會,能要看著那紅磚上的苔。
“絕不獨立高拔如樹如竹”,“也不跟繁花比高下,“但卻綠得深不可測”——這是苔的性格:樸實無爭,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對苔的性格刻畫,飽含著“我”對苔的愛慕和景仰之情。這為本文立下了基調,對情感的進一步抒發作了鋪墊。
并不是一切令人傾心的事物都能被這世界所接受。都市和繁華地容不下苔的個性,紅磚被人洗涮了,苔也就被埋沒了,“我”為此而難過,讀者的心緒轉為低沉。
忽然有一天,驀然又見紅磚上的隱隱苔痕,“我”的情緒又高昂起來,想象它一定長得比一片青草地更耀眼,為它頑強的生命而驚喜,也對它的末來充滿希望。
篇尾“默祝那不生在幽階的苔,終也有人欣賞“與開頭”那不是幽階,也一夜苔生呼應,將作者的感情再一次推向高潮。
文章寫得纏綿細膩,情感表達富有波瀾,因而更加深沉和熱切。
全文看去有些凄涼,但并不幽暗,感傷之后是美麗的溫柔,給人以樂觀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