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厚·《鄧析子》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無厚 《鄧析子》
天于人,無厚也;君于民,無厚也;父于子,無厚也;兄于弟,無厚也。何以言之?天不能屏勃厲之氣,全夭折之人,使為善之民必壽,此于民無厚也。凡民有穿窬為盜者,有詐偽相迷者,此皆生于不足,起于貧窮,而君必執法誅之,此于民無厚也。堯、舜位為天子,而丹朱、商均為布衣,此于子無厚也。周公誅管、蔡,此于弟無厚也。推此言之,何厚之有。
循名責實,君之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職也。下不得自擅,上操其柄而不理者,未之有也。君有三累,臣有四責。何謂三累?惟親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親疏,三累。何謂四責?受重賞而無功,一責;居大位而不治,二責;理官而不平,三責;御軍陣而奔北,四責。君無三累,臣無四責,可以安國。
異同之不可別,是非之不可定,白黑之不可分,清濁之不可理,久矣。誠聽能聞于無聲,視能見于無形,計能規于未兆,慮能防于未然。斯無他也,不以耳聽則通于無聲矣,不以目視則照于無形矣,不以心計則達于無兆矣,不以知慮則合于未然矣。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掩目塞耳萬民恐震。
循名責實,案法立威,是明王也。夫明于形者分不遇于事,察于動者用不失則利,故明君審一,萬物自定。名不可以外務,智不可以從他,求諸己之謂也。
治世,位不可越,職不可亂,百官有司,各務其形。上循名以督實,下奉教而不違。所美觀其所終,所惡計其所窮。喜不以賞,怒不以罰,可謂治世。
其所以然者,乘勢之在外推。辯說,非所聽也。虛言向,非所應也。無益亂,非舉也。故談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諭志通意非務相乖也。若飾詞以相亂,匿詞以相移,非古之辯也。
故見其象,致其形,循其理,正其名,得其端,知其情。若此,何往不復,何事不成。
所謂大辯者,別天地之行,具天下之物,選善退惡,時措其宜,而功立德至矣。小辯則不然,別言異道,以言相射,以行相伐,使民不知其要,無他故焉,故淺知也。
夫自見之,明。借人見之,暗也。自聞之,聰。借人聞之,聾也。明君知此,則去就之分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