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山人歸嵩陽
不到嵩陽動十年,舊時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復見,三十六峰猶眼前。
夷門二月柳條色,流鶯數聲淚沾臆。
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陽路,惟余眷眷長相憶。
形式: 古風翻譯
不到嵩陽轉眼過去十年,從前隱居的心事已經徒然。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見,少室山的三十六峰還在眼前。
夷門的初春二月柳條泛綠,流鶯數聲令人熱淚沾衣。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來忘掉帝力。
山人一心前往嵩陽路,只留下無窮眷念長久回憶。
注釋
嵩陽:隋唐時縣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時期改稱登封(今屬河南)。動:近。
心事:指欲隱居嵩陽之事。
徒然:枉然,空然,意謂不能實現。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
猶眼前:依然還在眼前。
夷門:戰國大梁的城門。
在今河南開封縣城內。
戰國時魏國的賢士侯贏為夷門監者。
流鶯:鶯鳥。
流,謂其鳴聲圓轉。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權統治。
眷眷:同睠睠,反顧的樣子,表示心里顧念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