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笠”的成語(yǔ)(12個(gè))
本文整理了雨蓑煙笠、戴笠乘車等含“笠”的成語(yǔ)12個(gè),其中“笠”結(jié)尾的成語(yǔ)7個(gè),“笠”在中間的成語(yǔ)5個(gè),包括成語(yǔ)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笠”結(jié)尾的成語(yǔ)【第1句】:雨蓑煙笠[yǔ suō yān lì]
【解釋】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出處】唐·翁洮《漁者》詩(shī):“一葉飄然任浪吹,雨蓑煙笠肯忘機(jī)。”
【示例】雨蓑煙笠傍漁磯,應(yīng)不是、封侯相。 ——宋·陸游《一落索·識(shí)破浮生虛妄》
【第2句】:煙蓑雨笠[yān suō yǔ lì]
【解釋】①指蓑衣斗笠兩種雨具。②借指隱者的服裝或隱者優(yōu)游自適的生活。
【出處】宋·蘇軾《書(shū)晁說(shuō)之〈考牧圖〉后》詩(shī):“煙蓑雨笠長(zhǎng)林下,老去而今空見(jiàn)畫(huà)。”
【示例】掃空紫陌紅塵夢(mèng),收得煙蓑雨笠身。 ——宋·陸游《溪上小雨》詩(shī)
【第3句】:綠蓑青笠[lǜ suō qīng lì]
【解釋】綠草編的蓑衣,青竹編的斗笠。形容漁翁的打扮。
【出處】唐·張志和《漁父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yú)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示例】綠蓑青笠隨時(shí)看,勝掛朝中紫綬衣。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回
【第4句】:青衫涼笠[qīng shān liáng lì]
【解釋】衫:?jiǎn)我拢惑遥憾敷摇1扔飨奶斓囊路兔弊印?/p>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孤吟》:“流光箭緊,正柳林蟬噪,荷沼香噴,輕衫涼笠。”
【第5句】:乘車戴笠[chéng chē dài lì]
【解釋】乘:坐,駕;笠:斗笠。比喻不因?yàn)楦毁F而改變貧賤之交。
【出處】晉·周處《風(fēng)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dāng)下。”
【示例】昔楚人始交,必有乘車戴笠不忘相揖之誓,誠(chéng)以為富貴不相忘之難也。 ——唐·元稹《酬?yáng)|川李相公十六韻啟》
【第6句】:芒鞋竹笠[máng xié zhú lì]
【解釋】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編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處漫游。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倘然尋不著他,那管芒鞋竹笠,海角天涯,我一定要尋著這個(gè)女孩兒家才罷。”
【第7句】:雨蓑風(fēng)笠[yǔ suō fēng lì]
【解釋】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出處】宋·李曾伯《沁園春·丙辰歸里和八窗叔韻》詞:“天教狂虜灰飛。更莫問(wèn)兒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絕交楚徼,雨蓑風(fēng)笠,投老吳磯。”
“笠”在中間的成語(yǔ)【第1句】:戴笠乘車[dài lì chéng chē]
【解釋】比喻不因?yàn)楦毁F而改變貧賤之交。
【出處】晉·周處《風(fēng)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dāng)下。”
【示例】投李報(bào)玖,自憐囊褚之貧;戴笠乘車,方羨繡衣之貴。 ——宋·劉克莊《回秘閣徐提刑啟》其二
【第2句】:車笠之盟[chē lì zhī méng]
【解釋】笠:斗笠。比喻不因?yàn)楦毁F而改變貧賤之交。
【出處】南宋·郭茂倩《樂(lè)府詩(shī)集·越謠歌》:“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丁君擔(dān)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
【示例】我們有車笠之盟。
【第3句】:雨笠煙蓑[yǔ lì yān suō]
【解釋】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出處】宋·劉過(guò)《沁園春·詠別》詞:“念丹霞秋冷,風(fēng)巾霧屨,五湖春暖,雨笠煙蓑。”
【示例】從今穩(wěn)作城東客,雨笠煙蓑不用將。 ——明·李東陽(yáng)《得匏安觀造雨□詩(shī)輒次韻》
【第4句】:戴笠故交[dài lì gù jiāo]
【解釋】指貧賤之交。
【出處】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二:“香巖、倦圃,領(lǐng)袖一時(shí)。唯時(shí)戴笠故交,擔(dān)簦才子,并與宴游之席,各傳酬和之篇。”
【第5句】:蓑笠綸竿[suō lì lún gān]
【解釋】蓑:蓑衣;笠:斗笠;綸:釣魚(yú)的線。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手持釣竿。形容魚(yú)翁釣魚(yú)的樣子。也比喻不問(wèn)世事的隱逸生活。
【出處】元·王伯成《貶夜郎》第四折:“待我蓑衣綸竿自然,我比姜太公多來(lái)近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