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匕”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匕鬯不驚、圖窮匕首見等含“匕”的成語7個,其中“匕”開頭的成語3個,“匕”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匕”開頭的成語【第1句】:匕鬯不驚[bǐ chàng bù jīng]
【解釋】匕:古代的一種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廟祭祀用物。形容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百姓安居,宗廟祭祀,照常進行。
【出處】《周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示例】贛、寧之亂,坐鎮上游,匕鬯不驚,指揮若定。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六回
【第2句】:匕鬯無驚[bǐ chàng wú jīng]
【解釋】形容法紀嚴明,無所驚擾。同“匕鬯不驚”。
【出處】黃遠庸《彈劾案與新內閣》:“吾曹固甚望此震爍中外,匕鬯無驚之新閣出現者也。”
【第3句】:匕首投槍[bǐ shǒu tóu qiāng]
【解釋】匕首:短劍。比喻短小犀利擊中要害的文章。
【出處】茅盾《聯系實際·學習魯迅》:“除了匕首、投槍,也還有發聾振聵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鐘聲。”
“匕”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圖窮匕首見[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示例】這次談判雙方針鋒相對,已到了圖窮匕首見的最后階段了。
【第2句】:不喪匕鬯[bù sàng bǐ chàng]
【解釋】匕、鬯,祭祀宗廟用物,借指宗廟祭祀。古代形容軍紀嚴明,百姓安堵,不廢宗廟祭祀。
【出處】《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孫星衍集解引鄭玄曰:“雷發聲,聞于百里,古者諸侯之象。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國內,則守其宗廟社稷,為之祭主,不亡匕與鬯也。”
【第3句】:圖窮匕現[tú qióng bǐ xiàn]
【解釋】圖:地圖;窮:盡;匕:匕首;現:顯露出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來面目。
【示例】不要等到圖窮匕現的時候才明白。
【第4句】:圖窮匕見[tú qióng bǐ xiàn]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示例】不意先生乃蓄別抱,圖窮匕見,爰有斯言。 ——葉圣陶《一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