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囊”的成語大全(6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囊里盛錐、飽其私囊、括囊避咎等含“囊”的成語68個,其中“囊”開頭的22個,“囊”結尾的12個,“囊”在中間的3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囊”開頭的成語
【第1句】:囊里盛錐[náng lǐ shèng zhuī]
【解釋】指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示例】問了三聲道,有好男子跟的孫孔目哥哥往泰安神州燒香去,你正是囊里盛錐,尖者自出,我便道我敢去。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
【第2句】:囊篋蕭條[náng qiè xiāo tiáo]
【解釋】篋:箱子之類;蕭條:形容空虛。形容缺少錢財衣物,沒有什么積蓄。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但阿姊千里間關,同郎君遠去,囊篋蕭條,曾無約束,此乃吾等之事。”
【第3句】:囊橐蕭瑟[náng tuó xiāo sè]
【解釋】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財物,沒有什么積蓄。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5回:“老夫聞知,惟恐被害,逃到外洋。無耐囊橐蕭瑟,衣食甚難。”
【第4句】:囊漏儲中[náng lòu chǔ zhōng]
【解釋】常比喻實際利益并未外流。同“囊漏貯中”。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鄒魯公云'囊漏儲中’,皆其類也。”
【第5句】:囊匣如洗[náng xiá rú xǐ]
【解釋】形容異常貧困。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小人投人不著,囊匣如洗,無面目還鄉。”
【第6句】:囊橐蕭然[náng tuó xiāo rán]
【解釋】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財物,沒有什么積蓄。
【出處】《重修揚州府志》第48卷:“以疾歸,囊橐蕭然,圖書數卷而已。”
【第7句】:囊橐累累[náng tuó lěi lěi]
【解釋】囊橐:口袋。形容身邊財產很多。
【出處】《上饒集中營·集中營在福建》:“換回來日用品再到后方出售,于是一轉手間就獲利巨萬而囊橐累累了。”
【第8句】:囊括無遺[náng kuò wú yí]
【解釋】囊括:把全部包羅在內。指完全包羅在內,無所遺漏。
【出處】明·馮惟敏《仙桂引》:“喜則喜空洞能容,為則為囊括無遺。”
【示例】其他重要行政之顧問權,土地租借權,均皆囊括無遺。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
【第9句】:囊螢積雪[náng yíng jī xuě]
【解釋】囊螢:晉代人車胤收集螢火蟲讀書;積雪:晉代人孫康映雪讀書。形容刻苦攻讀,勤學上進。
【出處】元·喬孟符《金錢記》第三折:“便好道君子不重則不威,枉了你窮九經三史諸子百家,不學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則學亂作胡為。”
【第10句】:囊底智[náng dǐ zhì]
【解釋】囊:口袋。口袋底下的智謀。指所懷的智謀很多。
【出處】《魏書·慕容垂傳》:“且吾投老,扣囊底智,足以克之。”
【示例】富貴何須囊底智,功名無若杯中酒。 ——元·李孝光《滿江紅》詞
【第11句】:囊中羞澀[náng zhōng xiū sè]
【解釋】囊:口袋。指口袋中的錢不多了。
【出處】王朔《空中小姐》:“到了最南方的大都市,已是疲憊不堪,囊中羞澀,嘗到了孤獨的滋味。”
【第12句】:囊漏貯中[náng lòu zhù zhōng]
【解釋】指糧食從小器漏入大器,其實并未漏掉。常比喻實際利益并未外流。貯,盛米器,大于囊。亦作“囊漏儲中”。
【出處】漢·賈誼《新書·春秋》:“汝知小計而不知大計。周諺曰:'囊漏貯中。’而獨弗聞歟?”
【示例】故囊漏貯中,識者不吝;反裘負薪,存毛實難。 ——《宋書·范泰傳》
【第13句】:囊螢照雪[náng yíng zhào xuě]
【解釋】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第14句】:囊空如洗[náng kōng rú xǐ]
【解釋】口袋里空得象洗過一樣。形容口袋里一個錢也沒有。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我非無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費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示例】這個月開銷太大,不到月底就囊空如洗了。
【第15句】:囊中取物[náng zhōng qǔ wù]
【解釋】囊:口袋。從口袋中取東西。比喻辦事毫不費力就可以辦到。
【出處】《三國志通俗演義·諸葛亮二擒孟獲》:“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第16句】:囊螢照書[náng yíng zhào shū]
【解釋】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第17句】:囊螢照讀[náng yíng zhào shū]
【解釋】用口袋裝螢火蟲,照著讀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示例】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鑿壁偷光”的志士。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第18句】:囊括四海[náng kuò sì hǎi]
【解釋】囊括:比喻統統包羅在內;四海:指全國。指統一全國。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示例】陛下智周萬物,囊括四海。 ——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
【第19句】:囊錐露穎[náng zhuī lù yǐng]
【解釋】比喻顯露才華。
【出處】《舊唐書·高駢傳》:“始則囊錐露穎,稍有知音;尋則天驥呈才,急于試效。”
【第20句】:囊橐充盈[náng tuó chōng yíng]
【解釋】囊橐:泛指口袋;充盈:滿。形容身邊財物很多。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不如趁此囊橐充盈,見機而作。”
【示例】好在囊橐充盈,倒也無所顧戀。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
【第21句】:囊血射天[náng xuè shè tiān]
【解釋】囊血:盛滿血的皮囊;射:射擊。將充血的皮囊掛在高處用箭射。比喻暴虐狂妄,犯上作亂。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第22句】:囊螢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解釋】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出處】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擁書成學,至乃集螢映雪,編蒲輯柳。”
【示例】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芳。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
“囊”結尾的成語
【第1句】:飽其私囊[bǎo qí sī náng]
【解釋】飽:滿足;囊:口袋。指非法侵吞錢財,裝入自己腰包。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3回:“他又并不將此款歸入公家,一律飽其私囊。”
【第2句】:倒篋傾囊[dǎo qiè qīng náng]
【解釋】傾囊倒篋。形容傾盡其所有。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典釵》:“索將他倒篋傾囊,付質求沽盡易錢。”
【第3句】:揭篋擔囊[jiē qiè dān náng]
【解釋】盜竊箱籠等財物。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
【第4句】:窩窩囊囊[wō wō nāng nāng]
【解釋】受委屈之后表現出的煩惱,窩氣或指人懦弱,沒本事。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如果窩窩囊囊不中用,或者雖中用是個半吊子,便另有打算。”
【示例】我不能再這樣窩窩囊囊地活著。
【第5句】:明月與礫同囊[míng yuè yǔ lì tóng náng]
【解釋】明月:明月珠,夜光珠;礫:瓦礫或碎石;囊:袋子。明月珠與瓦礫裝在同一個袋子里。比喻好與壞混雜在一起。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垂棘與瓦同櫝,明月與礫同囊。”
【第6句】:慷慨解囊[kāng kǎi jiě náng]
【解釋】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慳吝,只要下山。”
【示例】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8章
【第7句】:飯坑酒囊[fàn kēng jiǔ náng]
【解釋】比喻只會吃喝不會做事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第8句】:酒甕飯囊[jiǔ wèng fàn náng]
【解釋】猶言酒囊飯袋。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彈禰》:“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往,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甕飯囊耳。”
【示例】酒甕飯囊君勿誚,也勝滿腹貯閑愁。 ——宋·陸游《解嘲》詩
【第9句】:中飽私囊[zhōng bǎo sī náng]
【解釋】中飽:從中得利。指侵吞經手的錢財使自己得利。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中飽。’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曰:'府庫空虛于上,百姓貧餓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示例】小人貪利,事本非常,所可恨者,銀兩中飽私囊,不曾濟國家之實用耳。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回
【第10句】:揭篋探囊[jiē qiè tàn náng]
【解釋】盜竊箱籠等財物。同“揭篋擔囊”。
【出處】《莊子·胠篋》:“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提囊而趣。”
【第11句】:鼓鼓囊囊[gǔ gǔ nāng nāng]
【解釋】軟外皮中塞得圓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樣子。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九回:“看見皮瓠藤籃之類,鼓鼓囊囊的裝著許多東西。”
【示例】把他們鼓鼓囊囊的一小袋金子往柜臺上一扔。
【第12句】:衣架飯囊[yī jià fàn náng]
【解釋】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沒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其余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示例】我討厭那些衣架飯囊般的人。
“囊”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括囊避咎[kuò náng bì jiù]
【解釋】括囊:束緊口袋;咎:罪責,災禍。為人謹慎小心,不輕易說話,避免災禍。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賜傳》:“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第2句】:傾囊倒篋[qīng náng dào qiè]
【解釋】把大小箱子里的東西都倒出來。比喻全部倒出來。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不上一年,傾囊倒篋,騙得一空。”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15回:“雖都無成效,卻消費了無數金錢,歷年運動來的資本已傾囊倒篋了。”
【第3句】:窩囊廢[wō nāng fèi]
【解釋】指怯懦無能的人。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在兩個老人的眼里,他是一個窩囊廢,是一個被鬼迷了心竅的人。”
【示例】她是一個十足的窩囊廢。
【第4句】:脫穎囊錐[tuō yǐng náng zhuī]
【解釋】比喻才能出眾者。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元宵燈宴》:“非畫餅,似脫穎囊錐,頭角崢嶸。”
【第5句】:酒囊飯袋[jiǔ náng fàn dài]
【解釋】囊:口袋。只會吃喝,不會做事。譏諷無能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示例】唐末馬殷據湖南,稱楚王,奢侈僭傲,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宋·陶岳《荊湘近事》
【第6句】:客囊羞澀[kè náng xiū sè]
【解釋】指旅途中缺乏財物。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訪翠》:“只是一件,客囊羞澀,恐難備禮。”
【第7句】:錦囊佳制[jǐn náng jiā zhì]
【解釋】猶言錦囊佳句。指優美的詩句。
【出處】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恒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示例】昨宵個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個玉堂人物難親近。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
【第8句】:映雪囊螢[yìng xuě náng yíng]
【解釋】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
【出處】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擁書成學,至乃集螢映雪,編蒲輯柳。”
【示例】十年映雪囊螢,苦學干祿,幸首獲州庠鄉舉。 ——元·施惠《幽閨記·書幃自嘆》
【第9句】:錦囊妙計[jǐn náng miào jì]
【解釋】舊小說里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里,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示例】為什么叫麻煩?你的錦囊妙計在哪里呢? ——葉圣陶《倪煥之》
【第10句】:括囊拱手[kuò náng gǒng shǒu]
【解釋】括囊:像扎好的口袋一樣不說話;拱手:指無所作為。指大臣不諫言,就是無所作為。
【出處】《宋史·劉述傳》:“趙汴則括囊拱手,但務依違大臣,事君豈當如是。”
【第11句】:錦囊還矢[jǐn náng huán shǐ]
【解釋】指凱旋告捷。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盛以錦囊,……及凱旋而納之。”
【示例】柳亞子有《十一月二十九日為鄧擇生先烈殉國南都十六周忌辰賦詩遙奠錦囊還矢讎頭告廟之日知不逾明歲今朝矣》詩。
【第12句】:錦囊妙句[jǐn náng miào jù]
【解釋】錦囊:用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詩稿。指優美的詩句。
【出處】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恒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示例】長鯨渴興沈江海,錦囊妙句生風雷。 ——宋·鄧肅《醉吟軒》
【第13句】:宦囊羞澀[huàn náng xiū sè]
【解釋】宦囊:因做官而得到的財物。比喻經濟困難,手頭無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只是宦囊羞澀,那賈家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眼睛,容易拿不出來,為兒子的終身大事,說不得東拼西湊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
【示例】現在官員宦囊羞澀的很少。
【第14句】:傾囊相助[qīng náng xiāng zhù]
【解釋】囊:口袋。把衣袋里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幫助別人。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梅》:“梅聞之泣下,但求憐拯,女思良久,曰:'無已,我私蓄數金,當傾囊相助。’梅拜謝,因潛告張。”
【第15句】:探囊胠篋[tàn náng wú qiè]
【解釋】用手摸袋子,撬開小箱子。指偷盜。
【出處】語出《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
【示例】清·俞樾《右臺仙館筆記·江西李某》:“不敢相欺,某乃江湖所謂'鐵算盤’者也,不必探囊胠篋,而能以術取人財。”
【第16句】:括囊守祿[kuò náng shǒu lù]
【解釋】括囊:扎束袋口;守祿:守住官祿。指說話謹慎,只想保住個人祿位。
【出處】《后漢書·崔寔傳》:“或見信之佐,括囊守祿。”
【示例】拜塵邀勢,括囊守祿,從來長息,以為深恥。 ——《舊唐書·王志愔傳》
【第17句】:飯囊酒甕[fàn náng jiǔ wèng]
【解釋】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今世士大夫,但不讀書,即稱武夫兒,乃飯囊酒甕也。”
【示例】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
【第18句】:探囊取物[tàn náng qǔ wù]
【解釋】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
【出處】《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
【示例】點小事,如探囊取物。 ——梁斌《播火記》十二
【第19句】:楚囊之情[chǔ náng zhī qíng]
【解釋】指愛國之情。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楚子囊還自伐吳,卒。將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君子謂子囊忠……將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
【示例】公臨危審正,載惟話言,楚囊之情,惟幾而彌固。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第20句】:錦囊玉軸[jǐn náng yù zhóu]
【解釋】①玉軸裝裱,盛以錦囊。指對書畫作品的珍愛寶藏。②借指名貴的書畫作品。
【出處】宋·袁文《甕牖閑評》第六卷:“余作字其上,后世當有錦囊玉軸什襲之寵。”
【示例】錦囊玉軸來無趾,粲然奪真疑圣智。
【第21句】:窩囊氣[wō náng qì]
【解釋】憋在心里的不能說或不愿說的怨氣。
【示例】憋在心里的不能說或不愿說的怨氣。
【第22句】:衽扱囊括[rèn xī náng kuò]
【解釋】比喻全部擒獲或肅清。
【出處】清·唐甄《潛書·兩權》:“天下多群盜,衽扱囊括,可次取也。”
【第23句】:括囊不言[kuò náng bù yán]
【解釋】括囊:扎束袋口。扎緊袋口不講話。比喻閉口不言。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雜記》:“車丞相即周魯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第24句】:酒囊飯包[jiǔ náng fàn bāo]
【解釋】譏諷無能的人,只會吃喝,不會做事。
【出處】清·李漁《意中緣·卷簾》:“念區區酒囊飯包,又誰知生來命高,沒生涯,終朝醉飽,都倚著那妖嬈。”
【第25句】:解囊相助[jiě náng xiāng zhù]
【解釋】囊:口袋。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但見個貧的呵,我早則傾囊兒資助。”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
【示例】每當同學有困難時,老師總是解囊相助。
【第26句】:書囊無底[shū náng wú dǐ]
【解釋】指古今書籍不可勝數。
【出處】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
【示例】叔爹,書囊無底,如何讀得盡? ——明·蘇復之《金印記·刺股讀書》
【第27句】:飯囊衣架[fàn náng yī jià]
【解釋】囊:口袋。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無用之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示例】馬氏聽說,把子牙劈臉一口啐道:“不是你無用,反來怨我,真是飯囊衣架,惟知飲食之徒!”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五回
【第28句】:飯囊酒甕[fàn náng jiǔ wèng]
【解釋】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今世上大夫,但有讀書,即稱武夫兒,乃飯囊酒甕也。”
【示例】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
【第29句】:錐處囊中[zhuī chǔ náng zhōng]
【解釋】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不會長久被埋沒,終能顯露頭角。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示例】書傳圯上此人去,錐處囊中相士誰? ——陳三立《次韻再答王義門》
【第30句】:錦囊佳句[jǐn náng jiā jù]
【解釋】錦囊:用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詩稿。指優美的詩句。
【出處】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恒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示例】余戲題其簽曰:“錦囊佳句。”不知夭壽這機此已伏矣。 ——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第31句】:錐出囊中[zhuī chū náng zhōng]
【解釋】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初露頭角。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示例】思王《野田黃雀行》,譬如錐出囊中,大索露矣。 ——明·徐禎卿《談藝錄》
【第32句】:宦囊清苦[huàn náng qīng kǔ]
【解釋】指做官的人收入微薄。
【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訓女》:“宦囊清苦,也不曾詩書誤儒。”
【第33句】:阮囊羞澀[ruǎn náng xiū sè]
【解釋】阮囊:晉代阮孚的錢袋;羞澀:難為情。比喻經濟困難。
【出處】宋·陰時夫《韻正群玉·陽韻·一錢囊》:“阮孚持一皂囊,游會稽。客問:'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錢看囊,恐其羞澀。’”
【示例】阮囊羞澀,行止兩難。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
【第34句】:積雪囊螢[jī xuě náng yíng]
【解釋】積雪:南朝孫康映雪讀書。見《尚友錄》卷四。囊螢:晉代車胤把螢火蟲裝在口袋里,借熒光讀書。見《晉書·車胤傳》。形容刻苦攻讀。
【出處】元·鄭光祖《?梅香》第一折:“咱祖父乃文林華胄,況外戚是儒業簪纓,哀先相幾乎絕嗣,使小姐振厥家聲,又何須懸頭刺股、積雪囊螢,那里也齊家治國、顯姓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