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獨”的成語大全(147個)

16922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獨”的成語大全(147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獨步天下、矜貧恤獨、大權獨攬等含“獨”的成語147個,其中“獨”開頭的77個,“獨”結尾的6個,“獨”在中間的6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獨”開頭的成語

【第1句】:獨步天下[dú bù tiān xià]

【解釋】獨步:獨一無二,特別突出。超群出眾,無人可比。

【出處】《后漢書·戴良傳》:“獨步天下,誰與為偶!”

【示例】我若仲尼長東魯,大禹出西羌,獨步天下,無與為偶。 ——明·李贄《初潭集·師友七》

【第2句】:獨往獨來[dú wǎng dú lái]

【解釋】指行動自由,沒有阻礙。又指作文用字獨具一格,后指單獨往來。

【出處】《莊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

【示例】破八家藩籬,而自成一獨往獨來文字。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顧黃公春秋論》

【第3句】:獨擅勝場[dú shàn shèng chǎng]

【解釋】擅:獨攬;勝場:取勝的場地。形容技藝高超。

【出處】漢·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距,終得勝場。”

【示例】金石書畫,固是他的生平嗜好,也是他的獨擅勝場。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第4句】:獨攬大權[dú lǎn dà quán]

【解釋】攬:把持。一個人把持著權力,獨斷專行。

【示例】他總想獨攬大權,與同事合不來。

【第5句】:獨有千秋[dú yòu qiān qiū]

【解釋】獨具流傳久遠的價值;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可以流傳千古。

【出處】清·張履《學箴示諸生》:“何窮何通?何得何喪?獨有千秋,斯志必抗。”

【示例】這件作品獨有千秋。

【第6句】:獨出心裁[dú chū xīn cái]

【解釋】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出處】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于目外,或疊采于回中。”

【示例】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暢言義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第7句】:獨坐窮山,引虎自衛[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

【解釋】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招來禍患。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3回:“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

【第8句】:獨善吾身[dú shàn wú shēn]

【解釋】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同“獨善其身”。

【出處】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這高天厚地之中發誓宣明:我只能離群索居,獨善吾身!”

【第9句】:獨擅其美[dú shàn qí měi]

【解釋】獨擅:獨自占有。指對美名或其他美好的東西獨自壟斷。

【出處】《晉書·劉元海載記》:“大丈夫若遭二祖,終不令二公獨擅美于前矣。”

【示例】宋代雖有盤樂之主,絕無漁色之君,所以高、曹、向、孟,閨德獨擅其美。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10句】:獨此一家,別無分店[dú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

【解釋】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里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第11句】:獨善一身[dú shàn yī shēn]

【解釋】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同“獨善其身”。

【出處】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詩:“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示例】吾欲力紹絕業,鋟木宣布有可成之資,第未有任其責者耳,獨善一身曷若與天下共之。 ——金·元好問《通真子墓碣銘》

【第12句】:獨拍無聲[dú pāi wú shēng]

【解釋】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難成大事。

【出處】《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第13句】:獨出一時[dú chū yī shí]

【解釋】超群出眾,一代無二。

【示例】她的才能獨出一時。

【第14句】:獨具匠心[dú jù jiàng xīn]

【解釋】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到的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出處】《詩刊》1978年第3期:“詩味的濃淡,與比興之運用關系非常密切。李賀的詩歌在這方面是獨具匠心的。”

【示例】他的這種設計真是獨具匠心。

【第15句】:獨行獨斷[dú xíng dú duàn]

【解釋】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形容作風不民主。同“獨斷獨行”。

【出處】郭希仁《從戎紀略》:“彥彪令各營于肩章均添'四標’字樣,官長進謁皆稱邱大帥,儼然以兵馬都督自居,調遣布置,獨行獨斷。”

【示例】只可異她母親死早了,沒有人管教她,任她一個人獨行獨斷,將來不曉得會弄成什么樣子。 ——巴金《家》二五

【第16句】:獨霸一方[dú bà yī fāng]

【解釋】霸占一個地方(多指壞人)。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錢王生于亂世,獨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示例】少年無賴,獨霸一方。 ——清·李壬《清忠譜》上

【第17句】:獨立難支[dú lì nán zhī]

【解釋】獨:單獨;獨立:不依賴外力。比喻個人力量單薄不能維持全局。

【出處】《說唐》第55回:“雄信聞言大怒,想眾將都已殺盡,獨立難支,遂叫一聲:'罷了!’”

【第18句】:獨立王國[dú lì wáng guó]

【解釋】指抵制或不服從上級領導的行政區域或單位。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8章:“所謂政治分會與北洋軍閥的巡閱使毫沒有區別,目的在于割據一方,形成獨立王國。”

【示例】我希望有一個獨立王國。

【第19句】:獨力難支[dú lì nán zhī]

【解釋】獨:單獨。指個人力量單薄不能維持全局

【出處】明·郭勛《英烈傳》第23回:“那呂珍探知援兵已散,思量獨力難支,便開門沖陣逃走。”

【示例】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45回:“張耀宗一人獨力難支,只累得氣喘吁吁,遍身是汗。”

【第20句】:獨斷獨行[dú duàn dú xíng]

【解釋】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形容作風不民主。

【出處】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予已預備隨時辭職,以便足下獨斷獨行。”

【示例】他也不信任母親,有意見就獨斷獨行。 ——柔石《二月》五

【第21句】:獨守空房[dú shǒu kōng fáng]

【解釋】婦女沒有丈夫陪伴。

【出處】《古詩十九首》之二:“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示例】那玉英姐姐即使逃得過,也不免一生獨守空房。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

【第22句】:獨來獨往[dú lái dú wǎng]

【解釋】獨身往來,不與人為伍。比喻事事不與人相同。

【出處】明·李贄《何心隱論》:“公獨來獨往,自我無前者也。”

【示例】古怪,獨來獨往,愛抬杠,你說東來他偏西。 ——柳青《狠透鐵》

【第23句】:獨當一面[dú dāng yī miàn]

【解釋】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示例】將來可以獨當一面,只嫌功名心重些。 ——清·曾樸《孽海花》第四回

【第24句】:獨辟蹊徑[dú pì xī jìng]

【解釋】自己開辟一條路。比喻獨創一種風格或新的方法。

【出處】清·葉燮《原詩·外篇上》:“抹倒體裁、聲調、氣象、格力諸說,獨辟蹊徑,而栩栩然自是也。”

【示例】雍小源獨辟蹊徑巧構思,研制成我國首創電液組合泵。 ——《文匯報》19【第82句】:【第9句】:24

【第25句】:獨占鰲頭[dú zhàn áo tóu]

【解釋】鰲頭:宮殿門前臺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站此迎榜。科舉時代指點狀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

【示例】一戰勝群賢,獨占鰲頭高選。 ——明·謝讜《四喜記·鄉薦榮歡》

【第26句】:獨步一時[dú bù yī shí]

【解釋】形容非常突出,一個時期內沒有人能比得上。

【出處】《宣和畫譜·郭熙》卷十一:“論者謂熙獨步一時,雖年老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焉。”

【示例】就是那一長一技之微,若果能專心致志,亦足以軼類超群,獨步一時。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十五回

【第27句】:獨行君子[dú xíng jūn zǐ]

【解釋】舊指士大夫的獨特行為、操守,是一種美稱。

【出處】《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寅初四年詔公卿舉獨行君子,司徒華歆薦之。文帝以為大中大夫,固辭不受。”

【第28句】:獨頭政治[dú tóu zhèng zhì]

【解釋】指獨裁的專制統治。

【出處】孫中山《軍人精神教育·仁》:“君權國者,為君主獨治之國家,故亦曰獨頭政治。”

【第29句】:獨裁專斷[dú cái zhuān duàn]

【解釋】斷:決斷,做決定。獨自做出決定,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出處】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封建時代獨裁專斷的惡習慣深中于群眾乃至一般黨員的頭腦中,一時掃除不凈,遇事貪圖便利,不喜歡麻煩的民主制度。”

【第30句】:獨運匠心[dú yùn jiàng xīn]

【解釋】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獨到的藝術構思。

【出處】鄭逸梅《藝壇百影·陳從周與紐約明軒》:“他的旁藝,如制纏枝杖,獨運匠心,修短適度,且刻銘識,以貽朋友,大有庾子三所謂'秋藜促節,白藋同心’之致。”

【第31句】:獨木不成林[dú mù bù chéng lín]

【解釋】一棵樹成不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不成大事。

【出處】漢·崔骃《達旨》:“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隨時之宜,道貴從凡。”

【示例】這叫做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 ——周立波《山鄉巨變》下

【第32句】:獨自樂樂[dú zì yuè lè]

【解釋】樂樂:欣賞音樂。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的快樂。比喻自己享樂必然導致脫離群眾。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

【第33句】:獨吃自疴[dú chī zì kē]

【解釋】疴:即“屙”,拉屎撒尿。比喻顧己不顧人,一人獨吞。

【示例】他做事總喜歡一個人獨吃自疴,不讓別人沾邊。

【第34句】:獨見之明[dú jiàn zhī míng]

【解釋】高明的眼光,獨到的見解。

【出處】《淮南子·汜論訓》:“獨聞之耳,獨見之明。”

【第35句】:獨繭抽絲[dú jiǎn chōu sī]

【解釋】比喻詩文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亦比喻單相思。

【出處】明·謝榛《四溟詩話》第一卷:“凡作近體,誦要好,聽要好,觀要好,講要好。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

【示例】一日見某部某郎,不覺傾倒,形輸色授,頗難自持。然獨繭抽絲無由作合也,因賦無題二章。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無題詩序》

【第36句】:獨根孤種[dú gēn gū zhǒng]

【解釋】比喻獨生子。

【示例】他是他們家的獨根孤種。

【第37句】:獨到之處[dú dào zhī chù]

【解釋】指與眾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見解。含褒意。

【出處】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二卷:“往往獨到之處,能以中鋒達意,以中聲赴節。”

【示例】他的論文有他的獨到之處,是別人始料不及的。

【第38句】:獨游偶影[dú yóu ǒu yǐ]

【解釋】偶:伴侶。以影子為伴,獨自游賞。形容孤單無依。

【出處】晉·陶潛《時運·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獨游,欣慨交心。”

【示例】回駕蓬廬,獨游偶影。 ——晉·王胡之《贈庾翼》詩

【第39句】:獨具一格[dú jù yī gé]

【解釋】單獨有一種特別的風格、格調。

【示例】我們的風格獨具一格。

【第40句】:獨有千古[dú yǒu qiān gǔ]

【解釋】具有流傳久遠的價值;具有獨特的專長或優點。同“獨有千秋”。

【出處】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七:“唐之李義山(李商隱)、宋之黃涪翁(黃庭堅),皆杜法也。先生撮在此一首中,真得其精微矣。方翁(陸游)、道園(虞集)皆未嘗有此等議論,即使不讀遺山詩集,已自可以獨有千古矣。”

【第41句】:獨自煢煢[dú zì qióng qióng]

【解釋】煢煢:形容孤孤單單,無依無靠。獨自一人,無依無靠,非常孤獨寂寞。

【出處】魯迅《幸福的家庭》:“但他又立刻覺得對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復回頭,目送著她獨自煢煢的出去了。”

【第42句】:獨鶴雞群[dú hè jī qún]

【解釋】一只鶴站在雞群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超群出眾。

【出處】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示例】獨鶴雞群自寡儔,三間老屋日西頭。 ——清·錢謙益《客途有懷吳中故人周吏部景文》

【第43句】:獨是獨非[dú shì dú fēi]

【解釋】指不采納眾議,是與非自己說了算,獨斷專行。

【出處】《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后庶績咸熙,風雨交泰,亦不可獨是獨非,皆由圣旨。”

【示例】獨是獨非的做法不可取。

【第44句】:獨步當世[dú bù dāng shì]

【解釋】形容非常突出,一個時期內沒有人能比得上。同“獨步當時”。

【出處】宋·歐陽修《試筆·蘇子美蔡君謨書》:“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

【第45句】:獨立自主[dú lì zì zhǔ]

【解釋】多指國家或政黨維護主權,不受別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處】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買辦,然后是獨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買辦。”

【示例】我們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第46句】:獨具慧眼[dú jù huì yǎn]

【解釋】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能作出精細判斷。

【示例】她在此問題上獨具慧眼。

【第47句】:獨斷專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

【解釋】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形容作風不民主。

【出處】草明《乘風破浪》九:“她好像完全看不見他的顯著的成績,而成天提醒他不要驕傲,不要獨斷專行。”

【示例】他平時不講民主,做事情常常是獨斷專行。

【第48句】:獨見之慮[dú jiàn zhī lǜ]

【解釋】慮:思考,謀劃。超出眾人的獨到的謀劃。

【出處】《后漢書·北衍傳》:“有獨見之慮,見贅于人。”

【第49句】:獨出新裁[dú chū xīn cái]

【解釋】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后泛指構思、設計或心中的想法獨具一格,與眾不同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12卷:“松江提督張云翼以公侯世職,而《嚴灘》一首,獨出新裁。”

【第50句】:獨一無二[dú yī wú èr]

【解釋】沒有相同的或沒有可以相比的。

【出處】宋·延壽輯《宗鏡錄》卷三十一:“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示例】贏了錢,便大把的賞人;輸了錢,無論上千上萬,從不興皺眉頭:真要算得獨一無二的好賭品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一回

【第51句】:獨出機杼[dú chū jī zhù]

【解釋】獨:獨特,特別;機杼:織布機和織布梭,引申為織布方法。比喻文章的命題和構思獨特新穎,與眾不同。

【出處】《北史·祖瑩傳》:“作文須自出機杼,或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第52句】:獨木不林[dú mù bù lín]

【解釋】一棵樹成不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不成大事。

【出處】漢·崔骃《達旨》:“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

【示例】我們都明白獨木不林的道理。

【第53句】:獨樹不成林[dú shù bù chéng lín]

【解釋】獨:單獨。一棵樹成不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出處】《古今樂錄》:“梁曲曰: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

【第54句】:獨門獨戶[dú mén dú hù]

【解釋】單獨一家。

【示例】她住在那里獨門獨戶的,十分孤單。

【第55句】:獨行踽踽[dú xíng jǔ jǔ]

【解釋】孤零零地一個人走路。

【出處】《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毛傳:“踽踽,無所親也。”

【示例】正慮獨行踽踽,得卿同行固妙,但無可托詞耳。 ——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第56句】:獨步當時[dú bù dāng shí]

【解釋】形容非常突出,一個時期內沒有人能比得上。

【出處】《晉書·陸喜傳》:“文藻宏麗,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

【示例】獨步當時,峻節清心,高邁流俗。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

【第57句】:獨弦哀歌[dú xián āi gē]

【解釋】獨自彈著弦子,唱著悲哀的歌調。指故意不按通常規律辦事,以示自己與眾不同,從而借此沽名釣譽。

【出處】《莊子·天地》:“子非夫博學以擬圣,于于以蓋眾,獨弦哀歌,以賣名聲于天下者乎?”

【第58句】:獨善其身[dú shàn qí shēn]

【解釋】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出處】《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示例】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第59句】:獨坐窮山,放虎自衛[dú zuò qióng shān,fàng hǔ zì wèi]

【解釋】窮:沒有出路。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來護衛自己。比喻獨自為憂愁所包圍。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第60句】:獨豎一幟[dú shù yī zhì]

【解釋】單獨樹起一面旗幟。比喻獨特新奇,自成一家。同“獨樹一幟”。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豎一幟者,正為不襲盛唐窠臼也。”

【第61句】:獨善自養[dú shàn zì yǎng]

【解釋】只求自我完善,修身養性。

【出處】唐·韓愈《后廿九日復上書》:“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之所以能安也。”

【第62句】:獨膽英雄[dú dǎn yīng xióng]

【解釋】指不畏強敵,英勇奮戰,以少勝多的杰出人物。

【示例】他是我們國家有名的獨膽英雄。

【第63句】:獨木難支[dú mù nán zhī]

【解釋】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出處】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示例】屢欲思報此恨,為獨木難支,不能向前;今此來特假將軍之兵,上為朝廷立功,下以報天倫私怨。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三回

【第64句】:獨行其是[dú xíng qí shì]

【解釋】是:對的。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示例】楊嗣昌見他往往不受軍令,獨行其是,也明白他心中不服,決心拿他“開刀”,替別人做個榜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第65句】:獨出己見[dú chū jǐ jiàn]

【解釋】見:見解、主張。與別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出處】清·無名氏《續小五義》第一回:“且說黑妖狐智化與小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議,獨出己見,要去王府盜取盟單。”

【示例】他獨出己見,滿座皆驚。

【第66句】:獨夫民賊[dú fū mín zéi]

【解釋】獨夫:暴虐無道,眾叛親離的統治者;民賊:殘害人民的壞家伙。指對國家人民有嚴重罪行的、殘暴的統治者。

【出處】《尚書·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示例】獨夫民賊,固其樂三綱之名。 ——清·譚嗣同《仁學》第二章

【第67句】:獨樹一幟[dú shù yī zhì]

【解釋】樹:立;幟:旗幟。單獨樹起一面旗幟。比喻獨特新奇,自成一家。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示例】蘇軾也擅長書法,他取法顏真卿,但能獨樹一幟,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代四大家。

【第68句】:獨行其道[dú xíng qí dào]

【解釋】道:信念、主張。獨自去實現自己的主張。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示例】你不要獨行其道,遠離群眾。

【第69句】:獨力難撐[dú lì nán chēng]

【解釋】獨:單獨。指個人力量單薄不能維持全局。

【示例】我一個人獨力難撐,快來幫我吧。

【第70句】:獨臂將軍[dú bì jiāng jūn]

【解釋】指孤立無援的人。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從整個革命戰爭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爭,就像一個獨臂將軍。”

【第71句】:獨異于人[dú yì yú rén]

【解釋】獨:獨自,單獨;異:不同。獨自與別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出處】《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第72句】:獨清獨醒[dú qīng dú xǐng]

【解釋】獨自清白,獨自覺醒,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出處】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第73句】:獨坐愁城[dú zuò chóu chéng]

【解釋】愁:憂愁。獨自坐在憂愁的城中。比喻獨自為憂愁所包圍。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第74句】:獨得之見[dú dé zhī jiàn]

【解釋】與眾不同的創造性的見解。

【出處】明·歸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寧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爭自為說,創為獨得之見。”

【示例】竟陵鐘退谷《史懷》,多獨得之見。 ——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上卷

【第75句】:獨學寡聞[dú xué guǎ wén]

【解釋】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出處】《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示例】某獨學寡聞,涉道甚淺。 ——宋·張孝祥《與池州守周尚書》

【第76句】:獨具只眼[dú jù zhī yǎn]

【解釋】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形容眼光敏銳,能看到別人不易發現的事物。

【出處】宋·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示例】這篇大文,除用戚施先生的話,贊為“獨具只眼”之外,是不能有第二句的。 ——魯迅《準風月談·后記》

【第77句】:獨立不群[dú lì bù qún]

【解釋】指人的思想或儀表出眾。

【出處】《舊唐書·韋陟傳》:“陟自幼風標整峻,獨立不群。”

“獨”結尾的成語

【第1句】:矜貧恤獨[jīn pín xù dú]

【解釋】矜:憐憫;恤:周濟;獨:老年無子的人。憐憫救助貧苦和孤獨的人。

【出處】《魏書·高閭傳》:“甄忠明孝,矜貧恤獨,開納讜言,抑絕讒佞。”

【第2句】:矜寡孤獨[guān guǎ gū dú]

【解釋】矜:同“鰥”,老而無妻的人;寡:寡婦;孤:孤兒;獨:獨身。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獨居無靠的人。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禮運》:“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第3句】:孤寡鰥獨[gū guǎ guān dú]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能力、無依無靠的人。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示例】……孤寡鰥獨或匱于衣食,甚憐憨焉。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

【第4句】:鰥寡煢獨[guān guǎ qióng dú]

【解釋】煢,無兄弟。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同“鰥寡孤獨”。

【出處】唐·李白《虞誠令李公去思頌碑》:“公勖之親鄰,厄以兇事,而鰥寡煢獨,眾所賴焉。”

【示例】或鰥寡煢獨,無所告者,仰所在各議拯救。 ——《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

【第5句】:鰥寡孤獨[guān guǎ gū dú]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示例】如果是鰥寡孤獨,真正失去勞動力的老人家,政府和農業社,都會保障他們的生活的。 ——周立波《禾場上》

【第6句】:鰥寡惸獨[guān guǎ gū dú]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惸,無兄弟。同“鰥寡孤獨”。

“獨”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大權獨攬[dà quán dú lǎn]

【解釋】攬:把持。一個人把持著權力,獨斷專行。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沒感情,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只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

【示例】軍政時代則大權獨攬于一人。 ——孫中山《心理建設<孫文學說>》第六章

【第2句】:唯我獨尊[wéi wǒ dú zūn]

【解釋】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示例】孤家看來,朝里朝外,唯我獨尊。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

【第3句】:得天獨厚[dé tiān dú hòu]

【解釋】天:天然,自然;厚:優厚。具備的條件特別優越,所處環境特別好。

【出處】清·洪亮吉《江北詩話》卷二:“得天獨厚開盈尺,與月同園到十分。”

【示例】曹沾進園,草草看了,便覺這“南園”得天獨厚,就在它有一片好水。 ——端木蕻良《曹雪芹》十八

【第4句】:小姑獨處[xiǎo gū dú chǔ]

【解釋】指少女還沒有出嫁。

【出處】南朝樂府《青溪小姑曲》:“開門白水,側近橋梁;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第5句】:向隅獨泣[xiàng yú dú qì]

【解釋】向:對著;隅:墻角;泣:小聲地哭。一個人面對墻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絕望地哭泣。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飯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示例】每逢時移節換,家遠身孤,吊影自傷,向隅獨泣。 ——唐·杜牧《上吏部高尚書書狀》

【第6句】:天上地下,惟我獨尊[tiān shàng dì xià,wéi wǒ dú zūn]

【解釋】惟:只有;尊:尊貴。佛家語。原是推崇釋迦尼牟最為崇高偉大的意思。后形容目空一切,極端狂妄自大。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世尊才生下,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曰:'天上地下,惟吾獨尊。’”

【示例】當其新識驟得,踴躍狂喜,亦有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之勢,皆智之為也。 ——清·康有為《大同書》甲部

【第7句】:巋然獨存[kuī rán dú cún]

【解釋】巋然:高峻獨立的樣子。形容經過變亂而惟一幸存的事物。

【出處】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

【示例】諸公既沒,公巋然獨存。 ——宋·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

【第8句】:古調獨彈[gǔ diào dú tán]

【解釋】獨彈:獨自彈。曲調古雅,沒有人能相附和。比喻人的行為不合時宜,難覓知音同道。

【出處】唐·劉長卿《客舍贈別》:“清琴有古調,更向何人操。”

【第9句】:匠心獨妙[jiàng xīn dú miào]

【解釋】匠心:精巧的構思。獨妙:獨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獨具一格的藝術構思。亦作“匠心獨出”、“匠心獨運”。

【出處】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示例】學不考儒,務掇精華;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三

【第10句】:孤陰不長,獨陽不生[gū yīn bù zhǎng,dú yáng bù shēng]

【解釋】孤、獨:單一的。泛指單憑一方面的因素或條件促成不了事物的生長或出現。

【出處】清·程允升《幼學瓊林·夫婦》:“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示例】本來也是道理,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李劼人《暴風雨前》第一部分

【第11句】:無獨有偶[wú dú yǒu ǒu]

【解釋】獨:一個;偶:一雙。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表示兩事或兩人十分相似。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十三回:“聞簡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謂無獨有偶。”

【示例】先生與這位老夫子,可稱無獨有偶。 ——劉半農《奉答王敬軒先生》

【第12句】:千古獨步[qiān gǔ dú bù]

【解釋】指獨具風格,無與倫比。形容造詣之深。

【出處】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顏魯公之書,雄姿杰出,千古獨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示例】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負,實系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竟可算得千古獨步。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

【第13句】:單家獨戶[dān jiā dú hù]

【解釋】指單獨一家一戶。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4章:“農村已經全部單家獨戶種莊稼,剩余勞力越來越多。”

【第14句】:天上天下,惟我獨尊[tiān shàng tiān xià,wéi wǒ dú zūn]

【解釋】惟:只有;尊:地位或輩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出處】《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第一卷:“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示例】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佛釋迦牟尼》

【第15句】:單門獨戶[dān mén dú hù]

【解釋】舊指孤寒門第。現指沒有親友,人少勢孤的家庭。

【出處】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故法禁撓于勢族,恩澤不逮于單門。”

【示例】我喜歡住單門獨戶,不受外界干擾。

【第16句】:一手獨拍[yī shǒu dú pāi]

【解釋】一只手單獨地拍巴掌。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出處】《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第17句】:金雞獨立[jīn jī dú lì]

【解釋】指獨腿站立的一種武術姿勢。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雞獨立’,要一足微長。”

【示例】你站在這桌子上,金雞獨立,那一條腿不許放下來。 ——茅盾《子夜》十七

【第18句】:匠心獨出[jiàng xīn dú chū]

【解釋】匠心:工巧的心思;獨:獨自。形容巧妙而獨特的藝術構思。

【出處】明·袁宏道《徐文長傳》:“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

【第19句】:千載獨步[qiān zǎi dú bù]

【解釋】獨步:獨一無二。形容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獨一無二。

【出處】唐·李陽冰《草堂集序》:“自三代已來,風騷之后,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一人。”

【第20句】:慧眼獨具[huì yǎn dú jù]

【解釋】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獨到之處。

【示例】我在這方面真是慧眼獨具,無人能比。

【第21句】:一花獨放[yī huā dú fàng]

【解釋】一種花獨自開放。與“百花齊放”相對,常比喻缺少各種不同形式、風格的藝術作品。

【出處】姚榮銓《無邊秋色入畫圖》:“人民的審美要求多種多樣,只有一個畫種,那么就沒有萬紫千紅,只有一花獨放了。”

【示例】一花獨放紅一點,百花盛開春滿園。 ——京劇《龍江頌》

【第22句】:筆力獨扛[bǐ lì dú gāng]

【解釋】扛:用兩手舉。形容文筆雄健,文章的氣勢極大。

【出處】唐·韓愈《病中贈張十八》:“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第23句】:孤獨鰥寡[gū dú guān guǎ]

【解釋】泛指無依無靠的人。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第24句】:一手獨拍,雖疾無聲[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

【解釋】疾:急速,猛烈。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出處】《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第25句】:戛戛獨造[jiá jiá dú zào]

【解釋】戛戛:形容獨創。別出心裁,富有創造性。

【出處】唐·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呼其難哉。”清·袁枚《答友人論文第二書》:“人但知其戛戛獨造,而不知其功苦,其勢危也。”

【示例】門接山光來異縣,墻分花氣與芳鄰,皆戛戛獨造。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

【第26句】:卓爾獨行[zhuó ěr dú xíng]

【解釋】指超越眾人,不隨俗浮沉。

【出處】《后漢書·東海恭王彊珙傳》:“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于制,以彰王卓爾獨行之志。”李賢注:“《前書》曰:'卓爾不群者,河間獻王近之矣。’”

【第27句】:超然獨立[chāo rán dú lì]

【解釋】指超出世事離群獨居。

【出處】《淮南子·修務訓》:“君子……超然獨立,卓然離世。”

【第28句】:孤特獨立[gū tè dú lì]

【解釋】孤:孤立;特、獨:這里指突出不凡。形容志行高潔,不同時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

【第29句】:匠心獨運[jiàng xīn dú yùn]

【解釋】匠心:工巧的心思。獨創性地運用精巧的心思。

【出處】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示例】至匠心獨運之作,色韻古雅,掌故淹通。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第30句】:單槍獨馬[dān qiāng dú mǎ]

【解釋】比喻孤身一人或單獨行動。

【出處】清·蘧園《負曝閑談》第二回:“他橫豎是單槍獨馬,一無牽掛,當下由杭赴蘇,尋找了那位幫帶。”

【示例】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3回:“我兒好生固守,待為父的單槍獨馬,殺入賊營。”

【第31句】:單孑獨立[dān jié dú lì]

【解釋】單孑:單身一人。只身一人,獨立自持。

【出處】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

【第32句】:唯吾獨尊[wéi wú dú zūn]

【解釋】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同“唯我獨尊”。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第33句】:孤標獨步[gū biāo dú bù]

【解釋】孤標:獨特的標格;獨步:超群出眾,獨一無二。形容品格極其清高。

【出處】《舊唐書·杜審權傳》:“塵外孤標,云間獨步。”

【第34句】:特立獨行[tè lì dú xíng]

【解釋】特:獨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潔,不同流俗。

【出處】《禮記·儒行》:“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示例】士之特立獨行,適于義而已。 ——唐·韓愈《伯夷頌》

【第35句】:塊然獨處[kuài rán dú chǔ]

【解釋】塊然:孤獨的樣子。孤單一個人待著。形容獨居無聊。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崛然獨立,塊然獨處。”

【第36句】:江東獨步[jiāng dōng dú bù]

【解釋】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泛指人才俊美,在一定范圍內獨占鰲頭。

【出處】《晉書·王坦之傳》:“坦之字文度,弱冠與郗超俱有重名,時人為之語曰:'盛德絕論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

【第37句】:衾影獨對[qīn yǐng dú duì]

【解釋】指獨自一人。

【出處】語本北齊·劉晝《新論·慎獨》:“獨立不慚影,獨寢不愧衾。”

【第38句】:遺世獨立[yí shì dú lì]

【解釋】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示例】吳門家太仆,示余以《望遠圖》,乃十四歲女子所作,霧鬢云鬟,薄施水墨,真遺世獨立矣。 ——清·楊漱玉《玉臺畫史·無名氏女子》

【第39句】:推群獨步[tuī qún dú bù]

【解釋】推群:超出一般人。指杰出超群,獨一無二。

【出處】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七回:“這也沒有什么奇處,那諸葛公彈琴退敵,謝太傅圍棋財墅,名士大半專會摹調,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吾,讓他推群獨步了。”

【第40句】:偶影獨游[ǒu yǐng dú yóu]

【解釋】偶:配偶,伴侶。以影為伴,獨自游覽。比喻孤單。

【出處】晉·陶潛《時運·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獨游,欣慨交心。”

【第41句】:踽踽獨行[jǔ jǔ dú xíng]

【解釋】踽踽:孤零的樣子。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出處】《詩經·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示例】他成了一個踽踽獨行,形單影只,自言自語,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長空里,一只孤雁。 ——徐遲《歌德巴赫猜想》

【第42句】:青云獨步[qīng yún dú bù]

【解釋】比喻人的地位或學問無與倫比。

【出處】《白雪遺音·八角鼓·才郎夜讀書》:“發懸梁,錐刺股;如囊螢,雪當燭。必不叫爾自辛苦。到后來,才得這萬里鵬程,青云獨步。”

【第43句】:情有獨鐘[qíng yǒu dú zhōng]

【解釋】鐘:匯聚,專注。對某一事物特別喜歡。

【示例】他對電腦編程情有獨鐘。

【第44句】:塊人獨處[kuài rén dú chǔ]

【解釋】塊然:孤獨的樣子。指遠離塵俗,孤獨地生活。也指孤單地住在某地。形容孤寂無聊的生活。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一者,無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獨立,塊然獨處,上通九天,下貫九野。”《史記·滑稽列傳》:“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崛然獨立,塊然獨處。”

【示例】春色已盛,但塊人獨處,無與為樂。 ——宋·蘇軾《答楊濟甫二首》

【第45句】:孤衾獨枕[gū qīn dú zhěn]

【解釋】單條棉被與單個枕頭。指夜間獨自一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雖是夜晚間孤衾獨枕,不慣寂寞,奈一心丟了眾人,只念柳湘蓮早早回來完了終身大事。”

【第46句】:鰲頭獨占[áo tóu dú zhàn]

【解釋】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

【示例】我國目前蠶繭總產量已超過了日本,國際蠶絲市場上,我們已鰲頭獨占了。 ——《新華文摘》1987年第5期

【第47句】:天下獨步[tiān xià dú bù]

【解釋】獨步:獨一無二,特別突出。超群出眾,無人可比。

【出處】《后漢書·戴良傳》:“獨步天下,誰與為偶!”

【示例】德清之詞,不惟江南,實天下之獨步也。 ——明·無名氏《錄鬼簿續編》

【第48句】:真獨簡貴[zhēn dú jiǎn guì]

【解釋】獨處時謹慎,富貴時簡省。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真獨簡貴,不減父祖。”

【示例】恭惟某官,躬真獨簡貴之資,蘊篤實誠形之學。 ——宋·陸游《賀新提舉啟》

【第49句】:一時獨步[yī shí dú bù]

【解釋】形容非常突出,一個時期內沒有人能比得上。

【出處】《晉書·陸喜傳》:“文藻宏麗,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宣和畫譜》卷十一:“論者謂熙獨步一時,雖年老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焉。”

【示例】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獻、文忠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風人之旨。而措詞婉妙,則一時獨步。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第50句】:奮身獨步[fèn shēn dú bù]

【解釋】獨步:獨一無二,無可比擬。指努力去出人頭地。

【出處】元·鄭德輝《伊尹耕萃》第四折:“脫白衣平步上云衢,高塵途奮身獨步。”

【第51句】: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gū yīn zé bù shēng,dú yáng zé bù zhǎng]

【解釋】指單一方面的因素或條件是不能生長出新事物的。

【出處】清·程允開《幼學故事瓊林·夫婦》:“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第52句】:超然獨處[chāo rán dú chǔ]

【解釋】指超出世事離群獨居。

【出處】《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第53句】:絕世獨立[jué shì dú lì]

【解釋】絕世:當代獨一無二。當世無雙,卓然而立。多用來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示例】據古守經,蓋絕世獨立。 ——宋·陸游《賀謝提舉啟》

【第54句】:孤舟獨槳[gū zhōu dú jiǎng]

【解釋】比喻單獨行動,沒人幫助。

【出處】京劇《紅色娘子軍》第四場:“怎能夠光憑這一家仇恨,個人勇敢、孤舟獨槳、匹馬單槍?”

【第55句】:碩果獨存[shuò guǒ dú cún]

【解釋】唯一留存下來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時間的推移,留存下來僅存的人或事物。

【出處】《周易·剝》:“上九,碩果不食。”

【示例】今則曾未須臾,而生死聚敬,升沉顯晦之變不可勝窮,而彭子獲以碩果獨存,豈非天哉。 ——清·侯方域《彭容園文序》

【第56句】:孤獨矜寡[gū dú guān guǎ]

【解釋】泛指無依無靠的人。

【第57句】:民賊獨夫[mín zéi dú fū]

【解釋】民賊:殘害人民的壞家伙;獨夫:暴虐無道、眾叛親離的統治者。指殘害人民眾叛親離的反動統治者。

【出處】《尚書·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示例】這種險慘刻毒的民賊獨夫思想,與孔孟正統派的仁義學說恰恰處于對立的地位。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編第一章第一節

【第58句】:惟我獨尊[wéi wǒ dú zūn]

【解釋】本為推崇佛陀之辭,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宗元庵主》:“天上地下,惟我獨尊。”

【示例】你不要有惟我獨尊的念頭。

【第59句】:單根獨苗[dān gēn dú miáo]

【解釋】比喻獨生子或唯一的子孫。

【示例】現代人提倡只生一個,因此單根獨苗的現象很普遍。

【第60句】:匠心獨具[jiàng xīn dú jù]

【解釋】工巧獨特的藝術構思。

【出處】柯巖《奇異的書簡·陽光和風雨譜寫的歌》:“編導和演員門匠心獨具地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刻劃了以小強為主角的一代少年兒童形象。”

【第61句】:孤軍獨戰[gū jūn dú zhàn]

【解釋】孤:單獨。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比喻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無援的情況下從事某項工作。

【出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獨戰,死者十八九。”

【第62句】:挺身獨出[tǐng shēn dú chū]

【解釋】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出處】《舊五代史·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第63句】:單人獨馬[dān rén dú mǎ]

【解釋】單槍匹馬,單獨行動。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4回:“你這等單人獨馬,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你如何去得!”

【示例】自古來哪見過單人獨馬的姑娘往外闖。

【第64句】:眾醉獨醒[zhòng zuì dú xǐng]

【解釋】比喻眾人沉迷糊涂,獨自保持清醒。

【出處】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近免费高清版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女教师|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韩国三级韩级|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精品欧洲videos|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 国产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rrrr片| 国产乱偷国产偷高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16女性下面扒开无遮挡免费| 欧美人妻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小雪坐莲许老二的胯上| 免费理论片51人人看电影| www.91av.| 毛利兰的胸被狂揉扒开吃奶|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在线播放|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完整版 | 日本在线小视频| 啊轻点灬大巴太粗太长了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污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新疆成人a一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网| 精品久久久BBBB人妻|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色中色在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