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粟”的成語(31個)
本文整理了粟陳貫朽、一絲半粟、貫朽粟腐等含“粟”的成語31個,其中“粟”開頭的成語2個,“粟”結尾的成語18個,“粟”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粟”開頭的成語【第1句】:粟陳貫朽[sù chén guàn xiǔ]
【解釋】形容太平時期富饒的情況。同“粟紅貫朽”。
【出處】明·范受益《尋親記·告借》:“你如今萬廩千倉,粟陳貫朽,每日勞勞碌碌,使盡機謀,如今半百之秋,又無男女,還不修善,更待何時?”
【第2句】:粟紅貫朽[sù hóng guàn xiǔ]
【解釋】粟:小米;紅:指腐爛變質;貫:穿線的繩子;朽:腐爛。谷子變色了,錢串子損壞了。形容太平時期富饒的情況。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捐之傳》:“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p>
【示例】膏梁素封,粟紅貫朽,問以十字,不識八九。 ——清·褚人獲《堅瓠十集·反乞巧文》
“粟”結尾的成語【第1句】:一絲半粟[yī sī bàn sù]
【解釋】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兒子不能掙得一絲半粟孝敬父親,到要破費了父親的產業(yè),實在不可自比于人?!?/p>
【示例】他為官清廉,不沾群眾的一絲半粟
【第2句】:毛發(fā)絲粟[máo fà sī sù]
【解釋】比喻十分細小的事物。
【出處】宋·歐陽洵《上歐陽內翰書》:“毛發(fā)絲粟之才紛紛然而起?!?/p>
【第3句】:敝綈惡粟[bì tì è sù]
【解釋】指衣食粗劣。
【出處】宋·王安石《祭范穎州文》:“翼翼公子,敝綈惡粟?!?/p>
【第4句】:太倉一粟[tài cāng yī sù]
【解釋】太倉:古代設在京城中的大谷倉。大糧倉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極大的數量中一個非常小的數目。
【出處】《莊子·秋水》:“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示例】好在古雨山當日有財神之目,去了他七千兩,也不過是九牛一毛,太倉一粟。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三回
【第5句】:毫發(fā)絲粟[háo fā sī sù]
【解釋】形容極其微小。
【出處】宋·陳亮《跋焦伯強帖》:“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發(fā)絲粟之才,皆得以牽連成就,況若伯強之卓然能自見者乎!”
【第6句】:不辨菽粟[bù biàn shū sù]
【解釋】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清·龔自珍《農宗》:“婢妾之養(yǎng)不備,則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p>
【第7句】:尺縷斗粟[chǐ lǚ dǒu sù]
【解釋】粟:谷子。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數量微小。
【出處】清·汪琬《新修至德廟碑》:“后世禮教既廢,錐刀之末,尺縷斗粟之微,靡所不爭?!?/p>
【第8句】:坐糜廩粟[zuò mí lǐn sù]
【解釋】糜:浪費;廩:米倉;粟:谷子,泛指糧食。坐著消耗國家的糧食,不干實事
【出處】明·劉基《賣柑者言》:“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第9句】:敝綈惡粟[bì tí è sù]
【解釋】指衣食粗劣。
【出處】宋·王安石《祭范穎州文》:“翼翼公子,敝綈惡粟。”
【第10句】:義漿仁粟[yì jiāng rén sù]
【解釋】舊指施舍貧民的食物。
【出處】清·馮桂芬《上海果育堂記》:“易纏頭之金,義漿仁粟不匱矣;輟秉燭之晷,讀書治生有余矣。”
【第11句】:不食周粟[bù shí zhōu sù]
【解釋】粟:小米,泛指糧食。本指伯夷、叔齊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為敵方工作。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p>
【示例】這是沿路討來的殘飯,因為兩人曾經議定“不食周粟”,只好進了首陽山之后開始實行。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
【第12句】:仁漿義粟[rén jiāng yì sù]
【解釋】指施舍給人的錢米。
【出處】《搜神記·楊伯雍》:“公汲水作義于坂頭,行者皆飲之。”《后漢書·黃昏傳》:“于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
【第13句】:寸絲半粟[cùn sī bàn sù]
【解釋】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兒子不能掐得寸絲半粟孝敬父親,倒要破費了父親產業(yè),實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極!”
【示例】我從不占別人寸絲半粟的便宜。
【第14句】:飛芻挽粟[fēi chú wǎn sù]
【解釋】飛:形容極快;芻:飼料;挽:拉車或船;粟:小米,泛指糧食。指迅速運送糧草。
【出處】《漢書·主父偃傳》:“又使天下飛芻挽粟。”
【示例】雞肋蠶叢,尚煩戎略;飛芻挽粟,豈顧民生。 ——清·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
【第15句】:布帛菽粟[bù bó shū sù]
【解釋】帛:絲織品;菽:豆類;粟:小米,泛指糧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極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東西。
【出處】漢·晁錯《論貴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薄端问贰こ填U傳》:“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示例】對于勝利了的人民,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樣地不可以須臾離開的東西。 ——毛澤東《為什么要討論白皮書》
【第16句】:杯水粒粟[bēi shuǐ lì sù]
【解釋】一杯水,一粒粟。指極少量的飲食。
【出處】宋·洪邁《夷堅丙志·張拱遇仙》:“雖逾旬涉月,杯水粒粟無所須。喜飲酒,好作詩,行年六十,而顏色如壯者。”
【第17句】:尺布斗粟[chǐ bù dǒu sù]
【解釋】一尺布,一斗谷子。形容數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間因利害沖突而不和。
【出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示例】至若淮南遷蜀而死,天子聞尺布斗粟之謠,輒食甚哀。 ——明·趙弼《酆都報應錄》
【第18句】:滄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
【解釋】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天天地,渺蒼海之一粟?!?/p>
【示例】我本人只是滄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偉大的是中國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錢學森《在授獎儀式上的講話》
“粟”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貫朽粟腐[guàn xiǔ sù fǔ]
【解釋】穿錢的繩子朽斷,倉庫的糧食腐爛。形容富有之極。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示例】故其承文帝富庶之后,貫朽粟腐。 ——宋·陸九淵《問漢文武之治》
【第2句】:膚粟股栗[fū sù gǔ lì]
【解釋】皮膚上起疙瘩,大腿發(fā)抖。形容非常恐懼。
【出處】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夫至以行惡為榮,則洪水猛獸,足喻斯慘耶?君子念此,膚粟股栗矣?!?/p>
【第3句】:脫粟布被[tuō sù bù bèi]
【解釋】吃粗米,蓋布被。形容生活儉樸或生活艱苦。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衣十升之布,食脫粟之食?!睍x·葛洪《西京雜記》卷二:“何用故人富貴為,脫粟布被,我自有之?!?/p>
【第4句】:貫朽粟陳[guàn xiǔ sù chén]
【解釋】錢串子斷了,谷子爛了。比喻極富有。
【出處】錢串子斷了,谷子爛了。比喻極富有。
【第5句】:握粟出卜[wò sù chū bo]
【解釋】后用以指祈求神明護佑,去兇賜吉。
【出處】《詩·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编嵭{:“但持粟行卜,求其勝負?!?/p>
【示例】三國·吳·謝承《后漢書》:“昱慘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禱泣血,鄉(xiāng)黨稱其孝。”
【第6句】:鬼哭粟飛[guǐ kū sù fēi]
【解釋】傳說蒼頡造字,驚天動地,天雨粟,鬼夜哭。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蒼頡造之,鬼哭粟飛;黃帝用之,官治民察?!?/p>
【第7句】:天粟馬角[tiān sù mǎ jiǎo]
【解釋】天雨粟,馬生角。謂不可能實現的事。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論》:“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p>
【示例】燕太子丹,不過禮士慕俠,而一時燕趙慷慨之徒,不平其事,遂有天粟馬角之談。 ——清·顧炎武《菰中隨筆》
【第8句】:厲兵粟馬[lì bīng sù mǎ]
【解釋】磨快兵器喂飽馬。指準備作戰(zhàn)。
【出處】《新唐書·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第9句】:斗粟尺布[dǒu sù chǐ bù]
【解釋】比喻兄弟間因利害沖突而不和。
【出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p>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煮豆燃箕,謂其相害;斗粟尺布,譏其不容?!?/p>
【第10句】:歷兵粟馬[lì bīng sù mǎ]
【解釋】磨快兵器喂飽馬。指準備作戰(zhàn)。
【第11句】:貫朽粟紅[guàn xiǔ sù hóng]
【解釋】穿錢的繩子朽斷,倉庫的糧食發(fā)霉變紅。形容非常富有。
【出處】《史記·平準書》:“漢興七十余年之間……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示例】貫朽粟紅,是皮囊內裝不盡的臭汗糞土。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