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椎”的成語(33個)
本文整理了椎膺頓足、十夫楺椎、泣血椎心等含“椎”的成語33個,其中“椎”開頭的成語21個,“椎”結尾的成語6個,“椎”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椎”開頭的成語【第1句】:椎膺頓足[chuí yīng dùn zú]
【解釋】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同“椎胸頓足”。
【出處】聞一多《女神之時代精神》:“難怪個個中國青年讀《女神》,沒有不椎膺頓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聲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詞!唱的我也流起淚來了。”
【第2句】:椎牛歃血[chuí niú shà xuè]
【解釋】古時聚眾盟誓,殺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誠意。
【出處】清·侯方域《顏真卿論》:“河北二十四郡無復忠臣,獨有一魯公奮袂而起,椎牛歃血,號召連結,以橫塞賊沖。”
【示例】或欲有所剽略,則潛結眾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獲者,集而瓜分之。 ——清·戴名世《紀紅苗事》
【第3句】:椎髻布衣[zhuī jì bù yī]
【解釋】椎形發髻,布制衣服。指婦女樸素的服飾。
【出處】《后漢書·梁鴻傳》:“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第4句】:椎胸跌足[chuí xiōng diē zú]
【解釋】猶言椎胸頓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
【出處】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三折:“■■■(扌蚩扌蚩扌蚩)扯碎俺姻緣簿,忽刺八掘斷俺前程路,空沒亂椎胸跌足,揉腮瞪目。”
【第5句】:椎心頓足[chuí xīn dùn zú]
【解釋】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同“椎胸頓足”。
【出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吾嘗縱覽本朝入主中夏以來二百余年之往事,若者為失機,若者為養癰,若者為種禍,若者為激變,每一循省未嘗不椎心頓足,仰天而長慟也。”
【第6句】:椎胸頓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解釋】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
【出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二節:“及今歲到上海,正值聯軍入北平之日,而上海笙歌蕭鼓,熙熙焉,融融焉,無以少異于平時,乃椎胸頓足,痛恨于我國民之心既已死盡也。”
【第7句】:椎拍輐斷[zhuī pāi wàn duàn]
【解釋】輐:圓。用椎使不相合的物體拍合,圓轉截斷物體而不見裂狀。指能適應事物,不露棱角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椎拍輐斷,與物宛轉。”
【第8句】:椎心嘔血[chuí xīn ǒu xuè]
【解釋】猶言椎心泣血。
【出處】《“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救亡史》:“驅策代表等匍匐來京,作最后之請求,冀當途之覺悟,椎心嘔血,謹為我大總統縷陳之。”
【第9句】:椎埋屠狗[chuí mái tú gǒu]
【解釋】殺人宰狗。指為非作歹和從事低賤的職業。
【出處】宋·蘇洵《權書下·高祖》:“誰謂百歲之后,椎埋屠狗之人見其親戚乘勢為帝王,而不欣然而從之邪!”
【示例】擊筑悲歌、椎埋屠狗之徒,其骨已朽,而燕趙之名,至今學士大夫飫聞而喜稱之。 ——清·劉大櫆《一掌園記》
【第10句】:椎埋狗竊[chuí mái gǒu qiè]
【解釋】指搶殺偷盜,不務正業。
【出處】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六:“自絳灌至申屠嘉,皆向時棰埋狗竊之人。”
【第11句】:椎鋒陷陣[chuí fēng xiàn zhèn]
【解釋】猶沖鋒陷陣。
【出處】《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將軍孫蓋等椎鋒陷陣,應蒙殊賞。”胡三省注:“椎:搗也,直搗其鋒也。”
【第12句】:椎膚剝體[chuí fū bō tǐ]
【解釋】形容殘酷搜刮。同“椎膚剝髓”。
【出處】《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災,豈非重兵久在蜀,調登供饋,椎膚剝體,民怨所致,當修德撫民以應之,又何禱乎!’”
【第13句】:椎牛發冢[chuí niú fā zhǒng]
【解釋】殺牛盜墓。謂為盜無所不為,窮兇極惡。
【出處】宋·蘇軾《策別》十七:“小者呼雞逐狗,大者椎牛發冢,無所不至。”
【示例】或至犯科作奸,椎牛發冢,聚為博弈,出為盜賊。 ——清·戴名世《錢神問對》
【第14句】:椎輪大輅[chuí lún dà lù]
【解釋】比喻事物由簡到繁,由粗到精,逐步完善。亦用以稱創始者。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別士《刊印〈憲政初綱〉緣起》:“未知其事者,可以得其涯略;已知其事者,可以留備檢查;其諸立憲之一助乎,吾知此為中國憲法史之椎輪大輅也。”
【示例】病眼迷離感慨多,椎輪大輅竟如何。 ——茅盾《重印〈中國神話研究ABC〉感賦》
【第15句】:椎牛饗士[chuí niú xiǎng shì]
【解釋】椎牛:殺牛;饗士:犒勞軍士。指慰勞作戰的官兵。
【出處】《后漢書·吳漢傳》:“漢將輕騎迎與之戰,不利,墮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傷而起,椎牛饗士……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
【示例】如今西涼平定,軍中舊例,合該椎牛饗士,做出慶賞的筵席。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四折
【第16句】:椎膚剝髓[chuí fū bō suǐ]
【解釋】形容殘酷搜刮。
【出處】明·唐順之《與鄭戶部書》:“國家懲奸之法未及于親手欺盜之人,而椎膚剝髓、鬻妻買子之苦已波毒于窮檐無告之小民矣。”
【示例】有司奉行急于詔旨,胥吏緣為奸,椎膚剝髓,民不堪命。 ——《明史·方良永傳》
【第17句】:椎天搶地[chuí tiān qiǎng dì]
【解釋】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二折:“好教我負屈銜冤無申訴,只有個椎天搶地號咷哭。”
【第18句】:椎心泣血[chuí xīn qì xuè]
【解釋】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示例】百余年辛苦經營的圓明園,毀于一旦,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第19句】:椎鋒陷陳[chuī fēng xiàn chén]
【解釋】猶沖鋒陷陣。形容作戰勇猛。
【出處】《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四年》:“將軍孫蓋等,應蒙殊賞。”胡三省注:“椎,搗也,直搗其鋒也。”
【第20句】:椎心飲泣[chuí xīn yǐn qì]
【解釋】猶言椎心泣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出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臣等原奏概歸無效,拜命之余,不禁椎心飲泣。”
【第21句】:椎埋穿掘[chuí mái chuān jué]
【解釋】殺人埋尸,發冢盜墓。泛指行兇作惡。
【出處】《文選·孫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黨,阡陌成群。”張銑注:“椎埋,謂劫殺人而埋之;穿掘,謂發冢而取物。”
“椎”結尾的成語【第1句】:十夫楺椎[shí fū róu chuí]
【解釋】指十個人的力量能使椎彎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變原狀。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抽所移,毋翼而飛。”
【第2句】:一里撓椎[yī lǐ náo chuí]
【解釋】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淮同子·說山訓》:“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撓椎。”
【第3句】:十指如椎[shí zhǐ rú chuí]
【解釋】形容手指粗笨不纖巧。
【出處】宋·蘇軾《答賈耘老四首》:“今日舟中無他事,十指如懸椎。”
【第4句】:十夫橈椎[shí fū ráo chuí]
【解釋】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變原狀。同“十夫楺椎”。
【出處】《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朋黨執虎,十夫橈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厄于陳、蔡。此乃烝庶之風成,增積之生害也。”
【第5句】:懸鼓待椎[xuán gǔ dài zhuī]
【解釋】比喻急不可待。
【出處】《淵鑒類函·樂·鼓二》引明陳耀文《天中記》:“宋范仲淹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為妖。坐未幾,鼓自風滾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示例】明·唐順之《與李克齋侍郎書》:“止靠今歲新催丁田銀,如懸鼓待椎之不可緩。”
【第6句】:十夫揉椎[shí fū róu zhuī]
【解釋】揉:來回擦或搓;椎:指尖狀器具。十個人就把木棒搓成針椎。比喻夸大不實的傳聞。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
“椎”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泣血椎心[qì xuè chuí xīn]
【解釋】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椎心:捶胸脯。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第2句】:頓足椎胸[dùn zú zhuī xiōng]
【解釋】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同“頓足搥胸”。
【出處】劉立凱《五四——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廣州眾搗毀日貨》:“社會人心異常興奮,甚至婦人、孺子、車夫、苦力,風元不口談抵制,戟批痛罵,握拳怒目,頓足椎胸。”
【第3句】:剝膚椎髓[bō fū chuí suǐ]
【解釋】剝:剝去;膚:皮膚;椎:捶擊。剝人皮膚,敲人骨髓。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
【出處】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
【示例】世方以阿意順旨為賢,剝膚椎髓為能。 ——明·焦竑《玉堂叢語·政事》
【第4句】:大輅椎輪[dà lù zhuī lún]
【解釋】大輅:古代大車;椎輪:無輻原始車輪。華美的大車是從無輻車輪的原始車開始的。比喻事物的進化,是從簡到繁,從粗到精。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
【示例】然大輅椎輪之功,不可泯也。 ——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第5句】:大路椎輪[dà lù zhuī lún]
【解釋】大輅,古代華美的大車。椎輪,無輻條的原始車輪。指大輅由椎輪逐步演變而成,比喻事物的進化,由簡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稱始創者為大輅椎輪。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
【第6句】:短褐椎結[duǎn hè zhuī jié]
【解釋】短褐:粗布短衣;椎結:把頭發挽成椎形。穿著粗布短衣,挽著椎形發髻。指古代貧苦勞動人民的裝束。
【出處】《后漢書·梁鴻傳》:“妻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示例】國畫呢,方巾長袍,或短褐椎結,從沒見過一條我所記得的辮子。 ——魯迅《病后雜談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