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鄰”的成語(42個)
本文整理了鄰父之疑、居必?fù)襦彙⑽ㄠ徥遣返群班彙钡某烧Z42個,其中“鄰”開頭的成語4個,“鄰”結(jié)尾的成語21個,“鄰”在中間的成語1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鄰”開頭的成語【第1句】:鄰父之疑[lín fù zhī yí]
【解釋】鄰父:指鄰居的老年人。比喻那些心存偏見而喜歡主觀用事的人。
【出處】《韓非子·說難》:“宋有富人,天雨壞墻,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dāng)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
【第2句】:鄰女詈人[lín nǚ lì rén]
【解釋】比喻各為其主。詈,指“罵”。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一》:“楚人有兩妻者……,客曰:'長者詈汝,少者報汝,汝何為取長者?’曰:'居彼人之所,則欲其報我也;為我妻,則欲其為我詈人也。’”
【示例】夫跖犬吠堯,鄰女詈人,彼固各為其主。 ——清邵長蘅《閻典史傳》
【第3句】:鄰里鄉(xiāng)黨[lín lǐ xiāng dǎng]
【解釋】周制1鄰=5家,1里=5鄰,1黨=500家,1鄉(xiāng)=12500家。泛稱一鄉(xiāng)的人。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世》:“毋!以與你鄰里鄉(xiāng)黨乎!”
【示例】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予九族鄰里鄉(xiāng)黨。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上》
【第4句】:鄰女窺墻[lín nǚ kuī qiáng]
【解釋】戰(zhàn)國時宋玉鄰家有美女傾心于他,三年間常爬上墻頭偷窺,但宋玉從未動心。后形容女子對男子的傾慕。
【出處】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鄰”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居必?fù)襦廩jū bì zé lín]
【解釋】居:住;擇:選擇。住家必須選擇好鄰居。
【出處】《晏子春秋·雜上》:“君子居必?fù)襦彛伪鼐褪俊!?/p>
【示例】居必?fù)襦徑粨裼眩t圣格言當(dāng)遵守。 ——清·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十九回
【第2句】:居不擇鄰[jū bù zé lín]
【解釋】安家時沒有選擇好鄰居。
【出處】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第3句】:斷杼擇鄰[duàn zhù zé lín]
【解釋】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xué)業(yè),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xué)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xué)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xué),若吾斷斯織也。’”
【第4句】:遠(yuǎn)親近鄰[yuǎn qīn jìn lín]
【解釋】泛指遠(yuǎn)近的親戚朋友。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四折:“你便待佯推佯遜,我怎肯不瞅不問,常言道遠(yuǎn)親近鄰,不如你這對門。”
【第5句】:老街舊鄰[lǎo jiē jiù lín]
【解釋】老街坊,舊鄰居。指相處多年的左鄰右舍或老鄉(xiāng)親。
【示例】想起老街舊鄰,想起千里堤上的白楊樹,想起滹沱河里的流水,心上就象蒙上一層愁。 ——梁斌《紅旗譜》三
【第6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解釋】四海之內(nèi)有知己朋友,即使遠(yuǎn)在天邊,也感覺象鄰居一樣近。
【出處】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示例】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心靈會互相感應(yīng)的。
【第7句】:救災(zāi)恤鄰[jiù zāi xù lín]
【解釋】恤:救濟。解救百姓的災(zāi)難,解除周圍鄰國的禍患。后表示鄰國或鄰居間互相幫助的義務(wù)。
【出處】《左傳·僖公十三年》:“天災(zāi)流行,國家代有。救災(zāi)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示例】明公英名蓋世,仁義為懷,湘鄂壤地相接,救災(zāi)恤鄰,古人所許,何乃自餒若是?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五回
【第8句】:天涯若比鄰[tiān yá ruò bǐ lín]
【解釋】表達對遠(yuǎn)方友人的情誼。
【出處】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第9句】:遠(yuǎn)親不如近鄰[yuǎn qīn bù rú jìn lín]
【解釋】指遇有急難,遠(yuǎn)道的親戚就不如近旁的鄰居那樣能及時幫助。
【出處】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四折:“豈不聞遠(yuǎn)親呵不似我近鄰,我怎敢做的個有口偏無信。”
【示例】常言道:遠(yuǎn)親不如近鄰,休要失了人情。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四回
【第10句】:街坊四鄰[jiē fāng sì lín]
【解釋】街坊:鄰居。指住處鄰近的人。同“街坊鄰里”。
【出處】《春阿氏謀夫案》第六回:“街坊四鄰,你們都聽聽。如今這年月,顛倒兒顛拉,媳婦是祖宗,婆婆是家奴,你們給評評,是我昏瞆了,是她欺辱我。”
【示例】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街坊四鄰都來安慰他
【第11句】:禍與福鄰[huò yǔ fú lín]
【解釋】鄰:接近。福與禍相距不遠(yuǎn)。
【出處】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大略》:“慶者在堂,吊者在閭,禍與福鄰,莫知其門。”
【第12句】:與鬼為鄰[yǔ guǐ wéi lín]
【解釋】鄰:鄰居。與鬼做鄰居。形容離死不遠(yuǎn)了。
【出處】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上:“人生七十鬼為鄰,已覺風(fēng)光屬別人。”
【示例】于彼氣息奄奄,與鬼為鄰者何與焉? ——清·梁啟超《中國民族主義的奠基人》
【第13句】:萬里猶比鄰[wàn lǐ yóu bǐ lín]
【解釋】相隔萬里,卻好像鄰居。比喻關(guān)系密切。
【出處】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fù)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第14句】:千萬買鄰[qiān wàn mǎi lín]
【解釋】指好鄰居的難得可貴。
【出處】《南史·呂僧珍傳》:“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第15句】:天涯比鄰[tiān yá bǐ lín]
【解釋】雖然相隔極遠(yuǎn),但近如鄰居一樣。
【出處】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示例】天涯比鄰,固古人神曠之說。 ——明·王世貞《與吳明卿書》
【第16句】:萬里比鄰[wàn lǐ bǐ lín]
【解釋】相距雖然很遠(yuǎn),但關(guān)系卻很密切。
【出處】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fù)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示例】大海飄萍,離合無定。萬里比鄰,兩心相印。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二回
【第17句】:卜宅卜鄰[bǔ zhái bǔ lín]
【解釋】卜:占卜。遷居時不是先在住宅方面占卜吉兇,而是占卜鄰居是不是可以為鄰。指遷居應(yīng)選擇好鄰居。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
【第18句】:饑虎不可為鄰[jī hǔ bù kě wéi lín]
【解釋】鄰:鄰居。比喻不要與窮兇極惡之人在一起。
【出處】清·江日升《臺灣外記》:“饑虎不可為鄰,我提師遠(yuǎn)出,弟當(dāng)留心防范。”
【第19句】:千錢買鄰[qiān qián mǎi lín]
【解釋】鄰:鄰居。花千萬錢去買一個好鄰居。指好鄰居的難得可貴。
【出處】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試》:“秀才不必憂慮,自古道千錢買鄰,八百買舍,老漢忝在鄰居,你但放心前去。”
【第20句】:親仁善鄰[qīn rén shàn lín]
【解釋】與鄰者親近,與鄰邦友好。
【出處】《左傳·隱公六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
【示例】遠(yuǎn)裔種族匪殊,親仁善鄰,宜捐小忿。 ——清·章炳麟《與汪康年書》
【第21句】:百萬買宅,千萬買鄰[bǎ wàn mǎi zhái,qiān wàn mǎi lín]
【解釋】比喻好鄰居千金難買。
【出處】《南史·呂僧珍傳》:“宋季雅罷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側(cè)。僧珍問宅價。曰:'一千一百萬。’怪其貴。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示例】百萬買宅,千萬買鄰,人生孰若安居之樂? ——宋·辛棄疾《新居上梁》
“鄰”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唯鄰是卜[wéi lín shì bǔ]
【解釋】指找住房應(yīng)該選擇鄰居。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
【第2句】:街坊鄰居[jiē fāng lín jū]
【解釋】街坊:鄰居。指鄰居人家。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居,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示例】誰都想與一個好的街坊鄰居作伴。
【第3句】:東鄰西舍[dōng lín xī shè]
【解釋】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鄰居。
【出處】唐·戴叔倫《女耕田行》:“東鄰西舍花發(fā)盡,共惜余芳淚滿衣。”
【示例】那些東鄰西舍聽得哭聲,都來觀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第4句】:擇鄰而居[zé lín ér jū]
【解釋】挑選鄰居好的地方居住。
【出處】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詩:“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第5句】:疑鄰盜斧[yí lín dào fǔ]
【解釋】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出處】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第6句】:四鄰八舍[sì lín bā shè]
【解釋】指左右鄰居。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動了諸親百眷、四鄰八舍,送人情,斗分子,雖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茍。”
【示例】某些愛顯能的婆姨還端著自己新收的東西,吆喝著送給四鄰八舍,夸耀自己的光景日月過得如何紅火。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
【第7句】:街坊鄰舍[jiē fāng lín shě]
【解釋】街坊:鄰居。指鄰居人家。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我們太太又多病,家務(wù)也忙,我原是個閑人,就是街坊鄰舍,也要幫個忙兒,何況是姨娘托我。”
【示例】千萬買鄰是指好街坊鄰舍的可貴。
【第8句】:西鄰責(zé)言[xī lín zé yán]
【解釋】西鄰:西部的鄰國;責(zé)言:問罪的話。原指秦國(在西)向晉國(在東)問罪。后泛指別人的責(zé)備。
【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西鄰責(zé)言,不可償也。”
【示例】西鄰方責(zé)言,東市又相斫。 ——清·黃遵憲《番客篇》
【第9句】:左鄰右里[zuǒ lín yòu lǐ]
【解釋】泛指鄰居。
【出處】歐陽山《苦斗》五十八:“左鄰右里的貧苦農(nóng)民帶著紅糖、生姜、糯米……來探望她。”
【第10句】:煙火鄰居[yān huǒ lín jū]
【解釋】煙火都能相接的鄰居。指緊鄰。
【示例】湖南湖北是煙火鄰居,更要加強經(jīng)濟合作。
【第11句】:村鄰鄉(xiāng)舍[cūn lín xiāng shě]
【解釋】指農(nóng)村的左右鄰居。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1章:“若是讓村鄰鄉(xiāng)舍都知道,他田福堂的臉都沒處擱。”
【第12句】:以鄰為壑[yǐ lín wéi hè]
【解釋】拿鄰國當(dāng)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zhuǎn)嫁給別人。
【出處】《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
【示例】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從來不為別人著想,甚至以鄰為壑。
【第13句】:宮鄰金虎[gōng lín jīn hǔ]
【解釋】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貪婪如金之堅,兇惡如虎之猛。
【出處】漢·應(yīng)劭《漢官儀》:“不制之臣,相與比周,比周者宮鄰金虎。宮鄰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進,與君為鄰。”
【第14句】:三鄰四舍[sān lín sì shè]
【解釋】泛指鄰居。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聞知此事,率了三鄰四舍,提壺?fù)春校紒響c賀,吃了好幾日喜酒。”
【第15句】:左鄰右舍[zuǒ lín yòu shè]
【解釋】左右的鄰居。也比喻關(guān)系比較接近的其它單位。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云來霧去,走石飛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鄰右舍,俱不得安生。”
【示例】照顧'左鄰右舍’,不能搞先進遷就落后,不能搞平均主義。 ——《人民日報》19【第84句】:【第8句】:3
【第16句】:街坊鄰里[jiē fāng lín lǐ]
【解釋】街坊:鄰居。指住處鄰近的人。亦作“街坊四鄰”。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他無過是指著收生老娘和街坊鄰里做證見,我已都用銀子買轉(zhuǎn)了,這衙門以外的事,不要你費心。”
【示例】奴丈夫脾性是不好惹的,他說得來,干得去,這時怕嘈鬧起來,驚動了街坊鄰里,面子不知怎好見人了。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七回
【第17句】:四鄰不安[sì lín bù ān]
【解釋】指周圍的人都受到干擾,不得安寧。
【示例】連日帶夜地大呼小叫,吵得四鄰不安,房間里酒氣熏天,煙霧騰騰,走都走不進去。 ——吳越《九死還魂草》第五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