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咒”的成語(10個)
本文整理了咒天罵地、賭神發(fā)咒、罵天咒地等含“咒”的成語10個,其中“咒”開頭的成語1個,“咒”結尾的成語5個,“咒”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咒”開頭的成語【第1句】:咒天罵地[zhòu tiān mà dì]
【解釋】形容信口亂罵。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他脾氣越發(fā)壞了,不是捶床拍枕,就是咒天罵地。”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三回:“他脾氣越發(fā)壞了,不是捶床拍枕,就是咒天罵地。”
“咒”結尾的成語【第1句】:賭神發(fā)咒[dǔ shén fā zhòu]
【解釋】猶言對天發(fā)誓。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八二回:“于是急的經(jīng)濟賭神發(fā)咒,繼之以哭。”
【示例】你會不會假裝賭神發(fā)咒,說你蝕了本?這你都不會的! ——艾蕪《都市的憂郁》
【第2句】:發(fā)誓賭咒[fā shì dǔ zhòu]
【解釋】咒:誓言。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或對某事提出保證。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先是我發(fā)誓賭咒砸這勞什子,你都沒勸過,說我瘋的?剛剛的這幾日才好了,你又來慪我。”
【示例】王朔《一點正經(jīng)沒有》:“馬青指著腦門子發(fā)誓賭咒。”
【第3句】:畫符念咒[huà fú niàn zhòu]
【解釋】道士畫符箓、念咒語。比喻寫字、念書今人難以索解。
【出處】瞿秋白《亂彈·啞巴文學》:“兩千多年中國道士的畫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壟斷著知識,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絕妙工具。”
【示例】醫(yī)生的處方字都像畫符念咒一般難懂。
【第4句】:緊箍咒[jǐn gū zhòu]
【解釋】小說《西游記》中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緊縮,頭痛欲裂。后用來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四回:“我那里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示例】反腐倡廉的緊箍咒要經(jīng)常念
【第5句】:海盟山咒[hǎi méng shān zhòu]
【解釋】猶言海誓山盟。
【出處】明·梁辰魚《醉太平·暮愁閨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隨一江逝水東流。”
【示例】他們的海盟山咒已隨風而去
“咒”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罵天咒地[mà tiān zhòu dì]
【解釋】不指明對象地詛咒漫罵。亦作“罵天扯地”。
【出處】賈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紛紛傳說誰家老祖宗的墓被盜了,罵天咒地,扎了紙人在村口槐樹上吊著,滿頭滿身插了針刺。”
【示例】李德才跟著老山頭走回西鎖井,一進馮家大院,聽得馮大奶奶在內宅罵天扯地,正在吵鬧。 ——梁斌《播火記》七
【第2句】:事火咒龍[shì huǒ zhòu lóng]
【解釋】比喻荒誕不經(jīng)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第3句】:書符咒水[shū fú zhòu shuǐ]
【解釋】書:畫;符:符箓;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動。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秦少游》:“高齋以謂'少游嘗為道士,書符咒水’,又誣也。”
【示例】算命發(fā)課,書符咒水,沒工夫得吃點心,因此出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九
【第4句】:賭咒發(fā)誓[dǔ zhòu fā shì]
【解釋】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或對某事提出保證。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4回:“眾小丫頭慌了,都跪下賭咒發(fā)誓,說:'自來也不敢多說一句話。有人凡問什么,都答應不知道。這事如何敢多說。’”
【示例】陳書農(nóng)他們賭咒發(fā)誓,聲明自己決無二心。 ——溫靖邦《將星在狼煙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