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留”的成語大全(7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留有余地、心去難留、眉留目亂等含“留”的成語72個,其中“留”開頭的21個,“留”結尾的11個,“留”在中間的4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留”開頭的成語
【第1句】:留有余地[liú yǒu yú dì]
【解釋】比喻說話辦事留下可以回旋的地方。
【出處】宋·王令《寄介甫》:“終見乘桴去滄海,好留余地許相依。”
【示例】他們顯然具有“化大事為小事”的用心,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十八章
【第2句】:留尾巴[liú wěi bā]
【解釋】比喻事情沒有干完,還有問題。
【示例】他做事總是留尾巴讓別人來收拾。
【第3句】:留后路[liú hòu lù]
【解釋】比喻辦事時為防失敗而預留退路。
【示例】辦事不留后路是很危險的。
【第4句】:留落不遇[liú luò bù yù]
【解釋】遇:碰到。舊指際遇不好,很久得不到提拔。
【出處】《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然而諸宿將常坐留落不遇。”
【第5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解釋】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示例】雖然這場大火使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但他相信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很快就能站起來。
【第6句】:留中不下[liú zhōng bù xià]
【解釋】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出處】《史記·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宮,留中不下。”
【示例】既有言及輔臣之章,亦盡留中不下。 ——《明史·錢一本傳》
【第7句】:留芳百世[liú fāng bǎi shì]
【解釋】美好形象永不磨滅,不會被忘卻
【示例】要做到留芳百世也不是很難
【第8句】:留一手[liú yī shǒu]
【解釋】保留一些本領技能不拿出來。
【示例】請把技術全部傳授給我們,不要留一手。
【第9句】:留中不出[liú zhōng bù chū]
【解釋】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出處】《史記·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宮,留中不下。”
【示例】留中不出之請,益發其陰私,公論不容之辭,實生于朋黨。 ——唐·元稹《唐穆宗文惠皇帝戒勵風俗德音文》
【第10句】:留芳千古[liú fāng qiān gǔ]
【解釋】一個人在歷史上享有聲望或給后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出處】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62回:“要做幾件別古絕今之事,也好留芳千古。”
【示例】周總理的英名留芳千古。
【第11句】:留戀不舍[liú liàn bù shě]
【解釋】依戀著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2回:“楊大郎見他愛這粉頭,留戀不舍,在旁花言說合,就要娶他家去。”
【示例】大家似乎還有點留戀不舍,但同時又怕撞見了別的男人,只得匆忙地走進公館去。 ——巴金《家》
【第12句】:留犢淮南[liú dú huái nán]
【解釋】原指壽春令時苗離開淮南時,將來時帶來的黃牛所生的一牛犢留在淮南。后比喻為官清廉。
【出處】《三國志·魏志·常林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居官歲余,牛生一犢。及其去,留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此犢,犢是淮南所生有也。’”
【第13句】:留中不發[liú zhōng bù fā]
【解釋】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出處】《史記·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宮,留中不下。”
【示例】昔英廟易儲,某實有疏諫,留中不發,君他日幸物色之。 ——清·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三
【第14句】:留風遺韻[liú fēng yí yùn]
【解釋】韻:風度,氣派。前代流傳給后世的風雅韻事。
【出處】宋·歐陽修《峴山亭記》:“至于流風余韻,藹然被于江漢之間者。”
【示例】屈原正是在吳起、商鞅等實行變法的留風遺韻中長大的。 ——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第15句】:留連不舍[liú lián bù shě]
【解釋】依戀著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同“留戀不舍”。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二回:“楊大郎見他愛這粉頭,留連不舍。”
【第16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解釋】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出處】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示例】雖然這場大火使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但他相信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很快就能站起來。
【第17句】:留連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
【解釋】形容留戀景物,舍不得回去。
【出處】《南史·劉訏傳》:“每游山澤,輒留連忘返。”
【示例】'吾將向冥王乞請,必遍歷所謂刀山劍樹,以廣見聞’……其妻哂曰:'雖十八層地獄,盡當奉屈一游,所慮留連忘返,不得再見天日,為妻子憂耳。’ ——和邦額《夜譚隨錄·新安富人》
【第18句】:留余地[liú yú dì]
【解釋】不把話說死或不把事辦絕,留下進退回旋的地步。
【出處】辦事~是他一貫的做法。
【示例】辦事留余地是他一貫的做法
【第19句】: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
【解釋】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我則道留下青山怕沒柴。”
【示例】只得勸母親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回
【第20句】:留取丹心照汗青[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
【解釋】丹心:赤紅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歷史書冊。留取這顆赤膽忠心,永遠在史冊中放光。
【出處】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21句】: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解釋】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身子是根本,俗話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示例】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留”結尾的成語
【第1句】:心去難留[xīn qù nán liú]
【解釋】去:離開。心已在別處,難以挽留。
【出處】南朝梁·王僧孺《為姬人自傷》詩:“斷弦猶可續,心去最難留。”
【第2句】:時不久留[shí bù jiǔ liú]
【解釋】時機不會長久等待。意思是要抓緊時機。
【出處】《呂氏春秋·首時》:“天下再興,時不久留。”
【第3句】:大漸彌留[dà jiàn mí liú]
【解釋】大漸:病危;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指病重將死。表示病危將死。
【出處】《尚書·顧命》:“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南朝·梁·蕭統《文選·王儉〈諸淵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
【示例】既而天機忽爽,大漸彌留。 ——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
【第4句】:女大不中留[nǚ dà bù zhòng liú]
【解釋】指女子成年,須及時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休疙皺,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示例】夫人得好休,便好休,這其間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
【第5句】:寸草不留[cùn cǎo bù liú]
【解釋】連小草也不留下。比喻搞得精光,一無所剩。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八十一·英老真贊》:“大地一變,直教寸草不留。”
【示例】若是惱了我,連你西歧寸草不留。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九回
【第6句】:女大難留[nǚ dà nán liú]
【解釋】指女子成年后,須及時出嫁,不能留在家里。
【出處】元·關漢卿《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曲:“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來女大難留。”
【第7句】:遷延稽留[qiān yán jī liú]
【解釋】猶言拖延滯留。
【第8句】:片甲不留[piàn jiǎ bù liú]
【解釋】一片鎧甲都沒留下來。形容全軍覆沒。
【出處】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一折:“貧道祭風,周瑜舉火,黃蓋詐降,燒曹兵八十三萬,片甲不回。”
【示例】我們舍命爭先,殺得他片甲不留。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回
【第9句】:遷延羈留[qiān yán jī liú]
【解釋】猶言拖延滯留。同“遷延稽留”。
【第10句】:片瓦不留[piàn wǎ bù liú]
【解釋】形容房屋全部毀壞。同“片瓦無存”。
【出處】《宋史·錢若水傳》:“況城邑焚毀,片瓦不存,所過山林,林木匱乏。城之甚勞,未見其利。”
【示例】臣聞武衛軍中有大炮,若攻使館,立即片瓦不留,臣向他索取幾回,榮祿立誓不肯借用。 ——蔡東蕃《清史演義》第八十九回
【第11句】:雞犬不留[jī quǎn bù liú]
【解釋】形容屠殺殘酷,連雞狗都不能幸免。
【出處】《三國志·荀彧傳》:“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示例】這是一筆永遠算不清的債!以言殺戮,確是雞犬不留。 ——老舍《吐了一口氣》
“留”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眉留目亂[méi liú mù luàn]
【解釋】神色不寧的情狀。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招商諧偶》:“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亂羞難道。”
【第2句】:逗留不進[dòu liú bù jìn]
【解釋】逗留:停頓。停頓不向前走。
【出處】《漢書·匈奴傳》:“而祁連知虜在前,逗遛不進。”
【示例】不意兩人逗留不進,反通電中外及自主諸省,商請雙方停戰。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回
【第3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cǐ chǔ bù liú rén,zì yǒu liú rén chǔ]
【解釋】指這里不可居留,自會有可居留的地方。
【出處】《警世恒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準了;若說實話,又惹人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第4句】:汰劣留良[tài liè liú liáng]
【解釋】指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
【出處】孫中山《致蔣介石書》:“若能汰劣留良,得一萬則可給與一萬,得二萬亦可給與二萬。”
【第5句】:養虎留患[yǎng hǔ liú huàn]
【解釋】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后患。同“養虎自遺患”。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見逐,豈非養虎留患耶?”
【第6句】:不留痕跡[bù liú hén jì]
【解釋】指做事徹底,沒有留下蛛絲馬跡。
【出處】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辦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樣閑得難受的同事討論怎么才能不留痕跡地殺人絲毫不會引起懷疑。”
【示例】他辦事徹底不留痕跡。
【第7句】:茍留殘喘[gǒu liú cán chuǎn]
【解釋】茍:茍且,勉強;殘喘:臨死前的喘息。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把細米皮糠逼邏吃,茍留殘喘。”
【第8句】:雁足留書[yàn zú liú shū]
【解釋】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出處】《漢書·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第9句】:人過留名,雁過留聲[rén guò liú míng,yàn guò liú shēng]
【解釋】人度過一生要留下姓名,雁飛過后要留下聲音。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虛度,應做些有益于后人的事。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我也鬧了一輩子,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算是這么件事。老弟,你瞧著行得行不得?””
【示例】在我們流浪的時候,你就常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就覺得你的個人名利心太嚴重了! ——魏巍《火鳳凰》第二卷四十一
【第10句】:鴻爪留泥[hóng zhǎo liú ní]
【解釋】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同“鴻爪雪泥”。
【出處】清·查慎行《顧俠君庶常招飲晚翠閣》詩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鴻爪留泥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間,余寓居此巷。”
【第11句】:豹死留皮[bào sǐ liú pí]
【解釋】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間。比喻將好名聲留傳于后世。
【出處】《新五代史·王彥章傳》:“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示例】則其人肉體雖死,精神永生。俗語說:'人死留名,豹死留皮’,也就是這個意思。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八章
【第12句】:投轄留賓[tóu xiá liú bīn]
【解釋】轄:車軸的鍵,去轄則車不能行;投轄:丟掉轄。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陳遵傳》:“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示例】投轄留賓的方式現在不值得提倡。
【第13句】: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cǐ chǔ bù liú rén,huì yǒu liú rén chǔ]
【解釋】指這里不可居留,自會有可居留的地方。
【出處】《通俗編》第13卷引《平陳錄》:“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
【示例】別傷心,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
【第14句】:自留地[zì liú dì]
【解釋】在實行農業集體化以后留給農民個人經營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間。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他們把農村擴大了幾尺自留地或犯了點其它'資本主義’禁忌的老百姓以及小偷、賭徒和所謂的'村蓋子’、'母老虎’,都統統……”
【第15句】:青史留名[qīng shǐ liú míng]
【解釋】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
【示例】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
【第16句】:截鐙留鞭[jié dèng liú biān]
【解釋】比喻識見玄遠,超情越識。
【出處】《五燈會元·云門偃禪師法嗣·德山緣密禪師》:“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朱子語類》卷七六:“如復其天地之心神者,妙萬物而為言,此截斷眾流句。”
【示例】厲太鴻為詩,精深華妙,截鐙留鞭。 ——清·杭大宗《詞科掌錄》
【第17句】:懸榻留賓[xuán tà nnnliú bīn]
【解釋】榻:狹長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懸起的床放下來,留客人住下。比喻對客人以禮相待,格外尊敬。
【出處】《后漢書·徐稚傳》:“在郡不接賓客,惟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20回:“春秋佳日,懸榻留賓,偶然興到,隨地設宴。”
【第18句】:人死留名[rén sǐ liú míng]
【解釋】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績,死后可以傳名于后世。
【出處】宋·歐陽修《新五代史·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示例】我們要做到人死留名。
【第19句】:彌留之際[mí liú zhī jì]
【解釋】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將死;際:時候。病危將死的時候。
【出處】《尚書·顧命》:“病日臻,既彌留。”
【示例】他在彌留之際說出了他心中的秘密。
【第20句】:萬古留芳[wàn gǔ liú fāng]
【解釋】萬古:千年萬代;芳:香,好名聲。好名聲永遠流傳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老宰輔,你若存的趙氏孤兒,當名垂青史,萬古留芳。”
【第21句】:停留長智[tíng liú zhǎng zhì]
【解釋】指事情耽擱久了,就會想出主意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1回:“常言道'停留長智’。那妖精倘或今晚不睡,把師父害了,卻如之何?”
【示例】我們快去,千萬別讓他停留長智。
【第22句】:食馬留肝[shí mǎ liú gān]
【解釋】后反用其義,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出處】《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云:'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示例】前蜀·韋莊《<又玄集>序》:“但思其食馬留肝,徒云染指,豈慮其烹魚去已,或致傷鱗。”
【第23句】:迷留沒亂[mí liú mò luàn]
【解釋】迷亂而沒有頭緒。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沒亂,心癢難撓。”
【示例】俺心中正迷留沒亂的,恰才天色已晚,是誰在門外叫門。 ——明·馮惟敏《僧尼共犯》第一折
【第24句】:庭無留事[tíng wú liú shì]
【解釋】庭:公庭。官府衙門內沒有積壓下來的事情。形容辦事及時,效率高,不拖拉。
【出處】《舊唐書·李適之傳》:“適之雅好賓友,飲酒一斗不亂,夜則宴賞,晝決公務,庭無留事。”
【示例】映以右諫議大夫知杭州。映臨決蜂銳,庭無留事。 ——《宋史·薛映傳》
【第25句】:手下留情[shǒu xià liú qíng]
【解釋】下手的時候留點情面。比喻處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出處】《庚子風云》:“在這幾個當口,趙三多明明可以乘虛而入,將王成德擊倒,他卻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讓過了。”
【示例】請手下留情,不要扼殺新生力量。
【第26句】:案無留牘[àn wú liú dú]
【解釋】桌案上沒有積壓的公文。形容辦理公務干練、及時。
【出處】清·朱彝遵《商丘宋氏家乘》序:“一十七年,國奢示之以儉,事煩行之以簡,月要歲會,久而案無留牘。”
【示例】一應公事,張令都聽他決斷。真是案無留牘,獄無冤刑,民心大悅。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
【第27句】:合則留,不合則去[hé zé liú,bù hé zé qù]
【解釋】指脾氣相投或意見一致,就在一起共事,反之則離開。
【出處】宋·蘇軾《范增論》:“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項羽以成功名,陋也。”
【示例】諍而不聽,合則留,不合則去,此吾夫子所以……不脫冕而行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
【第28句】:毫不留情[háo bù liú qíng]
【解釋】指人絲毫不給別人留情面。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6回:“惱的是這個狗官不知聽了誰的唆使,毫不留情。”
【示例】他毫不留情地開除了她。
【第29句】:不留余地[bù liú yú dì]
【解釋】不留一點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語、行動沒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11卷:“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示例】使人發生一種壓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讀書之樂’,且覺得仿佛人生已經沒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二》
【第30句】:駒留空谷[jū liú kōng gǔ]
【解釋】比喻賢人在野。
【出處】《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孔穎達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駒而去之賢人,今在彼大谷之中。”
【示例】鳳集高岡,駒留空谷接英游。 ——宋·史雋之《望海潮·浮遠堂》詞
【第31句】:刀下留人[dāo xià liú rén]
【解釋】為營救將被斬首的人而向主持或執行斬首的人發出的留人一命的緊急呼吁。
【出處】元·李文蔚《燕青捕魚》:“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示例】內中有人嚷道:'刀下留人!’ ——《小五義》第17回
【第32句】:筆下留情[bǐ xià liú qíng]
【解釋】指寫文章時作者的措詞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
【示例】記者同志,請筆下留情。
【第33句】:借書留真[jiè shū liú zhēn]
【解釋】指借別人的書,抄寫后留下正本,把抄本還給別人。
【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傳》:“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第34句】:青史留芳[qīng shǐ liú fāng]
【解釋】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
【示例】看古來孝諸賢俊,到如今青史留芳不湮。 ——元·沈僖《一枝花·題張思恭望云思親卷》
【第35句】:時苗留犢[shí miáo liú dú]
【解釋】時苗:東漢時人名。時苗曾是壽春令,上任時乘母牛駕的車,后牛生一犢,時苗離任時將牛犢留下,不肯帶走。比喻為官清廉。
【出處】唐·李瀚《蒙求》:“時苗留犢,羊續懸魚。”
【第36句】:雁過留聲[yàn guò liú shēng]
【解釋】比喻留名聲于身后。
【出處】元·馬致遠《漢宮秋》第四折:“見被你冷落了瀟湘暮景,更打動我邊塞離情。還說甚雁過留聲,那堪更瑤階夜永,嫌殺月兒明!”
【示例】我也鬧了一輩子,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算是這么件事。老弟,你瞧著行得行不得?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
【第37句】:下榻留賓[xià tà liú bīn]
【解釋】下榻:住宿。泛指留下賓客住宿。
【出處】南朝·梁·沈約《和謝宣城》:“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綠樽。”
【示例】詩歌求友,易載同人;知己親誼重,理合恤患難,下榻留賓。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十五回
【第38句】:截發留賓[jié fā liú bīn]
【解釋】以之為賢母好客的典故。
【出處】晉陶侃少家貧。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訪,陶母湛氏剪發賣以治饌款客,并剉碎草薦以供其馬。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
【示例】只他母新寧夫人,他娘子張氏,也都有截發留賓、銼薦供馬的氣概。 ——《隋唐演義》第四回
【第39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bào sǐ liú pí,rén sǐ liú míng]
【解釋】豹子死后留下珍貴的毛皮,人死后留下美名于后世。
【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大丈夫怎肯負人恩德?”
【示例】教授公訓戒子姓,每稱引古語,'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斯其芳風流塵,顧不遠與? ——清·錢謙益《和州魯氏先塋神道碑銘》
【第40句】:中留不報[zhòng liú bù bào]
【解釋】指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于禁宮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出處】《史記·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宮,留中不下。”
【示例】你不要搞中留不報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