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尾的成語20個(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朝四暮【第3句】:暮四朝【第3句】:兩兩三【第3句】:鼎足而【第3句】:事不過【第3句】:隔二偏三等“三”結尾的成語20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朝四暮三[zhāo sì mù sān]
【解釋】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后比喻經常變卦,反復無常。
【出處】梁啟超《余之幣制金融政策》:“其后有以調停之說進者,吾見其朝四暮三,無關宏旨。”
【第2句】:暮四朝三[mù sì zhāo sān]
【解釋】①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②比喻反復無常。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示例】婚姻簿中應細覽,俺姐姐只解清談,陪不得尋常俗物胡淫濫,使不得暮四朝三。 ——明·孫仁孺《東郭記·媒妁之言》
【第3句】:兩兩三三[liǎng liǎng sān sān]
【解釋】①指三兩為群。②形容稀疏。
【出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今冀粥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相抵。”元·楊載《宿浚儀公湖亭》詩:“兩兩三三白鳥飛,背人斜去落漁磯。”
【示例】凄涼江夏秋風里,兩兩三三鬼火青。 ——胡韞玉《哭唐守楩集放翁句》
【第4句】:鼎足而三[dǐng zú ér sān]
【解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示例】老頭兒在席上,看著安老夫妻的這個佳兒,這雙佳婦,鼎足而三,未免因羨生感,因感生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
【第5句】:事不過三[shì bù guò sān]
【解釋】指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
【示例】太公叫媳婦:“事不過三,又有人來得不好。”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待制出身傳》
【第6句】:隔二偏三[gé èr piān sān]
【解釋】隔:偏遠。比喻不按順序,沒有條理。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俺爹這兩日隔二偏三的也甚沒意思,看姐姐恁的依俺們一句話兒,與他爹笑開了罷。”
【第7句】:一而再,再而三[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解釋】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出處】《尚書·多方》:“至于再,至于三。”《蕩寇志》一○九回:“那廝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示例】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
【第8句】:觀隅反三[guān yú fǎn sān]
【解釋】猶言舉一反三。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序》:“進無方一知二之機,退無觀隅反三之慧。”
【第9句】:讓再讓三[ràng zài ràng sān]
【解釋】指幾次三番地推讓。
【出處】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群臣勸進,今上悲不自勝,讓再讓三,僅允監國。”
【示例】就譬如世兄孝敬老師萬金,難道老師也合他讓再讓三不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第10句】:倒四顛三[dǎo sì diān sān]
【解釋】顛:顛倒。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3回:“來呵!到明日,只弄得倒四顛三,一個黑沙,也是不值。”
【第11句】:語四言三[yǔ sì yán sān]
【解釋】指信口亂說閑話。
【出處】《群音類選·〈分釵記·計誘皮氏〉》:“為何的語四言三,平白地將人譏誚。”
【第12句】:舉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示例】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第13句】:接二連三[jiē èr lián sān]
【解釋】一個接著一個,接連不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示例】滿屋子的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接二連三地屈折,仿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 ——魯迅《彷徨·高老夫子》
【第14句】:連二趕三[lián èr gǎn sān]
【解釋】急忙;趕快。
【出處】姚雪垠《長夜》三二:“菊生不敢怠慢,連二趕三地穿好衣服,跳下床來。”
【第15句】:一而二,二而三[yī ér èr,èr ér sān]
【解釋】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復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便可解釋這段悲傷。”
【第16句】:徑一周三[jìng yī zhōu sān]
【解釋】徑:圓的半徑;周:圓的周長。即圓的半徑與圓的周長比為1:3,比喻兩者相差很遠。
【出處】《周髀算經》上卷:“勾股圓方圖。”漢·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
【示例】即使尋到一點光明,'徑一周三’,卻更分明的看見了周圍的無涯際的黑暗。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
【第17句】:不壹而三[bù yī ér sān]
【解釋】指再三;多次。
【出處】《孔子家語·弟子行》:“子貢既與衛將軍文子言。適魯,見孔子曰:'衛將軍文子問二三子之于賜,不壹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
【第18句】:咸五登三[xián wǔ dēng sān]
【解釋】指帝德廣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引此文,顏師古注:“咸,皆也,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示例】《南齊書·王融傳》:“然后天云動,勒封岱宗,咸五登三,追蹤七十,百神肅警,萬國俱僚。”
【第19句】:至再至三[zhì zài zhì sān]
【解釋】指一而再,再而三。
【出處】《尚書·多方》:“我惟時其教告之,我惟時其戰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爾命,我乃其大罰殛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妾隔簾故邀其滿引,至再至三,終不肯出。”
【示例】臣擬堅持初議,至再至三,與之磋磨。 ——清·薛福成《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
【第20句】:連二并三[lián èr bìng sān]
【解釋】猶言接連不斷。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只見兩邊鋪面排山也似價開著,大小客店也是連二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