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虛”的成語大全(197個)

22706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虛”的成語大全(197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虛文縟禮、避實擊虛、枉擔虛名等含“虛”的成語197個,其中“虛”開頭的71個,“虛”結尾的40個,“虛”在中間的8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虛”開頭的成語

【第1句】:虛文縟禮[xū wén rù lǐ]

【解釋】文:舊指禮節、儀式;縟:繁重。繁瑣、不切實際的的禮節或儀式。也比喻繁瑣且不必要的手續。

【出處】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六議》:“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p>

【示例】蓋英倫爾時,虛偽滿于社會,以虛文縟禮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輒謂之惡人。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

【第2句】:虛文縟節[xū wén rù jié]

【解釋】文、節:舊指禮節、儀式;縟:繁重。繁瑣、不切實際的的禮節或儀式。也比喻繁瑣且不必要的手續。

【出處】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六議》:“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p>

【示例】社會既厭三綱壓抑虛文縟節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風俗上過渡時代也。 ——清·梁啟超《過渡時代論》

【第3句】:虛有其表[xū yǒu qí biǎo]

【解釋】虛:空;表:表面,外貌??沼泻每吹耐獗恚瑢嶋H上不行。指有名無實。

【出處】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成,上擲其草于地,曰:'虛有其表耳?!?/p>

【示例】表面看上去他挺精明的,可實際上卻是虛有其表,什么事也辦不好。

【第4句】:虛生浪死[xū shēng làng sǐ]

【解釋】虛:徒然;浪:隨便。活得沒有意義,死得沒有價值。

【出處】《舊唐書·越王貞傳》:“不可虛生浪死,取笑于后代。”

【示例】明·李贄《寄焦弱侯書》:“性又狷介,不能會于無方之道,真虛生浪死之徒耳。”

【第5句】:虛名薄利[xū míng bó lì]

【解釋】虛浮的名聲,微薄的利益。指不看重世俗名利。

【出處】元·王丹桂《滿路花》:“人間何最苦,說著替君愁。眼前生滅景、象悠悠。虛名薄利,隨分少貪求?!?/p>

【示例】空熱鬧虛名薄利,分外惹閑愁。 ——元·無名氏《錦堂春》

【第6句】:虛擲年華[xū zhì nián huá]

【解釋】虛擲:白白地拋掉;年華:歲月,時光。形容無所作為,白白地浪費時光。

【出處】宋·劉克莊《浪淘沙》詞:“老去淡生涯,虛擲年華。臘茶盂子太清些,待得癡兒公事畢,謝了梅花?!?/p>

【第7句】:虛驕恃氣[xiù jiāo shì qì]

【解釋】虛驕:虛浮而驕矜;恃氣:憑著意氣。虛浮驕矜,意氣用事。

【出處】《莊子·達生》:“紀渻子為王養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p>

【示例】夫所惡于虛驕恃氣者,以其果敢而窒,如醉人之勇,俟其既醒,必怯懦而不可復作也。 ——嚴復《原強續篇》

【第8句】:虛船觸舟[xū chuán chù zhōu]

【解釋】沒有載人的空船碰撞了別人的船,雖是氣量小的人也不會生氣。比喻虛心可以遠禍。

【出處】《莊子·山木》:“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蛞膊慌褚才?,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第9句】:虛受益,滿招損[xū shòu yì,mǎn zhāo sǔn]

【解釋】虛:虛心;受:得到;益:好處;滿:自滿,驕傲;招:招惹;損:損害。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好處。

【出處】清·李沂《秋星閣詩話·勸虛心》:“蓋虛受益,滿招損。心虛而后學進,學愈進,心愈虛,虛心者為學之門,亦為學之驗也?!?/p>

【第10句】:虛往實歸[xū wǎng shí guī]

【解釋】無所知而往,有所得而歸。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從之游者,與仲尼相若。常季問于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p>

【示例】昉樂人之樂,憂人之憂,虛往實歸,忘貧去吝。 ——《南史·任昉傳》

【第11句】:虛無恬淡[xū wú tián dàn]

【解釋】指虛靜而無所企慕。

【出處】《莊子·刻意》:“虛無恬淡,乃合天德?!?/p>

【示例】郭沫若《屈原研究·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他雖是南人,而于道家的虛無恬淡,寂寞無為的學說卻毫沒有沾染。”

【第12句】:虛詞詭說[xū cí guǐ shuō]

【解釋】虛:虛假;詭:欺詐。虛假不實的話。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雖多虛詞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p>

【示例】玉自生逾期,數訪音信。虛詞詭說,日日不同。 ——唐·蔣防《霍小玉傳》

【第13句】:虛而不淈[xū ér bù gǔ]

【解釋】淈:窮竭。原比喻天地為風箱,愈空虛愈不窮竭,愈推拉愈多排風。多比喻愈虛心求知,知識就越豐富。

【出處】《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p>

【第14句】:虛譽欺人[xū yù qī rén]

【解釋】譽:聲譽,名譽。用虛假的聲譽欺騙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p>

【第15句】:虛中樂善[xū zhōng lè shàn]

【解釋】中:同“衷”,內心;虛中:虛心;善:善言善事。指虛心采納善言,樂意做善事。

【出處】清·劉開《問說》:“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p>

【第16句】:虛名在外[xū míng zài wài]

【解釋】虛名: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名聲。在外界有一個虛而不實的名聲。

【示例】他只不過是虛名在外罷了。

【第17句】:虛文浮禮[xū wén fú lǐ]

【解釋】沒有意義的,表面應酬的禮數。

【示例】我們不要那些虛文浮禮。

【第18句】:虛左相待[xū zuǒ xiāng dài]

【解釋】虛:空著;左:古代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回:“素聞老先生品位崇高,學問醇正,敬以參謀之位,虛左相待。”

【第19句】:虛舟飄瓦[xū zhōu piāo wǎ]

【解釋】比喻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方船濟乎江,有虛船從一方來,觸而覆之,雖有忮心者,必無怨色。”

【示例】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看他似虛舟飄瓦。 ——明·湯顯祖《牡丹亭·謁遇》

【第20句】:虛堂懸鏡[xū táng xuán jìng]

【解釋】舊時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出處】《宋史·陳良翰傳》:“無術,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p>

【第21句】:虛作聲勢[xū zuò shēng shì]

【解釋】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借以嚇人。

【出處】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示例】火把中看見眾軍士面帶怯色,想想外邊都是烏合之眾虛作聲勢,城外突襲一戰即收。 ——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四

【第22句】:虛無縹渺[xū wú piāo miǎo]

【解釋】虛無:虛幻不實。若有若無的樣子。形容空虛渺茫,不可捉摸

【出處】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明知總在前途的,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渺似的。”

【第23句】:虛推古人[xū tuī gǔ rén]

【解釋】虛:憑空。憑空推崇古人

【出處】南朝·齊·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此臣以俯信偏識,不虛推古人者也。”

【第24句】:虛與委蛇[xū yǔ wēi yí]

【解釋】虛:假;委蛇: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出處】《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示例】他也要同你虛與委蛇了。 ——聞一多《詩與批評·戲劇的歧途》

【第25句】:虛位以待[xū wèi yǐ dài]

【解釋】留著位置等待。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示例】寧可虛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濫位。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第26句】:虛無飄渺[xū wú piāo miǎo]

【解釋】形容若有若無,空虛渺茫。

【示例】人要到月亮上去,以前認為是虛無飄渺的想法,而現在則是確實可行的事實。

【第27句】:虛聲恐嚇[xū shēng kǒng hè]

【解釋】虛張聲勢來嚇唬人。

【出處】明·吳世濟《太和縣御寇始末·復毫州葉發明書》:“賤不過張其數以虛聲恐嚇我耳?!?/p>

【示例】這不過是一句虛聲恐嚇,說過就完。 ——白羽《偷拳》七

【第28句】:虛實失度[xū shí shī dù]

【解釋】失度:失調。虛與實失去平衡

【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力命》:“一曰矯氏,二曰愈氏,三曰盧氏,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溫不節,虛實失度?!?/p>

【第29句】:虛張形勢[xū zhāng xíng shì]

【解釋】張:鋪張,夸大。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借以嚇人。

【出處】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p>

【示例】請以大軍當其沖,虛張形勢以疑賊。 ——宋·晁補之《上皇帝安南罪言》

【第30句】:虛氣平心[xū qì píng xīn]

【解釋】虛:通“舒”。心平氣和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虛氣平心,乃至怒喜?!?/p>

【第31句】:虛左以待[xū zuǒ yǐ dài]

【解釋】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罩鹞还Ш騽e人。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示例】諸貴客見公子親往迎客,虛左以待,正不知甚處有名的處士,何方大國的使臣,俱辦下一片敬心侍候。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四回

【第32句】:虛室生白[xū shì shēng bái]

【解釋】虛:使空虛;室:指心;白:指道。心無任何雜念,就會悟出“道”來,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出處】《莊子·人世間》:“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示例】西漢·劉安《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虛室生白,吉祥止也。”

【第33句】:虛廢詞說[xū fèi cí shuō]

【解釋】空費精神白說話。指說話不起作用。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廢詞說?!?/p>

【第34句】:虛庭一步[xū tíng yī bù]

【解釋】庭:庭院;一步:來回走動。在空曠的庭院中徘徊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會獄》:“你看月色過墻,照的槐影迷離,不免虛庭一步?!?/p>

【第35句】:虛己以聽[xū jǐ yǐ tīng]

【解釋】形容接受意見的態度誠懇。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p>

【示例】這位主管工作踏實,對于屬下所反映的意見,都能虛己以聽。

【第36句】:虛室上白[xū shì shàng bái]

【解釋】虛:使空虛;室:指心;白:指道。心無任何雜念,就會悟出“道”來,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出處】《莊子·人世間》:“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示例】虛室上白,玄門不關。 ——唐·韋渠牟《商山四皓畫圖贊并序》

【第37句】:虛度光陰[xū dù guāng yīn]

【解釋】時光白白地度過。指沒有好好地利用時間。

【出處】唐·元稹《羨醉》:“也應自有尋春日,虛度而今正少年?!?/p>

【示例】我雖然幫不上您什么忙,但是每次談一談翻譯,就覺得在這里的生活也是充實的,沒有虛度光陰……(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十章)

【第38句】:虛懷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解釋】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出處】《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p>

【示例】每個人都應有虛懷若谷的態度,遇事不固執己見。

【第39句】:虛席以待[xū xí yǐ dài]

【解釋】空著位置等待。

【出處】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桌上擺著精致的餐具虛席以待,使人穿堂而過時有一種晝夜不分的懶洋洋的感覺?!?/p>

【示例】不可濫竽充數,寧可虛席以待。

【第40句】:虛比浮詞[xū bǐ fú cí]

【解釋】虛比:虛擬的比方。泛泛地講空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六回:“雖看過,那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那里都真有的?”

【第41句】:虛心冷氣[xū xīn lěng qì]

【解釋】虛:虛假;冷:不熱情。心虛膽怯、低三下四的樣子。也指虛偽做作,假裝殷勤

【出處】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娘使盡虛心冷氣,女著些帶耍連真,總饒你便通天徹地的郎君,也不夠三朝五日遭瘟?!?/p>

【示例】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那和尚虛心冷氣,動問道:'大郎貴鄉何處,高姓大名?’”

【第42句】:虛而虛之[xū ér xū zhī]

【解釋】虛:空虛。力量虛弱而故意表現虛弱,使敵人反誤以為強大

【出處】《草廬經略·虛實》:“虛而虛之,使敵人轉疑以我為實。”

【第43句】:虛構無端[xu gou wu duan]

【解釋】假造沒有根據的事。

【第44句】:虛脾假意[xū pí jiǎ yì]

【解釋】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出處】明·周藩憲王《三工小桃紅》第一折:“員外,你休將此話來認真,那做子弟的虛脾假意,你聽我說?!?/p>

【第45句】:虛己受人[xū jǐ shòu rén]

【解釋】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二:“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p>

【第46句】:虛情假套[xū qíng jiǎ tào]

【解釋】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出處】明·朱載堉《山坡羊·交情可嘆》:“嘆世情,其實可笑,交朋友,盡都是虛情假套。”

【第47句】:虛晃一槍[xiù huàng yī qiāng]

【解釋】形容佯作進攻,以便退卻。

【出處】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回:“欒廷玉抵當不住,虛晃一槍,敗陣而走?!?/p>

【示例】我軍卻虛晃一槍。即向西北方向金沙江邊挺進。 ——劉伯承《回顧長征》

【第48句】:虛情假意[xū qíng jiǎ yì]

【解釋】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語花言,虛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兒好習弓馬,采獵為生。’”

【示例】在我是虛情假意,你聽了一樣的難過。 ——清·曾樸《孽?;ā返谌换?/p>

【第49句】:虛張聲勢[xū zhāng shēng shì]

【解釋】張:鋪張,夸大。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借以嚇人。

【出處】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p>

【示例】都只是虛張聲勢,止不過故意窮忙。 ——明·馮惟敏《不伏老》第一折

【第50句】:虛美隱惡[xū měi yǐn è]

【解釋】虛:空;隱:隱蔽。用憑空的贊美來掩蓋其過錯

【出處】《舊唐書·許敬宗傳》:“敬宗又納其寶貨,稱孝泰頻破賊,斬獲數萬,漢將驍健者,唯蘇定方與龐孝素耳,曹繼權、劉伯英皆出其下。虛美隱惡如此。”

【示例】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愚謂子顯以齊宗室,仕于梁而作齊史,虛美隱惡,其能直筆乎?”

【第51句】:虛擲光陰[xū zhì guāng yīn]

【解釋】虛擲:白白地扔掉。把時光白白地扔掉。形容虛度歲月

【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您有這般智力,當此亂離之世,不從事弓刀間立著功名,取那富貴,怎不枉了一生?虛擲光陰,真是可惜!”

【第52句】:虛一而靜[xū yī ér jìng]

【解釋】指虛心、專一而冷靜地觀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確的認識。

【出處】《荀子·解蔽》:“心何以知?曰:'虛一而靜。’”

【示例】外之得以窒吾聽、雜吾目、擾吾天君者,以吾未得虛一而靜之理也。 ——《宋史·趙汝談傳》

【第53句】:虛心平意[xū xīn píng yì]

【解釋】平:寧靜。心意空舒寧靜,如同說心平氣和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靜,柔節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p>

【示例】《鬼谷子·符言》:“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p>

【第54句】:虛無縹緲[xū wú piāo miǎo]

【解釋】虛無:空虛;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形容空虛渺茫。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p>

【示例】這都是虛無縹緲的事,那里有甚么神仙鬼怪!我卻向來不信這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五回

【第55句】:虛談高論[xū tán gāo lùn]

【解釋】高:高超;虛:空。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論。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齊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談高論,專在榮利。”

【第56句】:虛為委蛇[xū wéi wēi yí]

【解釋】虛:假;委蛇: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出處】《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示例】而冀諸公相與為實踐,以矯虛為委蛇之失。 ——孫中山《和平統一之通電》

【第57句】:虛度年華[xū dù nián huá]

【解釋】虛:沒有收獲、成就。白白地度過年歲。

【出處】《憶鄧拓·鄧拓與人民日報》:“他認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不虛度年華?!?/p>

【示例】年輕人不能虛度年華。

【第58句】:虛論高議[xū lùn gāo yì]

【解釋】不切實際,高妙空洞的議論。亦作“高談虛論”。

【出處】《六韜·上賢》:“博聞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窮居靜處而誹時俗,此奸人也。”

【第59句】:虛語高論[xū yǔ gāo lùn]

【解釋】虛:空虛。高妙空洞,不切實際的議論。

【出處】《六韜·文韜·上賢》:“不圖大事得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第60句】:虛論浮談[xū lùn fú tán]

【解釋】虛飾的言論,浮夸的語言。指大話、空話。

【出處】宋·劉顏《輔弼名對序》:“又有虛論浮談,讒言輕議,雖輔弼之士,亦不取焉?!?/p>

【第61句】:虛虛實實[xū xū shí shí]

【解釋】假假真真,以假亂真。指軍事上講究策略,善于迷惑對方。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實寫并用,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只此可以瞞過他也?!?/p>

【示例】此詩虛虛實實,何能逆料就是才女。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

【第62句】:虛延歲月[xū yán suì yuè]

【解釋】虛:空,白白地;延:拖延。白白地拖延時間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勤求》:“我有秘書,便守事之,庶有異聞,而虛延歲月,妨資棄力,卒無所成?!?/p>

【第63句】:虛枯吹生[xū kū chuī shēng]

【解釋】虛:同“噓”,呼氣。把枯的吹活,活的吹枯。形容口才極好。

【出處】《后漢書·鄭太傳》:“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并無軍旅之才,執銳之干?!?/p>

【第64句】:虛費詞說[xū fèi cí shuō]

【解釋】空費精神白說話。指說話不起作用。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費詞說?!?/p>

【第65句】:虛驚一場[xū jīng yī cháng]

【解釋】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驚慌。

【出處】王朔《癡人》:“我堅信我會被稠密的氣流托住,托不住也會在墜落過程中倏地醒來,在床上虛驚一場?!?/p>

【示例】我們發現原來是虛驚一場。

【第66句】:虛美熏心[xū měi xūn xīn]

【解釋】虛:虛假;熏心:迷了心竅。被美好的假象所迷惑

【出處】漢·路溫舒《尚德緩刑書》:“虛美薰心,實禍蔽塞?!?/p>

【第67句】:虛幻無實[xū huàn wú shí]

【解釋】虛幻:虛假。虛假不真實

【出處】宋·蘇軾《書金光明經后》:“觀諸世間,雖其可愛,而虛幻無實,終非我有?!?/p>

【第68句】:虛應故事[xū yìng gù shì]

【解釋】故事:舊日的事例。照例應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

【出處】《宋史·劉黻傳》:“比年朋邪扇焰,緘默成風,奏事者不過襲陳言應故事而已。”

【示例】他既自己情愿,你們代我著實重打,若再虛應故事,定要狗命。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

【第69句】:虛聲恫嚇[xū shēng dòng hè]

【解釋】恫嚇:恐嚇。虛張聲勢來嚇唬人。

【出處】明·吳世濟《太和縣御寇始末·復毫州葉發明書》:“賤不過張其數以虛聲恐嚇我耳。”

【示例】但此時彼眾我寡,雙方軍力懸殊,這眼前虧是吃定了的;心下好生后悔,實不該虛聲恫嚇。 ——金庸《鹿鼎記》第四十八回

【第70句】:虛美薰心[xū měi xūn xīn]

【解釋】虛:虛假;薰心:迷了心竅。指被表面上的美好假象所迷惑。

【出處】漢·路溫舒《尚德緩刑書》:“虛美薰心,實禍蔽塞。”

【第71句】:虛嘴掠舌[xū zuǐ lüè shé]

【解釋】比喻花言巧語。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1回:“誰聽你那虛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虛”結尾的成語

【第1句】:避實擊虛[bì shí jī xū]

【解釋】實:實在,堅實部分;虛:空虛,虛弱部分。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回避要害。

【出處】《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示例】臣以為天下之勢,避實擊虛,不過如是。 ——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詳戰第十》

【第2句】:故弄玄虛[gù nòng xuán xū]

【解釋】故:故意;弄:玩弄;玄虛: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出處】《韓非子·解老》:“圣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示例】似乎在故弄玄虛,不叫人懂,真使人納悶。 ——鄧拓《你看山水風景美不美》

【第3句】:避實就虛[bì shí jiù xū]

【解釋】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回避要害。

【出處】《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p>

【示例】但執筆之際,避實就虛,顧彼忌此,實在氣悶。 ——魯迅《致臺靜農》

【第4句】:以虛為實,以實為虛[yǐ xū wéi shí,yǐ shí wéi xū]

【解釋】虛:空;實:滿。軍事上迷惑對方,使其難辨虛實、真偽的一種戰術。

【出處】《魏書·高恭之傳》:“御史一經檢究,恥于不成,杖木之下,以虛為實,無罪不能自雪者,豈可勝道哉?”宋·楊萬里《誠齋詩話》:“詩有實字而善用之者,以實為虛?!?/p>

【示例】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深知逆賊狡計甚多,常常以虛為實,以實為虛。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二章

【第5句】:乘隙搗虛[chéng xì dǎo xū]

【解釋】趁空子,攻虛弱。

【出處】金·王若虛《送王士衡赴舉序》:“恐乘隙搗虛,瑕者畢堅,而勝負之勢未可料也?!?/p>

【第6句】:囹圄空虛[líng yǔ kōng xū]

【解釋】囹圄:監獄。監獄里沒有在押的犯人。形容社會安定,政治清明時,犯罪的人很少。

【出處】《管子·五鋪》:“故善為政者,田疇墾而國邑實,朝廷閑而官府治,公法行而么曲止,倉廩食而囹圄空。”

【示例】家給人足,蓄積有余,囹圄空虛。 ——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

【第7句】:以實為虛[yǐ shí wéi xū]

【解釋】虛:空;實:滿。軍事上迷惑對方,使其難辨虛實、真偽的一種戰術。

【出處】宋·楊萬里《誠齋詩話》:“詩有實字而善用之者,以實為虛。”

【第8句】:扁擔脫,兩頭虛[biǎn dān tuō,liǎng tóu xū]

【解釋】脫:脫落。扁擔沒有擋頭,掛在兩頭的東西都會滑落。比喻兩頭落空。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我將這合同一紙慌忙付,倒著俺做了扁擔脫,兩頭虛?!?/p>

【第9句】:烏有子虛[wū yǒu zǐ xū]

【解釋】烏有:哪有;子虛:并非真實。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出處】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p>

【示例】都察院蟒,余載于灤陽消夏錄中,嘗兩見其蟠跡,非烏有子虛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

【第10句】:朝盈夕虛[zhāo yíng xī xū]

【解釋】盈:滿;虛:空虛。早上充盈,晚上空虛。形容對人忽冷忽熱,反復無常。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窮通》:“愿君勿怨,請于市論,朝而盈焉,夕而虛焉,求在故往,亡故去?!?/p>

【第11句】:挹盈注虛[yì yíng zhù xū]

【解釋】指取有余以補不足。

【出處】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九章:“三日轉運百產挹盈注虛者,凡行商之以舟車漕挽大宗貨物者是也?!?/p>

【第12句】:理虧心虛[lǐ kuī xīn xū]

【解釋】因理由不充分而擔心。

【示例】他理虧心虛,就溜之大吉。

【第13句】:名下無虛[míng xià wú xū]

【解釋】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后比喻名不虛傳。

【出處】《陳書·姚察傳》:“沛國劉臻,竊于公館訪《漢書》疑事十余條,并為剖析,皆有經據。臻謂所親曰:'名下定無虛士?!?/p>

【示例】今得幸遇,真是名下無虛。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第14句】:故作玄虛[gù zuò xuán xū]

【解釋】猶故弄玄虛。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出處】《十月》1981年第1期:“'你知道我們兩個之間的關系嗎?’我眉毛一揚,故作玄虛地問她。”

【第15句】:詞鈍意虛[cí dùn yì xū]

【解釋】形容由于心虛而說話吞吞吐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林之孝家的聽他詞鈍意虛,又因近日玉釧兒說那邊正房內失落了東西,幾個丫頭對賴,沒主兒,心下便起了疑?!?/p>

【第16句】:深藏若虛[shēn cáng ruò xū]

【解釋】虛:無。把寶貴的東西藏起來,好像沒有這東西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但不愛在人前賣弄。

【出處】虛:無。把寶貴的東西藏起來,好像沒有這東西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但不愛在人前賣弄。

【第17句】:做賊心虛[zuò zéi xīn xū]

【解釋】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出處】宋·釋悟明《聯燈會要·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瘞熢疲?作賊人心虛?!?/p>

【示例】一切違法亂紀者都是做賊心虛,他們損害國家和群眾的利益,見不得陽光。

【第18句】:遺跡談虛[yí jì tán xū]

【解釋】指舍棄根據而空談玄虛。

【出處】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韓愈)之學則可,無退之之學而遺跡談虛,恐援據所及,金根金銀或相貿易,并可赧矣。”

【第19句】:投刃皆虛[tóu rèn jiē xū]

【解釋】比喻處理事務得心應手。

【出處】《莊子·養生主》謂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見皆非全牛,只見其骨節皆空虛,“彼節者有閑,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閑,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第20句】:作賊心虛[zuò zéi xīn xū]

【解釋】指做壞事怕人知道,心神不安

【出處】宋·釋悟明《聯燈會要·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瘞熢疲?作賊人心虛?!?/p>

【示例】郭沫若《孔雀膽》第二幕:“他匆匆忙忙地便把他們帶走了,這不更顯得是作賊心虛!”

【第21句】:批亢搗虛[pī gàng dǎo xū]

【解釋】批:用手擊;亢:咽喉,比喻要害;搗:攻擊;虛:空虛。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p>

【示例】故必有批亢搗虛,形格勢禁之道。 ——宋·陳亮《中興論》

【第22句】:三盈三虛[sān yíng sān xū]

【解釋】盈:滿。虛:空。指孔子的滿門弟子,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多次離開孔子之門。形容講學效果好,影響大。

【出處】漢·王充《論衡·講瑞》:“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p>

【示例】其毋乃以三盈三虛之故,變公敵而為私仇。 ——清·梁啟超《中國古代思潮》第三章

【第23句】:中饋猶虛[zhōng kuì yóu xū]

【解釋】指沒有妻子。

【出處】《周易·家人》:“無攸遂,在中饋。”

【示例】久而久之,中饋猶虛,你便知道鰥居的難處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兩現狀》第七十回

【第24句】:批吭搗虛[pī háng dǎo xū]

【解釋】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亦指有縫便鉆,從中取利。同“批亢搗虛”。

【出處】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凡為元帥須要機謀,批吭搗虛,為頭說謊,調皮無賽?!?/p>

【示例】自家姓炒名皮,字蓼花,乃油嘴出身,平昔幫閑鉆懶,批吭搗虛。 ——明·無名氏《石榴園》第一折

【第25句】:撒詐搗虛[sā zhà dǎo xū]

【解釋】指說謊騙人。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

【第26句】:酌盈劑虛[zhuó yíng jì xū]

【解釋】拿多余的彌補不足的或虧損的。

【出處】明·張居正《請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虧展親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劑虛之術。”

【示例】其裒多益寡、酌盈劑虛者,必有其道矣。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懇荒》

【第27句】:賊人心虛[zéi rén xīn xū]

【解釋】指做了壞事的人,時刻膽戰心驚,怕壞事敗露。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賊人心虛,那趙昂因有舊事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的魂魄俱無?!?/p>

【示例】忽見建德縣差人拿片子來請他進城,說是有話面談,究竟賊人心虛,不覺嚇了一跳。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六回

【第28句】:舍實求虛[shě shí qiú xū]

【解釋】放棄實在的,追求虛幻的。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九回:“王兄本有養命金丹,今不反本求源,倒去求那服食養生之術,即使有益,何能抵得萬分之一,豈非舍實求虛么?”

【第29句】:消息盈虛[xiāo xī yíng xū]

【解釋】指事物的盛衰變化或行為的出處進退。

【出處】《易·剝》:“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示例】消息盈虛,終則有始。 ——《莊子·秋水》

【第30句】:膽怯心虛[dǎn qiè xīn xū]

【解釋】形容理虧氣餒,膽小害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無奈人家的詞嚴義正,自己膽怯心虛,只得陪著笑臉兒。”

【示例】悺與稱膽怯心虛,自恐不能逃罪,并皆仰藥畢命。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五十二回

【第31句】:膝下猶虛[xī xià yóu xū]

【解釋】膝:膝蓋;虛:空。膝蓋下還空著。指沒有兒女。

【示例】膝下猶虛的日子還真空虛。

【第32句】:酌盈注虛[zhuó yíng zhù xū]

【解釋】指以有余調劑不足。

【出處】明·沈榜《宛署雜記·經費下》:“蓋量人為出,酌盈注虛,舉望緊置郵,罔不皆然?!?/p>

【第33句】:就實論虛[jiù shí lùn xū]

【解釋】實:指具體工作。就實際工作或具體事情來看政治、方向、路線、人的立場和人生觀。

【示例】近年來常聽到說“要務虛”、“也要務實”、“以虛帶實”、“就實論虛”等等。 ——馬南邨《燕山夜話·觀點和材料》

【第34句】:眼見為實,耳聽為虛[yǎn jiàn wéi shí,ěr tīng wéi xū]

【解釋】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

【出處】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p>

【第35句】:杼柚空虛[zhù zhóu kōng xū]

【解釋】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

【出處】語出《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p>

【示例】當斯之役,黔首隕于狼望之北,財幣縻于廬山之壑,府庫單竭,杼柚空虛 。 ——《后漢書·本域傳序》

【第36句】:賊人膽虛[zéi rén dǎn xū]

【解釋】比喻做了壞事的人心里總是不踏實。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六:“自古道,賊人心虛。那趙昂因有舊事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得魂魄俱無。”

【示例】這本是鴛鴦戲語,叫他出來,誰知他賊人膽虛,只當鴛鴦已看見他的首尾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一回

【第37句】:持盈守虛[chí yíng shǒu xū]

【解釋】盈:滿;虛:不自滿。指在富貴極盛之時,不敢驕縱自滿。

【出處】漢·杜篤《大司馬吳漢誄》:“勛業既崇,持盈守虛,功成即退,挹而損諸?!?/p>

【第38句】:溫恭自虛[wēn gōng zì xū]

【解釋】溫恭:溫和謙恭;虛:虛心。溫順謙恭而不自滿。形容誠懇受教的好態度。

【出處】《管子·弟子職》:“先生施教,弟子是則,溫恭自虛,所受是極?!?/p>

【第39句】:游刃皆虛[yóu rèn jiē xū]

【解釋】游刃:轉動的刀鋒;虛:空。刀鋒所到之處都是空隙。形容技藝高超,運用熟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范容期見郗超俗情不淡,戲之曰:'夷、齊、巢、許一詣垂名。何必勞神苦形,支策據梧邪?’郗未答,韓康伯曰:'何不使游刃皆虛?’”

【第40句】:賣弄玄虛[mài nòng xuán xū]

【解釋】玄虛:玄妙虛無的道理。指故意?;ㄕ?,使人理解不透。

【出處】巴金《復仇集·亞麗安娜》:“吳素來愛賣弄玄虛,說話每說到重要的地方便住了口?!?/p>

【示例】別賣弄玄虛了,我們沒有時間奉陪。

“虛”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枉擔虛名[wǎng dān xū míng]

【解釋】枉:徒然。白白占有名位,形同虛設;空有其名并無實際內容。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現在這兩位姨娘,也是枉擔虛名的。”

【第2句】:鄉壁虛造[xiāng bì xū zào]

【解釋】即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

【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p>

【示例】鄉壁虛造,隨臆師心,不知傳受于何人。 ——清·魏源《<書古微>序》

【第3句】:矢不虛發[shǐ bù xū fā]

【解釋】每一箭都命中目標。形容射箭本領極高。

【出處】《魏書·明元六王傳》:“車駕還,詔健殿后,蠕蠕萬騎追之,健與數十騎擊之,矢不虛發,所中皆應弦而斃?!?/p>

【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7卷:“仔細看那箭桿上,有兩行細字道:'矢不虛發,發必應弦。’”

【第4句】:尚虛中饋[shàng xū zhōng kuì]

【解釋】中饋:古時指婦女在家中主持飲食等事,引伸指妻室;虛:空。指沒有妻子。

【出處】《周易·家人》:“無攸遂,在中饋?!?/p>

【示例】他是上年八八斷弦,目下尚虛中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

【第5句】:乘虛蹈隙[chéng xū dǎo xì]

【解釋】猶言切中窾竅。比喻叩擊中節。

【出處】《老殘游記》第十回:“黃龍舉起磬擊子來,在磬上鏗鏗鏘鏘的亂擊,協律諧聲,乘虛蹈隙?!?/p>

【第6句】:謬采虛譽[miù cǎi xū yù]

【解釋】指錯誤地相信虛假的名聲。同“謬采虛聲”。

【出處】梁啟超《致伍秩庸星使書》:“自惟庸陋,靡所取裁,顧承過愛,謬采虛譽?!?/p>

【第7句】:五虛六耗[wǔ xū liù hào]

【解釋】比喻弄虛作假。

【出處】《中國現在記》第九回:“你也曉得,皇上家的錢都是要功歸實用的,那里能由你五虛六耗,賺了許多?!?/p>

【第8句】:乘虛以入[chéng xū yǐ rù]

【解釋】乘:趁著;虛:空隙,弱點。趁著空隙或無人防范而進入。

【出處】明·劉基《春秋明經》:“宋衛間鄭師之在外而乘虛以入其國?!?/p>

【示例】即偽孔《傳》亦乘馬鄭支離臆說之極弊而乘虛以入者。 ——清·魏源《<書古微>例言中》

【第9句】:矢無虛發[shǐ wú xū fā]

【解釋】形容射箭本領極高。同“矢不虛發”。

【出處】《藝文類聚》卷六六引南朝·梁·沈約《為皇太子謝賜御所謝雉啟》:“輕鸞微動,密翳徐張,黃間所彀,矢無虛發?!?/p>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4回:“霽云直沖其眾,左射右射,矢無虛發,賊皆披靡?!?/p>

【第10句】:徒擁虛名[tú yōng xū míng]

【解釋】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同“徒有虛名”。

【出處】《北齊書·李元忠傳》:“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

【示例】兵部徒擁虛名,擬正名為陸軍部,以練兵處、太仆寺并入,而海軍部暫隸焉。 ——高陽《慈禧全傳》九十七

【第11句】:乘虛可驚[chéng xū kě jīng]

【解釋】乘:趁著;驚:驚嚇。趁敵人空虛可以恫嚇他。

【出處】《投筆膚談·達權》:“乘分可圖,乘虛可驚,乘亂可取?!?/p>

【第12句】:彈無虛發[dàn wú xū fā]

【解釋】彈:彈子或子彈。彈子或子彈顆顆中靶,沒有一顆打出靶外。形容百發百中。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6回:“弓弦響處,那彈子如雨點一般打將出去,真是:'彈無虛發’,每發一彈,岸上即倒一人。”

【示例】俟其近,乃以機關槍掃射之,彈無虛發。 ——章炳麟《書十九路軍御日本事》

【第13句】:耳聽是虛,眼見為實[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解釋】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出處】《星火燎原·跨上新的高度》:“那時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p>

【第14句】:以虛帶實[yǐ xū dài shí]

【解釋】虛:指政治覺悟、理論;實:實際的計劃和行動。比喻用理論為指導以帶動促進具體工作;用提高人的覺悟來促進具體工作的進展。

【第15句】:殆無虛日[dài wú xū rì]

【解釋】殆:幾乎;虛:空。幾乎沒有一天空著。形容幾乎天天如此。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大禮》:“先自前一月來,次第按試習儀,殆無虛日?!?/p>

【示例】旋吳之后,文宴過從,殆無虛日。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序》

【第16句】:不知虛實[bù zhī xū shí]

【解釋】虛實:或虛或實,情況。泛指不掌握或虛或實的內部情況。

【出處】《漢晉春秋》:“向者不知虛實,故敗?!?/p>

【第17句】:謬采虛聲[miù cǎi xū shēng]

【解釋】指錯誤地相信虛假的名聲。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6回:“制臺又謬采虛聲,拿他當作了一員能員,先委了他幾個好差使?!?/p>

【第18句】:謙恭虛己[qiān gōng xū jǐ]

【解釋】虛己:謙虛,虛心。謙虛恭敬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卻也謙恭虛己,百凡從事。”

【第19句】:飄瓦虛舟[piāo wǎ xū zhōu]

【解釋】比喻憑空加害于人而又無從追究的事物。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薄渡侥尽罚骸胺街鄱鴿诤樱刑摯瑏碛|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示例】飄瓦虛舟豈有因,誰當入爨惜勞薪。 ——清·查慎行《惠研溪庶常從京……》

【第20句】:名下無虛士[míng xià wú xū shì]

【解釋】虛:假。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后比喻名不虛傳。

【出處】《陳書·姚察傳》:“沛國劉臻,竊于公館訪《漢書》疑事十余條,并為剖析,皆有經據。臻謂所親曰:'名下定無虛士?!?/p>

【示例】名下無虛士,秀成智勇足備,吾不如之。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十四回

【第21句】:光陰虛度[guāng yīn xū dù]

【解釋】光陰:時間;虛:空。時光白白度過。

【出處】湘劇《思凡》:“惟有那布袋笑呵呵,他笑我光陰虛度青春蹉?!?/p>

【第22句】:弦無虛發[xián wú xū fā]

【解釋】指射箭百發百中。

【出處】《陳書·蕭摩訶傳》:“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無虛發,眾軍尤憚之?!?/p>

【第23句】:故弄虛玄[gù nòng xū xuán]

【解釋】猶故弄玄虛。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出處】沙汀《困獸記》十一:“他既不滿意呂康的故弄虛玄,對于吳楣也有一點討厭,覺得他太張巴,太繁瑣?!?/p>

【第24句】:向壁虛造[xiàng bì xū zào]

【解釋】向壁:對著墻壁;虛造:虛構。即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

【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p>

【示例】向壁虛造,順非而澤,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嚴復《救亡決論》

【第25句】:蝸角虛名[wō jiǎo xū míng]

【解釋】蝸角:蝸牛的角,比喻細微。微小而沒有作用的名聲。

【出處】宋·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p>

【示例】都為那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蟻陣蜂衙,將一片打劫的心,則與人爭高論下,直等待那揭局兒死時才罷。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

【第26句】:座無虛席[zuò wú xū xí]

【解釋】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出處】《太平廣記·龍三·釋玄照》:“他常常愿意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于他人。在山中開講之后,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講的總是坐無虛席?!?/p>

【示例】從早到晚,長椅上都是座無虛席。 ——航鷹《開市大吉》

【第27句】:弄虛作假[nòng xū zuò jiǎ]

【解釋】耍花招欺騙人。

【出處】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作假?!?/p>

【示例】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實事求是,不該弄虛作假。

【第28句】:就虛避實[jiù xū bì shí]

【解釋】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回避要害。

【出處】《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p>

【示例】尤喜用間諜,混入敵營,又能取遠勢,聲東擊西,就虛避實。 ——《清史稿·洪秀全傳》

【第29句】:謀虛逐妄[móu xū zhú wàng]

【解釋】謀:謀求;虛:不真實;逐:追逐;妄:不存在。追求一種不存在或不合理的事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不但是洗舊翻新,卻也省了些壽命筋力,不更去謀虛逐妄了。”

【第30句】:趁虛而入[chèn xū ér rù]

【解釋】趁:乘著;虛:空虛。趁力量虛弱時侵入。

【出處】《去笈七簽》卷一二0:“將至所居,自后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示例】如今百病趁虛而入。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回

【第31句】:話不虛傳[huà bù xū chuán]

【解釋】虛:假。流傳的話不是假的。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三十回:“話不虛傳,果然岳家兵厲害?!?/p>

【示例】果然話不虛傳?!保ㄇ濉は木辞兑佰牌匮浴返诹呋?——只見門面寬廣,房屋眾多,槽道齊全,店家和氣,暗道

【第32句】:面壁虛構[miàn bì xū gòu]

【解釋】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憑空捏造。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2章:“這位名震一時的北洋派勇將,完全變成了一個面壁虛構的神話家?!?/p>

【第33句】:乘虛而入[chéng xū ér rù]

【解釋】乘:趁。趁著虛弱疏漏的地方進入。

【出處】宋·張君房《去笈七簽》卷一二0:“將至所居,自后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p>

【示例】若各存意見,不能和睦,是自己先孤了,別人安得不乘虛而入。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

【第34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解釋】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

【出處】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示例】她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何不自己走一趟,找到那王琦瑤,倘若真是這樣,程先生也好死心了。 ——王安憶《長恨歌》第一部四

【第35句】:謙虛敬慎[qiān xū jìng shèn]

【解釋】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同“謙虛謹慎”。

【出處】《晉書·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衣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p>

【第36句】:浮名虛譽[fú míng xū yù]

【解釋】浮名:虛有的名聲;虛譽:不實在的稱譽。虛有的名聲和不實在的稱譽。

【出處】明·桑紹良《獨樂園》第三折:“欷歔,白發垂肩老更癯,空有些浮名虛譽,不能夠補袞朝班,則落的抱甕村居。”

【示例】他不想要浮名虛譽,要點實惠的東西。

【第37句】:空言虛辭[kōng yán xū cí]

【解釋】不實在的話語。

【出處】《呂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虛辭?!?/p>

【示例】言仙道洪濛不可識,如王喬赤松,皆空言虛辭,迂怪難信,當觀圣道而已。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長歌行》

【第38句】:名不虛傳[míng bù xū chuán]

【解釋】虛:假。傳出的名聲不是虛假的。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

【示例】系船白面問溪翁,名不虛傳說未通。 ——宋·華岳《白面渡》詩

【第39句】:假意虛情[jiǎ yì xū qíng]

【解釋】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回:“大圣假意虛情,相陪相笑,沒奈何,也與他相倚相偎?!?/p>

【示例】秋谷看了暗中好笑,想他們堂子里頭的妓女慣會做出一番的假意虛情。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四十一回

【第40句】:名不虛行[míng bù xū xíng]

【解釋】虛:不真實。傳出的名聲與實際相符,不是虛假的。

【出處】《晉書·唐彬傳》:“帝顧四坐曰:'名不虛行。’”

【第41句】:搗虛撇抗[dǎo xū piē kàng]

【解釋】指乘虛攻擊。

【出處】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風雨秋堂套》:終日懸望,恰原來搗虛撇抗,誤我一向,到此讒知言是謊。

【第42句】:一人傳虛,萬人傳實[yī rén chuán xū,shí rén chuán shí]

【解釋】虛:不確實,指無中生有的事。本來沒有的事,傳的人多了,就信以為真。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賢難》:“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示例】問:“如何是東禪家風?”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一

【第43句】:謙虛謹慎[qiān xū jǐn shèn]

【解釋】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出處】《晉書·張賓載記》:“封濮陽侯,任遇優顯,寵冠當時,而謙虛敬慎,開襟下士?!?/p>

【示例】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議上的報告》

【第44句】:忝竊虛名[tiǎn qiè xū míng]

【解釋】忝:謙詞,愧;竊:竊據??沼刑撁?/p>

【出處】清·曾國藩《曾國藩日記》:“忝竊虛名,毫無實際,愧悔之至!”

【第45句】:耳聞是虛,眼觀為實[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

【解釋】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為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于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未遲。”

【示例】“耳聞是虛,眼觀為實”在現代社會里也不十分準確。

【第46句】:恫疑虛喝[dòng yí xū hè]

【解釋】虛張聲勢,恐嚇威脅。

【出處】《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洞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p>

【示例】又懼天下之不吾信也,于是恫疑虛喝而傲睨顧盼,以濟其方術之窮。 ——清·戴名世《<劉陂千庶常詩>序》

【第47句】:坐無虛席[zuò wú xū xí]

【解釋】虛:空;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處】航鷹《開市大吉》:“從早到晚,長椅上都是坐無虛席?!?/p>

【第48句】:枉勘虛招[wǎng kān xū zhāo]

【解釋】刑訊逼供,屈打成招。

【示例】在各種案件上都不能搞枉勘虛招。

【第49句】:名不虛立[míng bù xū lì]

【解釋】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虛妄。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名不虛立,士不虛附?!?/p>

【示例】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帝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立?!?/p>

【第50句】:事同虛設[shì tóng xū shè]

【解釋】形式上具備了某種設置,實際上并不起作用。

【出處】唐·李德?!稐l疏太原以北邊備事宜狀》:“把頭烽內并未添兵鎮守,事同虛設?!?/p>

【第51句】:一錢不落虛空地[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

【解釋】比喻絲毫不浪費。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但有一件毛病,乃先天帶了來,一世也不會改的,是把銅錢看的太重,除掉送給女人之外,一錢不落虛空地。”

【示例】乞丐追在后面叫:“先生!太太!太太!您修子修孫,一錢不落虛空地……”她當時聽了非常窘,回想起來卻不免微笑著。 ——張愛玲《多少恨》

【第52句】:裝虛作假[zhuāng xū zuò jiǎ]

【解釋】耍弄虛假的一套來欺騙人

【出處】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一轉身,站在梁建對面說:'我有必要對你裝虛作假?’”

【第53句】:清虛洞府[qīng xū dòng fǔ]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罵賊》:“除卻了清虛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

【第54句】:浮言虛論[fú yán xū lùn]

【解釋】浮夸的語言,虛飾的言論。指大話、空話。

【出處】宋·葉適《水心集·水集·制科》:“當制舉之盛時,置學立師,以法相授,浮言虛論,披抉不窮?!?/p>

【第55句】:搗虛披吭[dǎo xū pī háng]

【解釋】搗虛:利用敵人空虛的地方攻擊;吭:咽喉,比喻要害。攻擊敵人空虛或要害的地方。

【出處】元·無名氏《五馬破曹》第一折:“準備著布綱張羅擒猛獸,搗虛披吭建功勞?!?/p>

【第56句】:年華虛度[nián huá xū dù]

【解釋】虛度:白白渡過。白白地度過年歲。

【出處】李欣《除夕夜話》:“即使到了除夕,我們也不使年華虛度,要守住每一秒。”

【第57句】:箭不虛發[jiàn bù xū fā]

【解釋】虛:空。形容箭術高超,百發百中。

【出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示例】你說天下有這等得心應手,箭不虛發的美事。 ——清·蔣士銓《香祖樓》十六

【第58句】:高談虛論[gāo tán xū lùn]

【解釋】高妙空洞、不切空際的議論。

【出處】《六韜·上賢》:“不圖大事,貪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示例】是知濟弱扶傾術,不屬高談虛論人。 ——唐·周曇《詠史詩·晉六·王夷甫》

【第59句】:徒負虛名[tú fù xū míng]

【解釋】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同“徒有虛名”。

【第60句】:徒有虛名[tú yǒu xū míng]

【解釋】空有名望。指有名無實。

【出處】《北齊書·李元忠傳》:“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p>

【示例】乃馬良之弟馬謖也?!避残υ唬骸巴接刑撁擞共哦 保鳌ち_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回報曰

【第61句】:名不虛得[míng bù xū dé]

【解釋】指盛名非憑空取得。

【出處】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倩娘端妍絕倫,紫云名不虛得?!?/p>

【第62句】:返虛入渾[fǎn xū rù hún]

【解釋】①指詩作空靈,入于渾然之境。②指人無知無識,渾渾噩噩。

【出處】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返虛入渾,積健為雄?!?/p>

【示例】他們是返虛入渾,他們是等于'無’——世界上就等于沒有他們一樣。 ——郭沫若《塔·陽春別》

【第63句】:向壁虛構[xiàng bì xū gòu]

【解釋】向壁:對著墻壁。即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不根據事實而憑空捏造。

【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p>

【示例】鄉壁虛造,順非而澤,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嚴復《救亡決論》

【第64句】:浮名虛利[fú míng xū lì]

【解釋】虛有的名聲,空有的利益。指名利是空虛的東西。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若肯要灰心學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塵埃,甘為浮名虛利所驅逐也。”

【第65句】:光陰虛過[guāng yīn xū guò]

【解釋】光陰:時間;虛:空。時光白白度過。

【出處】宋·柳永《定風波》:“免使少年,光陰虛過?!?/p>

【第66句】:好為虛勢[hào wéi xū shì]

【解釋】指只圖表面上的紅紅火火,即喜歡虛張聲勢。

【出處】《后漢書·袁紹劉表傳》:“好為虛勢,不知兵要。”

【第67句】:一時虛譽[yī shí xū yù]

【解釋】虛:表面的、不實在的;譽:聲譽。暫時的、表面的榮譽。

【出處】《列子·楊朱》:“遑遑爾競一時之虛譽,規死后之余榮。”

【第68句】:高談虛辭[gāo tán xū cí]

【解釋】虛:空虛。高妙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辭。

【出處】《六韜·文韜·上賢》:“不圖大事得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于人主,王者慎勿使?!?/p>

【示例】故貨食者,人事之確論,非高談虛辭之可致也。 ——宋·張方平《論國什》

【第69句】:披懷虛己[pī huái xū jǐ]

【解釋】披懷:敞開胸懷;虛:虛心。比喻虛心禮讓,誠懇相待。

【出處】晉·陸機《辨亡論》:“卑官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虛己,以納謨士之算。”

【第70句】:不虛此行[bù xū cǐ xíng]

【解釋】虛:空、白。沒有空跑這一趟。表示某種行動還是有所收獲的。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0回:“原來你這回到上海,干了這么一回事,也不虛此一行?!?/p>

【示例】我們這趟來北京真是不虛此行。

【第71句】:心虛膽怯[xīn xū dǎn qiè]

【解釋】形容理虧氣餒,膽小害怕。

【出處】清·陳森《品花寶鑒》第二十八回:“而且聘才在車上,一路上說了些利害話,心虛膽怯,只得戰戰兢兢上前,見夫人磕了一個頭起來,低頭傍立?!?/p>

【示例】本來就心虛膽怯,聽獨眼龍這樣一喊,又見他這樣慌張地往外跑,有的也跟著喊起來。 ——劉流《烈火金剛》第三回

【第72句】:憑虛公子[píng xū gōng zǐ]

【解釋】憑:依托。比喻假設的人或事。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心奓體忲?!?/p>

【示例】憑虛公子就是子虛先生。

【第73句】:溢言虛美[yì yán xū měi]

【解釋】過甚其辭、不符合實際地稱美。

【出處】清·方苞《書周頌清廟詩后》:“古人事君親要于誠心,不敢溢言虛美,以滋天下后世之口實也?!?/p>

【第74句】:終虛所望[zhōng xū suǒ wàng]

【解釋】終:最終;虛:虛空。最終愿望也無法實現。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仙姑所見固是,小仙看來,既使所載竟是巾幗,設或無緣,不能一見,豈非'鏡花水月’,終虛所望么?”

【第75句】:令不虛行[lìng bù xū xíng]

【解釋】指制定的法令必須切實執行。

【出處】《管子·重令》:“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虎行。”

【第76句】:恫疑虛猲[dòng yí xū gé]

【解釋】虛張聲勢,恐嚇威脅。同“恫疑虛喝”。

【出處】《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洞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薄稇饑啐R策一》作“恫疑虛猲”。

【示例】凡夫恫疑虛猲,荒渺浮夸,舉無所施其伎焉者,得此道也。 ——嚴復《救亡決論》

【第77句】:沽激虛名[gū jī xū míng]

【解釋】沽激:偽裝真情騙取名譽;虛名:虛有的,不副實際的名聲。指通過偽裝騙取名譽。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九:“康節先公深達世務,不以沽激取虛名?!?/p>

【第78句】:子虛烏有[zǐ xū wū yǒu]

【解釋】子虛:并非真實;烏有:哪有。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出處】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p>

【示例】文貴征實,不蘄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虛烏有之習也。 ——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第79句】:搗虛批吭[dǎo xū pī háng]

【解釋】乘虛攻擊敵人要害。同“批亢搗虛”。

【出處】明無名氏《十樣錦》第三折:“這一個田穰苴立兵書有智量,這一個下齊城搗虛批吭?!?/p>

【示例】夫聲東擊西者,賊寇之奸態也;搗虛批吭者,兵家之長策也。 ——《舊唐書·裴矩傳》

【第80句】:乘虛迭出[chéng xū dié chū]

【解釋】虛:空虛、弱點。迭:屢次。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

【出處】《三國志·袁紹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第81句】:浮語虛辭[fú yǔ xū cí]

【解釋】指大話、空話。

【出處】《東觀漢記·隗囂傳》:“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厭浮語虛辭耳?!?/p>

【第82句】:搗虛敵隨[dǎo xū dí suí]

【解釋】搗虛:利用敵人空虛的地方攻擊。攻擊敵人空虛的地方,敵人便會跟著我方的行動轉。這是一種變袪為主動調動敵人的一種戰略。

【出處】清·馬慧?!段鋫浼罚骸肮テ鋽?,敵必從,搗其虛,敵必隨?!?/p>

【第83句】:耳聽是虛,眼見是實[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

【解釋】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出處】京劇《串龍珠》第十場:“有道是耳聽是虛,眼見是實。千歲莫要屈賴好人。”

【第84句】:空言虛語[kōng yán xū yǔ]

【解釋】不實在的話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p>

【示例】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 ——東漢·王充《論衡·薄葬》

【第85句】:箭無虛發[jiàn wú xū fā]

【解釋】箭:弓箭;虛:空。箭射得準,每發必中。形容箭術高明。

【出處】《晉書·陶侃傳》:“朱伺與賊水戰,左右三人上弩給伺,伺望敵射之,箭無虛發?!?/p>

【示例】吳蜀聯軍箭無虛發,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第86句】:一面虛詞[yī miàn xū cí]

【解釋】單方面所說的假話。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五回:“明公休聽外人一面虛詞,欲殺某也。”

【示例】老師那知道,倒把他一面虛詞,當做真話,被他欺誑過了。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三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午夜免费论理电影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 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护士强迫我闻她的臭丝袜脚|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菠萝蜜国际通道麻豆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电影|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伊人这里只有精品|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欧美性白人极品hd|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 免费被黄网站在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日韩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高清video|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伊人222综合| v片免费在线观看|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xxxxwww日本在线|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性久久久久久久| 全黄裸片一29分钟免费真人版| 一级免费黄色大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希岛婚前侵犯中文字幕在线|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男男全肉高h视频在线观看|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