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臭”的成語(43個)
本文整理了臭不可當、無傷無臭、遺臭萬年等含“臭”的成語43個,其中“臭”開頭的成語10個,“臭”結尾的成語14個,“臭”在中間的成語1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臭”開頭的成語【第1句】:臭不可當[chòu bù kě dāng]
【解釋】當:承受。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出處】唐·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蟯蚘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示例】原來公坊那年自以為臭不可當的文章,竟被霞郎估著,居然掇了巍科。 ——《孽海花》第五回
【第2句】:臭腐化神奇[xiù fǔ huà shén qí]
【解釋】腐敗臭惡的轉化為神奇美好的。比喻壞事變為好事,無用變有用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作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第3句】:臭名昭彰[chòu míng zhāo zhāng]
【解釋】昭:顯著。壞名聲人人都知道。
【示例】北洋派是中國近代史上繼往開來、臭名昭彰的一個封建軍事政治集團。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一章
【第4句】:臭肉來蠅[chòu ròu lái yíng]
【解釋】腐臭的肉招來蒼蠅。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風有問題,就會招致壞人的引誘。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1卷:“僧問慧然如何是祖師而來意?曰,臭肉來蠅。”
【示例】大家都明白“臭肉來蠅”的道理。
【第5句】:臭味相與[xiù wèi xiāng yǔ]
【解釋】臭味:氣味。彼此的思想作風、興趣等相同,很合得來(常指壞的)。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漢·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
【第6句】:臭不可聞[chòu bù kě wén]
【解釋】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出處】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聲極壞。
【示例】嘔出黑瀋數斗,臭不可聞。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
【第7句】:臭名遠揚[chòu míng yuǎn yáng]
【解釋】名: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
【出處】《宋書·劉義真傳》:“案車騎將軍義真,兇惡之性,爰自稚弱,咸陽之酷,臭聲遠播。”
【示例】希特勒是個臭名遠揚的戰爭罪犯。
【第8句】:臭名昭著[chòu míng zhāo zhù]
【解釋】壞名聲人人都知道。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們是賀衷寒系統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示例】國民黨以臭名昭著的《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控告這一群手無寸鐵的青年'顛覆政府’。 ——《<艾青詩選>自序三》
【第9句】:臭味相投[xiù wèi xiāng tóu]
【解釋】臭味:氣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風、興趣等相同,很合得來(常指壞的)。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漢·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
【示例】兩情不謀而合,況是彼此熟識,一經會面,臭味相投,當即互相借重,定名為請愿聯合會。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八回
【第10句】:臭味相依[xiù wèi xiāng yī]
【解釋】臭味:氣味;相依:互相依賴。彼此的思想作風、興趣等相同,很合得來(常指壞的)。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示例】至兩漢已還,則全錄當時紀傳,而上下通達,臭味相依。 ——唐·劉知己《史通·內篇》
“臭”結尾的成語【第1句】:無傷無臭[wú shēng wú xiù]
【解釋】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第2句】:無馨無臭[wú xīn wú xiù]
【解釋】馨:香。沒有香味,也沒有臭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出處】三國·魏·嵇康《幽憤》:“庶勖將來,無馨無臭。”
【示例】不悴不榮,曾草木之不若;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 ——《南齊書·周颙傳》
【第3句】:書香銅臭[shū xiāng tóng chòu]
【解釋】書香:讀書的家風;銅臭:銅錢上的臭味。指集書香和銅臭于一體的書商。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棟汗車牛,混了書香銅臭。賈儒商秀,怕遇著秦皇大搜。”
【第4句】:如入鮑魚之肆,久聞不知其臭[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wén bù zhī qí chòu]
【解釋】鮑魚:咸魚;肆:店鋪。好像進了賣咸魚的店,時間長了就聞不到腥味了。比喻環境熏染對人的影響極大。
【出處】漢·劉向《說苑·雜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第5句】:口尚乳臭[kǒu shàng rǔ xiù]
【解釋】乳臭:奶腥氣。嘴里還有奶腥味。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視。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上》:“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
【示例】吾尚在湖南,見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識蟹文。 ——梁啟超《論中國人種之將來》
【第6句】:難言蘭臭[nán yán lán xiù]
【解釋】難言:談不上;蘭:蘭花;臭:味;蘭臭:指氣味相投的友誼。指很難結下友情。
【出處】《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示例】只因這一番,有分數教:師生有情意再締絲蘿;朋友各分張難言蘭臭。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第7句】: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
【解釋】鮑魚:咸魚;肆:店鋪。如同進入咸魚店,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
【出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第8句】:流芳遺臭[liú fāng yí chòu]
【解釋】“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的簡稱。
【出處】《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示例】嘆息知人真未易,流芳遺臭盡書生。 ——宋·陸游《過廣安吊張才叔諫議》
【第9句】:無聲無臭[wú shēng wú xiù]
【解釋】臭:氣味。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出處】《詩經·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示例】我還要去找找經理,我請他答應在報上公布出來。我就怕他們蒙住搞,無聲無臭就把你干了。 ——沙汀《老煙的故事》
【第10句】:播惡遺臭[bō è yí chòu]
【解釋】傳播惡事,遺留臭聞。指所干惡事和壞名聲,傳播到遠地或遺留給后世。
【出處】宋·陸九淵《與黃循中書》:“其在高位者,足以播惡遺臭,貽君子監戒而已。”
【第11句】:入鮑忘臭[rù bào wàng chòu]
【解釋】鮑:咸魚。進了賣咸魚的店,時間長了就聞不到腥味了。比喻環境熏染對人的影響極大。
【出處】漢·劉向《說苑·雜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示例】故胸馳臆斷之侶,好名忘實之類,方分肉于仁獸,逞郤克于邯鄲,入鮑忘臭,效尤致禍。 ——《梁書·庾肩吾傳》
【第12句】:如蠅逐臭[rú yíng zhú chòu]
【解釋】象蒼蠅跟著有臭味的東西飛。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或一心追求錢財、女色等。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七回:“那媳婦卻倒伶俐,又兼有幾分姿色,看著貴兒無能力,便每日家打扮的妖妖調調,兩只眼兒水汪汪的,招惹的賴大家人如蠅逐臭,漸漸做出些風流勾當來。”
【示例】是以一國之人轉相仿效,如蟻附膻,如蠅逐臭。(清·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
【第13句】:附膻逐臭[fù shān zhú chòu]
【解釋】膻:羊臊氣。比喻依附和追隨奸佞。
【出處】清·洪楝園《警黃鐘·宮嘆》:“可憐你,附膻逐臭,也自比,附鳳攀龍。”
【第14句】:萬年遺臭[wàn nián yí chòu]
【解釋】遺臭:死后留下的惡名。死后惡名一直流傳,永遠被人唾罵。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示例】將軍乃將門之后,武藝超群,為何失身于綠林?豈不有拈祖宗,萬年遺臭!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七回
“臭”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遺臭萬年[yí chòu wàn nián]
【解釋】遺臭:死后留下的惡名。死后惡名一直流傳,永遠被人唾罵。
【出處】《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示例】賣國投敵的小丑們,沒有一個不是遺臭萬年的。
【第2句】:乳臭未除[rǔ chòu wèi chú]
【解釋】比喻年幼。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商功父]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誰人來稽查得他?”
【示例】你這個乳臭未除的小子懂得什么?
【第3句】:遺臭萬世[yí chòu wàn shì]
【解釋】死后惡名流傳,永遠受人唾罵。同“遺臭萬載”。
【出處】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一:“公不喪心病狂,奈何一旦為此,若不早改圖,必且遺臭萬世。”
【示例】惟恐趨承之恐后,豈知其遺臭萬世乎?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三》
【第4句】:遺臭千年[yí chòu qiān nián]
【解釋】死后惡名流傳,永遠受人唾罵。同“遺臭萬載”。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強婚》:“豈不聞李氏斷臂,清風滿耳如生;文君(卓文君)夜奔,遺臭千年未泯。”
【示例】盜賊全其名,自刎黃泉下。堪嗟降虜人,遺臭千年罵。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七回
【第5句】: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sān gè chòu píjiàng,hé chéng yīgè zhū gě liàng]
【解釋】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出處】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
【示例】誰都知道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的道理。
【第6句】:銅臭熏天[tóng chòu xūn tiān]
【解釋】銅臭:銅錢的氣味。充滿難聞的銅錢氣味。常用以譏刺有錢人品行丑惡。也指賄賂公行,敗壞風氣。
【第7句】:遺臭無窮[yí chòu wú qióng]
【解釋】指壞名聲永遠流傳下去,而無窮盡之日。
【出處】金·元好問《即事》詩:“燃臍易盡嗟何及,遺臭無窮古未聞。”
【第8句】:神奇臭腐[shén qí chòu fǔ]
【解釋】指好和壞、無用和有用兩種事物。
【出處】宋·陳亮《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第9句】: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解釋】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出處】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
【示例】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們不要過分擔心。
【第10句】:遺臭萬代[yí chòu wàn dài]
【解釋】死后惡名流傳,永遠受人唾罵。同“遺臭萬載”。
【出處】唐·高適《后漢賊臣董卓廟議》:“母妻屠戮,種族無留,懸首燃臍,遺臭萬代。”
【第11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
【解釋】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出處】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示例】希望不要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局面。
【第12句】:銅臭薰天[tóng chòu xūn tiān]
【解釋】銅臭:銅錢的氣味。充滿銅錢的臭味。常用以譏諷有錢人品行不端。也指賄賂公行,敗壞風氣。
【出處】《后漢書·崔寔傳》:“論者嫌其銅臭。”
【示例】幾把一座北京城鬧得銅臭薰天,令人不可向邇。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二○七
【第13句】:遺臭萬載[yí chòu wàn zǎi]
【解釋】死后惡名流傳,永遠受人唾罵。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桓溫]既而撫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第14句】:貽臭萬年[yí chòu wàn nián]
【解釋】猶言遺臭萬年。
【出處】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當貽臭萬年’,至今為書生罵端。”
【示例】瞿琰道:'觀爾等一貌堂堂,足稱偉士,若能改惡從善,歸順天朝,為國家干功立業,流芳百世,煞勝似陷身不義,貽臭萬年。’ ——明·清溪道人《禪真后史》第四十七回
【第15句】:乳臭未干[rǔ xiù wèi gān]
【解釋】臭:氣味。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輕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出處】《漢書·高帝紀上》:“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
【示例】這些故事,作為閑談來聽聽是不算很壞的,但萬一有誰相信了,照辦了,那就會成為乳臭未干的吉呵德。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第16句】:遺臭千代[yí chòu qiān dài]
【解釋】遺臭:死后留下的惡名。死后惡名一直流傳,永遠被人唾罵。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第17句】:逐臭之夫[zhú chòu zhī fū]
【解釋】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與眾不同的人。
【出處】《呂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人各有好尚,蘭蓀蕙之芳,眾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示例】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第18句】:銅臭滿身[tóng chòu mǎn shēn]
【解釋】渾身散發著銅錢的臭氣。常用以譏諷有錢的或是唯利是圖的人。
【出處】《后漢書·崔寔傳》:“論者嫌其銅臭。”
【第19句】:遺臭千秋[yí chòu qiān qiū]
【解釋】死后惡名流傳,永遠受人唾罵。同“遺臭萬載”。
【出處】清·侯方域《擬思宗改元廷臣謝表》:“姑念放麑,使御魍魎之鬼,擁戴稱頌,懸金石不刊之書,令其遺臭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