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蠶”的成語(14個)
本文整理了蠶食鯨吞、鯨吞蠶食等含“蠶”的成語14個,其中“蠶”開頭的成語5個,“蠶”在中間的成語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蠶”開頭的成語【第1句】:蠶食鯨吞[cán shí jīng tūn]
【解釋】象蠶吃桑葉那樣一步步侵占,象鯨吞食那樣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別國的領土。
【出處】《韓非子·存韓》:“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p>
【示例】在乾隆時代,英吉利滅東印度,據孟加刺,漸肆其蠶食鯨吞手段,兼并那東、中、南三印度之地。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二回
【第2句】:蠶績蟹匡[cán jì xiè kuāng]
【解釋】匡:背殼。比喻名是實非,兩不相干。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聞子皋將為成宰,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子皋為之衰?!?/p>
【示例】其時為邑宰者,蠶績蟹匡,著有成效。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
【第3句】:蠶叢鳥道[cán cóng niǎo dào]
【解釋】指險絕的山路。
【出處】清·戴名世《紀紅苗事》:“開其蠶叢鳥道,通其百工技巧。”
【示例】這蠶叢鳥道十分難行。
【第4句】:蠶絲牛毛[cán sī niú máo]
【解釋】比喻多而細密。
【出處】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經師書》:“茍于孝道有闕,則雖分析經義如蠶絲牛毛,徒召辱耳?!?/p>
【第5句】:蠶頭燕尾[cán tóu yàn wěi]
【解釋】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笾讓W,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p>“蠶”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鯨吞蠶食[jīng tūn cán shí]
【解釋】像鯨魚吞食一口吞下,像蠶吃桑葉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種手段侵吞。
【出處】清·王韜《英宜保土》:“若土耳機三土一旦為俄所鯨吞蠶食,則地兼三海,拓疆萬里?!?/p>
【示例】鯨吞蠶食言終驗,敵弱朋強局已更。 ——柳亞子《屈辱》詩
【第2句】:春蠶到死絲方盡[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解釋】絲:雙關語,“思”的諧音。比喻情深誼長,至死不渝。
【出處】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示例】人都有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時候。
【第3句】:春蠶自縛[chūn cán zì fù]
【解釋】縛:纏束,捆綁。像春天的蠶作繭那樣,自己把自己纏束起來。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掉句文,便叫做癡鼠拖姜,春蠶自縛。”
【第4句】:谷父蠶母[gǔ fù cán mǔ]
【解釋】指傳說中的農桑之神。
【出處】宋·曾慥《類說續仙傳》:“三川饑,有青衣音子曰:'世人厭棄五谷,地司已收其種矣,可相率祈謝谷父蠶母,當致豐穰。’”
【第5句】:老蠶作繭[lǎo cán zuò jiǎn]
【解釋】老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縛自己。
【出處】宋·蘇軾《石芝》:“老蠶作繭何時脫?夢想至人空激烈。”
【示例】我這是老蠶作繭——自己害自己。
【第6句】:不耕而食,不蠶而衣[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
【解釋】耕:翻松田土以備播種;蠶:養蠶。不種田卻有飯吃,不養蠶卻能穿絲綢。形容不勞而獲。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相刺》:“而無益于理,往來浮游,不耕而食,不蠶而衣?!?/p>
【第7句】:佴之蠶室[er zi chan shi]
【解釋】居住于蠶室,指受宮刑。佴:被放置。蠶室,指密封之室,因受刑人怕風,所以室內溫暖嚴密。
【第8句】:春蠶抽絲[chūn cán chōu sī]
【解釋】蠶:昆蟲名;抽:拔出。形容人的思緒、言談牽扯無盡。
【出處】陳波《漫談聊天》:“聊起來也定會如春蠶抽絲,而總無盡意吧。”
【第9句】:蟬聯蠶緒[chán lián cán xù]
【解釋】蟬聯:連續相承;緒:絲頭。比喻連接相承。
【出處】宋·沈遼《<蘇州承天寺永安長老語錄>序》:“昔如來以正法眼藏授大迦葉,蟬聯蠶緒,以傳于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