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頸”的成語(25個)
本文整理了鳶肩鵠頸、交頸并頭等含“頸”的成語25個,其中“頸”結尾的成語10個,“頸”在中間的成語1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頸”結尾的成語【第1句】:鳶肩鵠頸[yuān jiān hú jǐng]
【解釋】如鳶之聳肩,如鵠之伸頸。形容伏案苦思的樣子。
【出處】李涵秋《雜詠》之三:“鳶肩鵠頸作詩苦,寒不能衣饑不煮。”
【第2句】:縮頭縮頸[suō tóu suō jǐng]
【解釋】形容畏縮不前,或膽小不敢出頭。同“縮頭縮腦”。
【出處】瞿秋白《餓鄉紀程》十三:“遠遠一條長街只看見三四個人,蹀躞著,縮頭縮頸歪斜著走。”
【第3句】:聳肩縮頸[sǒng jiān suō jǐng]
【解釋】形容因恐懼或寒冷而聳著肩膀縮著脖子。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毛發盡豎,竦肩縮頸。”
【示例】聳肩縮頸仍呵手,無策能溫兩腳頑。 ——宋·楊萬里《過胡駱坑》
【第4句】:龍眉豹頸[lóng méi bào jǐng]
【解釋】形容勇士的長相。
【出處】《北齊書·高昂傳》:“昂字敖曹,乾第三弟。幼稚時,便有壯氣。長而俶儻,膽力過人,龍眉豹頸, 姿體雄異。”
【第5句】:俛首系頸[fǔ shǒu xì jǐng]
【解釋】俛:同“俯”,低下。低下頭,用繩子拴著脖子。形容卑躬屈膝低頭認罪。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
【第6句】:兵在其頸[bīng zài qí jǐng]
【解釋】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
【出處】《國語·周語中》:“兵在其頸,其隙至之謂乎。”
【第7句】:兵已在頸[bīng yǐ zài jǐng]
【解釋】頸:頸項。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5回:“夷吾曰:'此輩兵已在頸,尚欲累人耶?’”
【第8句】:紅臉赤頸[hóng liǎn chì jǐng]
【解釋】形容十分激動。
【出處】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紅臉赤頸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漢奸的家屬,一直在仗勢欺人嗎!”
【示例】他們為此事爭得紅臉赤頸。
【第9句】:伸頭縮頸[shēn tóu suō jǐng]
【解釋】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態。
【出處】清·翟灝《能人編·身體》:“豪門送物鵝伸頸,好客臨門鱉縮頭。”
【第10句】:燕頷虎頸[yàn hàn hǔ jǐng]
【解釋】頷:下巴頦。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出處】《后漢書·班超傳》:“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頸”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交頸并頭[jiāo jǐng bìng tóu]
【解釋】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但見:扶肩搭背,交頸并頭;紛紛不辨賢愚,擾擾難分貴賤。”
【第2句】:刎頸之交[wěn jǐng zhī jiāo]
【解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示例】他有個閨中談禪的密友,卻是個刎頸之交的嬌妻。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三回
【第3句】:刎頸至交[wěn jǐng zhì jiāo]
【解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比喻情誼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清·遯廬《童子軍·賣友》:“倘若將他首發,豈不是把那刎頸至交,做成一個負心賊子么?”
【第4句】:引頸受戮[yǐn jǐng shòu lù]
【解釋】戮:殺。伸長脖子等待被殺。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6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頸受戮,乃敢拒敵大兵!”
【示例】這些人都成了引頸受戮的囚犯,現在只不過是在挨日子罷了。 ——王宗漢《關東響馬》
【第5句】:洗頸就戮[xǐ jǐng jiù lù]
【解釋】把脖子洗凈,伸到刀下受斬。比喻等待滅亡。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回:“不看丞相之面,先斬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說與孫權:洗頸就戮!”
【示例】他說傳話相爺,叫相爺洗頸就戮呢! ——清·吳趼人《痛史》第六回
【第6句】:延頸舉踵[yán jǐng jǔ zhǒng]
【解釋】踵:腳后跟。伸長勃子,踮起腳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法篋》:“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
【示例】延頸舉踵,喁喁然皆向風慕義。 ——西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
【第7句】:延頸跂踵[yán jǐng qǐ zhǒng]
【解釋】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同“延頸企踵”。
【出處】宋·王明清《揮薼后錄》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頂煉臂,延頸跂踵,以望御車之塵也?”
【第8句】:系頸牽羊[xì jǐng qiān yáng]
【解釋】系:拴縛。用繩系住脖子,用手牽著羊。形容投降請罪的樣子。
【出處】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宋帝顯德佑二年》:“祺讀至'免系頸牽羊’之語,太后泣謂帝曰:'荷天子圣恩,汝宜拜謝。”
【第9句】:延頸就縛[yán jǐng jiù fù]
【解釋】延:伸;就:接受;縛:捆綁。伸出脖子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將軍前來收捕,本合延頸就縛。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負罪交鋒,誤犯虎威,敢乞恕罪。”
【第10句】:面紅頸赤[miàn hóng jǐng chì]
【解釋】形容因激動或羞漸而臉色發紅。同“面紅耳赤”。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四:“倘有不達時務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便要面紅頸赤,大發喉急。”
【示例】蕭靜園聽了,那里答應得出來,默默無言,逼得面紅頸赤。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五十八回
【第11句】:引頸而望[yǐn jǐng ér wàng]
【解釋】引頸:伸長脖子。伸長脖子遠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示例】枚喜悅不已,學閑鷗引頸而望。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七十三首
【第12句】:延頸企踵[yán jǐng qǐ zhǒng]
【解釋】伸長頭頸,踮起腳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出處】漢·揚雄《劇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頸企踵,四面內向,喁喁如也。”
【第13句】:長頸鳥喙[cháng jǐng niǎo huì]
【解釋】喙:鳥的嘴。長頸項,尖嘴巴。指陰險狠毒者的狀貌。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示例】既已滅吳,以勾踐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同逸樂,浮海而去。 ——明·瞿佑《剪燈新話·龍堂靈會錄》
【第14句】:刎頸交[wěn jǐng jiāo]
【解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示例】刎頸交,相如與廉頗;總角好,孫策與周瑜。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朋友賓主》
【第15句】:延頸鶴望[yán jǐng hè wàng]
【解釋】像鶴一樣伸長頸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出處】《三國志·蜀書》:“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