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抓住關羽之后,殺掉關羽到底對不對
孫權抓住關羽之后,殺掉關羽到底對不對
關羽,身為蜀漢劉備的大將,而劉備與孫權之間,又有聯合抗曹的聯盟,畢竟魏國最為強大,如果不聯合起來,很難做到某一個國家與魏國爭斗,實力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孫權卻對關羽下手了,他把關羽抓了起來,而且別的什么也沒做直接殺掉,這對劉備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但是孫權又為什么要這樣做,他殺掉關羽的事情到底對不對?
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其中涌現出了很多王朝,有大一統王朝,也有分裂王朝。說起晉朝,他是大一統王朝,但是我們對它不是很熟悉;但是說起三國,恐怕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因為三國的影視劇,小說,游戲等很多,使我們三國有一定的了解。
今天我們來說關羽,到了三國后期,當時各方都在爭奪荊州這塊地盤,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派領關羽守荊州,等劉備成為漢中王以后,關羽率軍北伐曹魏。在襄樊這個地方,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連曹操都害怕關羽,都想避其鋒芒。
這時候的荊州就空了,所以東吳出手了,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這時候的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蜀軍潰敗,關羽被俘,最終被殺害。那么孫權殺害關羽,到底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孫權也明白自己殺了關羽以后,肯定會受到劉備的報仇,但是自己最終還是殺了關羽,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對于孫權殺掉關羽,有人說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也有人說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對于當時而言,孫權已經偷襲荊州成功了,并且已經占領了荊州,還俘虜了關羽。對于孫權來說,處置關羽有三種選擇,第一種就是放了關羽,給劉備個面子,畢竟已經占領了荊州;第二種就是就是讓關羽為自己所用;第三種就是殺掉關羽,以防留下后患。
對于第一種來說,放了關羽,等于是放虎歸山,以關羽的脾氣,肯定會復仇,重新奪取荊州,這對于東吳是非常不利的;第二種也是不現實,關羽是十分重義氣的,連當時曹操都沒有留下關羽,孫權肯定也不行;只有第三種,殺掉關羽,才是孫權最好的選擇,因為不管殺不殺關羽,劉備都會來重新占領荊州,還不如殺掉關羽,損失劉備一員虎將。
對于關羽來說,孫權是不喜歡關羽的,當初孫權想把關羽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于是派魯肅去當說親,關羽聽說后也是十分高興的,于是一激動,就說了這么一句話“吾女焉能嫁權子”,但是這句話被魯肅聽成“虎女焉能嫁犬子”,于是魯肅告訴了孫權,讓孫權受辱,從而結下怨恨。
其實孫權偷襲荊州,算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當時蜀吳的實力沒有曹魏強,對于他們兩家來說,單打獨斗,誰也不是曹魏的對手,只有聯合,才有可能打敗曹魏。但是孫權偷襲荊州,讓兩家關系走到了盡頭,從聯合到對抗,只會消耗實力,讓曹魏坐收漁翁之利。
后來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讓蜀漢元氣大傷,而東吳也不好過,不僅受到蜀漢的壓力,也受到曹魏的壓力,自己兩面受敵。所以說,孫權殺掉關羽沒有錯,錯就錯在不應該偷襲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