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度的黃昏:從熙熙攘攘的初封到“泗上十二諸侯”的挽歌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分封制度的黃昏:從熙熙攘攘的初封到“泗上十二諸侯”的挽歌

分封制度的黃昏:從熙熙攘攘的初封到“泗上十二諸侯”的挽歌

前言:這是一次類似于“云臺二十八將”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冊封典禮,周公旦站在高高的祭壇上俯瞰眾生,臺下則涌動的是無數張期待的面孔:公侯伯子男,我該是什么爵位,又將帶著族人去向何方呢?諸如楚部落等小邦則憂心忡忡:這次輪得到我嗎?

▲版畫:周公分封

初代分封共有71個諸侯國,大頭是宗親(53個),小頭則是功臣和前朝后裔,后來陸陸續續追加至一個無法考證的數字,到東周初年約還剩一百五十多個,大小諸侯們陸陸續續在華夏故土上開枝散葉,將東至大海,西至隴東,北到遼東,南至江漢的廣袤領土都納入到了禮樂文化的旗下,中國也自此成其為一個完整的文明。

當然,我們也知道結局,西周最后一個立國的秦成為了最終贏家,“奮六世之余烈”的秦始皇歷時十年翦滅六國,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曾經熙熙攘攘的諸侯國們至此全部灰飛煙滅,伴隨著秦帝國郡縣制度的普及,分封制度此后再也沒能成為時代的主流。

諸侯國和分封制度的消亡,亦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戰爭和社會變遷史。


后人多認為分封等同于分裂,其實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永藩屛周:看似天衣無縫的制度設計

攻占朝歌并不意味著天下太平,從地圖和戰略上來看,西岐聯軍不過是用偷襲拿下了殷商帝國的首都,遠征東夷的商軍主力尚在,不服氣的殷商族人整體實力遠在周人之上,更要命的是西邊之外的諸侯也僅僅表達了象征性的臣服而已。

一句話,基于生產力、戰爭潛力和政治制度,周人完全不具備對朝歌以東實施有效統治的能力。

于是,天才般的西周分封制度應運而生,過去的分封往往是對原有地方勢力的承認,而周公則將與王室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家族們打發至地方建國,使得二者之間有著天生和法理上的上下級關系,從而保證后者的“忠誠”。

對于王室而言,用批量印刷的“委任狀”將偌大的國土納入了自家地盤,無疑是無本萬利的買賣,而諸侯國們同樣也是歡天喜地的,雖然周禮中有“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的官本位表述,但是在王室當孫子,還是回家一言九鼎,這并不需要過多考慮。農耕民族對土地的熱忱都被釋放到封地的建設當中,在各自“激情燃燒的歲月”中將蠻夷和土著逐漸鏟除。

所以,西周的實際控制領土遠在前代之上,根據當初厘定的合同,眾諸侯國們將永久性承擔起服從周天子命令,以及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永藩屛周)。

為了保證對諸侯的壓制,周公又將“天下形勝”的關中平原和處于國家中心的洛邑盆地作為了王室自留地,形成了對單個諸侯國的絕對實力優勢。

東西分化:不安分的諸侯們

從《周禮》的精神來看,不動產禁止買賣(井田)和階級流動的禁絕(宗法)都表明了這是一個靜態理想化的制度設計,如果所有諸侯都安分守己的話,沒準我們今天還停留在西周。

同時按照“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的硬性規定,諸侯國將永遠停留在“開局一座城”,放在今天都不超過縣級行政單位。

但這些肯定是不現實的,人心的膨脹自分封伊始就開始了,遠離熟悉的關中盆地,小小的邦國們如同剛畢業的大學生,在篳路藍縷的創業之后很快就出現了差距。

春秋初年的齊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后人很納悶為何他們的底子那么好,實際上渾水摸魚的事情從來沒少干。姜太公后裔的武力毋庸置疑,加之遠處東方的地緣和天子欽賜的“無限開火權”,他們在西周衰敗之前就將周邊小國掃蕩了一大片,后人無須擔心他們師出無名。

同樣,衛、魯、宋這三個二流諸侯也是如此,限制他們發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四面都是鄰居。

那些沒那么活躍的諸侯,都成了會盟的鼓掌者和爭霸的墻頭草,淪為萬年群演。

而西邊除了秦晉之外,其他國家大致只是在被消滅的時候露了一把臉,比如秦穆公占領河西時滅掉的梁國和東征企圖偷襲鄭國無功而返是滅掉的滑國。

之所以毫無還手之力,的確在于先天不足。

首先,關中平原和河東盆地離天子近,親戚多,故而諸侯國數量遠在東方之上,也恰恰因為此,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突破周禮的限制,能夠一戰而定說明他們真的只有一座城池。

偏遠西方的兼并戰爭沒有人同情或主持正義,因為這里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周攜王的結局(圖片來自同行,勿怪)

其二在于大事頻發,犬戎打破鎬京殃及了不少諸侯,而此后周平王與周攜王的“二王并列”以侄子弒叔告終,站錯隊的小國被晉文侯打包帶走,后來晉獻公“滅國十七,服國十八”,最著名的冤魂就是占據殽函通道的的虞虢(假途滅虢),也是依靠文侯時代獲賜的開火權。

而秦國與犬戎爭斗百年,其軍威顯然不是關中盆地的弱雞們所能阻擋的,雖然比晉國略遜一籌,但也算的上區域性大國了。

▲鄭國東遷示意圖

唯一一個上演“勝利大逃亡”的是鄭國,初代國君鄭桓公是周宣王的胞弟,因為在周幽王時代成功預測未來走向而將國家搬遷到了新鄭,后來還在春秋初年還當了一段時間的主角。

至于王室,從昭王的“王道微衰”開始,到懿王、夷王兩代昏君的折騰和厲王“國人暴動”的顏面掃地,加之社會的動蕩和戰爭的失敗,使喚不動諸侯早已成為常態,而他們甚至都沒有勇氣去征伐之。

千萬別站錯隊:春秋小國的生存之道

接下來就進入了蕩氣回腸的春秋時代,諸侯國消亡的速度在天天打仗的世道中竟然奇跡般的緩了下來,作為爭霸主戰場的中原地帶,一眾小國在“朝晉暮楚”的騎墻中搖搖晃晃地茍全了下來,鄭國屢次“負荊請罪”,衛國兩度滅而后立,曹共公被晉文公囚禁后釋放... ...

這個原因還是來自于爭霸的初衷,霸主不是對領土極度嗜血的戰斗民族,齊桓晉文們熱衷的是“百靈來朝”的熱鬧和“以德服人”的講究。

▲齊桓公霸業巔峰:葵丘會盟

所以,跟著霸主混大抵是沒有性命之憂的,但霸主并非常態,強勢的楚國經常令這群夾心餅干左右為難,晉文公初涉中原時不過孤家寡人,后來他依次消滅了衛、曹兩國并在城濮之戰后找鄭國的晦氣。

還好他們要的只是臣服,而非領土,在持續百年的晉楚爭霸中這些可憐蟲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后在“弭兵會盟”后兩頭納貢又堅持了幾十年,算是委曲求全的典范。

從另一個層面講,中原諸侯又是幸運的,周邊地緣的滅國戰爭仍在繼續,他們卻能夠左右逢源而長久存在。

最先倒霉的是周武王的盟友們,浩浩蕩蕩的八百諸侯,到了春秋初年已經被蠶食到只剩下巴、蜀等周邊地緣小國而已,毫無疑問,他們都成了禮樂集團擴張的犧牲品。

▲看圖說話,晉國東邊的觸角是晉文公和襄公時代才有的收獲,上方的空白則是夷狄的傳統地盤,現在的河北省,與晉國隔著整座太行山。

更想不開的是夷狄,齊桓公的口號是“尊王攘夷”,于是國家之間那些兇悍的少數民族被裝備精良且齊心協力的諸侯們填了牙縫,楚國則把江漢平原的姬姓國一網打盡。春秋最強的晉國則在不斷內訌的同時不忘今天的河北大部收入囊中,那里是戎狄的傳統地盤,他們翻越太行山消滅了中原蠻夷,而最大的硬茬叫中山國,最終亡于魏文侯之手。


春秋和戰國的戰爭有什么不同嗎?看似一個要面子一個要里子,但從本質上來講本無區別,春秋諸侯的消失頻率其實遠在戰國之上,畢竟消滅對手并直接擴充自己的實力從來都是首選。

晉國和齊國都是初封的產物,在禮樂文化束縛下的春秋畢竟多一些講究,尤其在大家都看得到的中原戰場更是如此;而到了戰國他們被大夫們鳩占鵲巢,秦楚則是傳統意義上的“蠻夷”,所以他們對于侵略訴求的表達更加激烈,倒也不足為奇。

總之,“吃相”的不同就是二者的主要區別,進入戰國殘留的二三十個大小諸侯但很快就只剩下了七個種子選手纏斗到最后,這其中又是一輪世道的變遷。

泗上十二諸侯:小諸侯國的最后挽歌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按照齊威王的說法,有十二個諸侯國向齊國稱臣納貢,這是曾經星羅棋布的小諸侯國們的最后一次集體亮相,更可悲的是天底下除了戰國七雄也就剩下這三瓜倆棗了。

▲大概就這一片了

宋、魯、衛、邾、薛、郳、滕、莒、任、郯、費、邳。除了打頭三個之外,其他的國家都是陌生的,他們極有可能還在玩“開局一座城”。

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份名單吧。

從位置來看,十二諸侯都在今天的山東、河南和江蘇三省交界之地,在當時屬于魏、楚、齊三大強國的緩沖地帶,據此我們也不難推測他們得以保存的原因--制衡。

而名單中已經少了一些熟悉的名字,比如陳、蔡、曹、鄭,他們都去哪里了呢?

陳國于公元前478年亡于楚國,立國568年中間經歷過兩次亡國和復國。

蔡國于公元前447年亡于楚國,他們曾在六十年前追隨吳國攻入郢都。

曹國于公元前487年亡于宋國,在位的曹伯陽聽信手下的稱霸之術而進攻宋國,很快被反殺而撲街。

究其原因,春秋末年晉國陷入六卿爭斗,曾經的中原保護神自顧不暇,爭霸戰爭正式成為歷史。雖然史書上記載不詳,但因此而倒霉的諸侯肯定不止這幾個。

▲三晉初期以魏國為首共同擴張戰略,周邊的國家要么割地,要么滅國。

而鄭國數百年一直“帶甲十萬”,是一塊硬骨頭,但他們于公元前375年亡于韓國的偷襲,成為了三晉聯盟的犧牲品。

鄭國的滅亡也將是“泗上十二諸侯”們的宿命,他們此后迅速被列國瓜分,其中以宋、魯兩國最為典型(其他的都太弱而翻不起水花)。

▲齊、魯、宋、魏四國地緣

作為公認肥肉的宋國于公元前286年被齊國獨吞,后者的吃相不好也遭來了著名的“五國攻齊”事件,齊愍王身死,齊國也從此一蹶不振。

魯國于公元前249年被楚國所滅,此時已是長平大戰的前夜,三晉早已殘廢,齊國閉門不出,秦國即將啟動最后的統一戰爭。

總之,戰國時代的兼并戰爭更講究實惠而非不牢靠的臣服,秦國用一百多年的蠶食積累的戰略優勢,化作十年鯨吞天下的饕餮之力。

▲秦滅六國戰爭

而諸侯國的榮光,也伴隨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而行將就木。


秦始皇不光消滅了諸侯林立的時代,更將分封制度扔進了歷史的故紙堆,此后雖然偶有復辟,但不管是西漢的同姓王、異姓王,還是西晉的“八王”和大明的藩王,他們似乎天生就是要造反的,這又是為什么呢?

其實,皇權的不斷集權要求和分封的分一杯羹屬于天生的“八字不合”,前者對擁兵自重的地方政權不放心,而藩王們對皇權的覬覦也經常會淹沒理智,所以后世更多采用虛封,王爺們享受著尊崇和供奉,卻如同被圈養的寵物一般毫無用處。

結語:影響深遠的分封制度

分封并非西周的原創,他們只是發明了一種血緣和絕對從屬關系的嶄新制度,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從口號變成了現實,哪怕后五百年淪為了橡皮圖章,那也是歷史上國祚延綿最久的朝。

分封給了諸侯國們開疆拓土的最大原動力,他們將禮樂文化擴展到前人不敢想象的土地范圍,夏商兩代的文明痕跡最終被集體抹去,當楚國在戰國時期拋棄巫文化而擁抱禮樂之后,偌大的華夏故土從此再無其他主流文化的存在。

同時,在漫長的戰爭和社會階層變遷中,先民們擺脫了周禮的靜態束縛,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文化井噴,他們沒有優劣,只有看問題的角度的不同,而哪怕在兩千年之后的人類文明也始終未能在認知角度超越祖先的智慧。

五百年的戰亂可以理解為一次優勝劣汰的競爭,雖然筆者從來不認同屢屢發生普世價值觀下行情況,但也必須承認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在如同“吞食魚”游戲一般的漫長博弈中,東周列國將戰爭和權謀藝術上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哪怕今天復雜的世界下仍有太多值得借鑒之處。

統一的秦漢兩代,其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民族組成恰恰就建立在五百年的戰爭和融合之上,由禮樂制度衍生而來的儒家文化也隨之成為了華夏文明的主流,直至今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深夜影院一级毛片|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在线日本中文字幕| 激情内射人妻1区2区3区|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你懂的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第九色区AV天堂|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公求求你不要she在里面小说|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日本高清免费网站| 波多野结衣69| 国产chinese91在线| yy6080亚洲一级理论|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岛国免费v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理论片|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无套护士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成年人网站黄色| 成人免费小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 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好| 性美国xxxxx免费| 我两腿被同学摸的直流水 | 97免费人妻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