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是瞻典故故事|馬首是瞻釋義
馬首是瞻
【釋義】
看著馬頭的方向,決定進退。形容跟隨某人的行動。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典故】
公元前559年,晉國聯合十二個諸侯國攻打秦國,聯軍統帥為晉國的荀偃。秦景公事先在涇水上游投了毒,毒死了很多渡河的聯軍士兵,造成聯軍上下人心惶惶。秦景公得知聯軍軍心已亂,便一心備戰,毫不膽怯。
荀偃準備打仗事宜,他對聯軍說:“明天早上,雞鳴就出發。各部隊要填平自己的爐灶、水井。作戰的時候,各部隊要以我的馬首是瞻。我去哪里,大家就去哪里?!?/p>
荀偃的手下都有些反感,私下議論:“晉國從未有過這樣的命令,為何要聽從于他呢?他的馬頭向西,我就偏向東行?!边@樣一來,軍中大亂,荀偃只能放棄攻打秦國的打算,撤軍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