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自己埋了幾顆炸彈-成長
《三國演義》里,張飛絕對可稱得上頂天立地的英雄,力敵千軍,戰功顯赫。但張飛性情暴虐,對士兵動輒打罵,濫施鞭笞、刑殺,手下官兵對他懷恨在心。劉備常警告他不要這樣做,但張飛聽不進劉備的告誡,依然故我,暴性不改,終于釀成殺身之禍。殺了張飛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貼身部下張達和范強。
于是很多人都不免慨嘆,張飛一生征戰沙場,出生入死,沒有死在敵人的手中,而是死在自己士兵的刀下,真是可歌又可悲。其實張飛的死,是他自己釀成的苦果,他的兇狠暴虐為他自己埋下了不定時炸彈。像張飛一樣,毀于自己所埋下炸彈的人不計其數,只不過,炸彈引爆時,人們只關注結果,卻很少想到前因。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一不小心就會為自己埋下炸彈。首先是說話不慎惹禍端。俗話說“禍從口出”,愛說者大體有三種類型:一種是熱衷傳播小道消息型,這些人總是喜歡傳播別人隱私,并當做炫耀的資本;二是亂發牢騷型,別人有一點不對,立即就成了其攻擊目標,說得唾沫橫飛猶不解恨;三是自我炫耀型,這種人總愛炫耀自己的長處,說話不顧忌別人的感受。言多必失,當自己得意之時,不曾想就為自己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沒有不透風的墻,你的話一旦傳到當事人耳朵里,炸彈就會引爆。以一首《新鴛鴦蝴蝶夢》紅極一時的歌手黃某,在《是誰搞垮了娛樂圈》一書中口無遮攔,爆出了很多名人的隱私,結果招來了群星的一致反對,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倒黃運動”,弄得黃某很是狼狽。
行為不慎也會為自己埋下不定時炸彈。有時哪怕一小點過失,也會為自己帶來不利的影響。我的一個公務員朋友小吳,第一天上班,他在與新同事見面時,熱情地給眾人遞煙。不知道他是因為緊張還是其他原因,他竟然忘記了一個人。這個人后來明里暗里沒少給他設置障礙,小吳怎么也想不到是什么原因。也有人愛占個小便宜,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拿走,這種行為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這樣埋下的不定時炸彈有時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片。
識人不明更會為自己埋下不定時炸彈。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明確提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無數朝代的更迭、興衰,都跳不出這個圈子。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企業,一個人更是如此。能在關鍵時刻給你致命一擊,讓你猝不及防的人往往是離你最近的人。薩達姆被捕,就是因為他最得力的助手出賣了他。
所以,若想減少埋在身邊的不定時炸彈,我們至少要做到三點:謹言、慎行、識人。
先說謹言。俗話說:“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還有一句名言:“別給舌頭太多的自由,免得使你自己被動。”說的都是一樣的道理,那就是禍從口出,尤其是事關別人切身利益的事切記少談,如果能成人之美,倒樂意為之,反之切記不要因口無遮攔,為自己種下禍根。
再說慎行。在《論語•泰伯》中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句,說的就是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要像站在深淵旁邊一樣謹慎行事,要像走在薄冰上一樣小心翼翼,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寡悔”。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處事謹慎,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最后說識人。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當你對一個人看不準的時候不要和其深交。怎樣看人,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看一個人要看他做事的目的、動機和他平時的修養。以這三點觀察人,誰都沒辦法可以逃避得了。人生最難得有幾個知心朋友,愛因斯坦說過,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清楚和心地正直的朋友。怎樣交到好的朋友,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正確識人,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只有這樣的朋友才能使我們受益終生。
以上三點,看似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這需要我們時刻以警醒的心態、智者的眼光,仁者的胸懷、大家的氣度來善待生活,笑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