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外臺秘要》譯文與賞析
外臺秘要
外臺秘要
【原文】
《外臺秘要》載《制虎方》云:“到山下先閉氣三十五息[1],所在山神將虎來到吾前,乃存吾肺中,有白帝出,收取虎兩目,塞吾下部中[2],乃吐肺氣,上自通冠一山林之上。于是良久,又閉氣三十五息,兩手捻都監目[3]作三步,步皆以右足在前,乃止,祝曰:‘李耳,李耳,圖汝非李耳邪。汝盜黃帝之犬,黃帝教我問汝云何。’畢,便行,一山虎不可得見。若卒逢之者,因正面立,大張左手五指側之,極勢跳[4],手上下三度,于跳中大喚,咄[5]曰:‘虎,北斗君使汝去!’虎即走。”予謂人卒逢虎,魂魄驚怖,竄伏[6]之不暇,豈能雍容步趨,仗咒語七字而脫邪?因讀此方,聊書之以發一笑。此書乃唐王珪之孫燾所作,本傳云:“燾視母疾,數從高醫游,遂窮其術,因以所學作書,討繹精明[7],世寶焉。”蓋不深考也。
【注釋】
[1]閉氣三十五息:屏住呼吸三十五次。[2]塞吾下部中:把它塞到我的腹中。[3]捻都監目:捻,古同“捏”,用手指夾住。都監目,又稱神都目,道教指監領一切鬼神的法眼。[4]極勢跳:用盡力氣跳躍。[5]咄:呵斥。[6]竄伏:逃跑。[7]討繹精明:論述精到明確。
【譯文】
《外臺秘要》一書記載的《制虎方》中說:“走到山下面,自己先閉住呼吸35次,那么所在的山神就會讓老虎來到你跟前,于是就想著從我肺中有白帝出來,收取老虎的兩只眼睛,又把它塞到我的腹中,這時再吐出肺氣,肺氣出來后自然上升冠于山林之上。這樣停了一段時間,再閉住呼吸35次,雙手向前并攏睜大眼睛前進三步,每步都先抬右腳,三步后停住,祝禱說:‘李耳,李耳,如果想著襲擊你就不是李耳。你偷走了黃帝的犬,黃帝讓我來問你這是為什么。’說畢便向前走,一個山虎就立時看不見了。若倉促間遇上了老虎,因為它正面立在你眼前,你應盡力張開左手的五指斜指著它,用盡力氣跳躍,手上下擺動三回,并在跳躍中大聲呼叫,呵叱說:‘虎,北斗君讓你去!’這樣虎就離開了你。”我想人們倉促遇見老虎,驚恐萬狀,跑藏還來不及,怎么能夠鎮定自若地靠近它,并憑著呵叱的七個字就可以脫身呢?因為讀到這一制虎怪法,姑且記錄下來,作為一個笑話。這本書是唐代王珪的孫子王燾所作,他的本傳中說:“王燾探視母病的時候,多次跟從名醫游玩,于是學習到了名醫的法術,并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寫成了書,論述精到明確,視為世寶。”這大概是由于沒有深入考究而得出的結論。
【評析】
世上總有那么一群人,喜歡胡編亂造,睜眼說瞎話,并且將它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這類“攝神”的要訣,北宋以前,野史多見。最要命的是,他們常常被自己的“杰作”感動得一塌糊涂,并且淚流滿面。所以我們常說,物種不同,是沒法溝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