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獸猶斗》名言名句解讀
鋤奸杜幸,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便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都咬破矣。
【注釋】
杜:杜絕,制止。幸:寵愛,指受帝王寵信的佞人或權臣。
【譯文】
要想鏟除杜絕奸邪之人,就要給他們留一條改過自新的出路。如若讓其走投無路的話,就如同堵老鼠洞的人將所有出口都堵死,只會讓所有的好東西都被老鼠咬壞了。
【道理】
《孫子兵法·軍爭》中“圍師必闕,窮寇勿迫”的計策,就是以防對方作困獸之斗。
困獸猶斗
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的冬天,蔡國、吳國、唐國聯合討伐楚國。雙方兵力在柏舉擺開陣勢形成對峙。一天清晨,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王向他請示道:“楚國的囊瓦毫無仁義可言(囊瓦曾因覬覦蔡昭侯、唐成公的駿馬、美玉,在楚王面前進讒言,致使二侯被囚三年,這也是柏舉之戰的起源),他的下屬絕不會對他死忠,如果我們先攻打他,那他的部下必定潰逃。此后我們再大軍跟進,就一定能夠拿下。”闔閭雖不允,但夫概王仍率領自己屬下的五千士卒率先出擊。果然,囊瓦的部下潰敗后引起整個楚國軍隊大亂,吳軍乘機大敗楚軍。囊瓦出逃。
吳軍一路追擊楚軍到清發,準備再次發動攻擊的時候,夫概王說:“被困住的野獸尚且要作最后掙扎,何況絕境中的人呢?如果他們自知難逃一死,一定會全力反擊,那我很可能會被打敗。但如果讓先渡河的得以逃生,那后面的一定心生羨慕,再無斗志,只會爭相渡河。在他們的人有一半渡過河的時候,就可以發動攻擊了。”
在聽從了夫概王的計謀后,吳軍果然又一次將殘余楚軍擊潰。
清·呂學《狩獵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