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
【3079】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
(徐賁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4.4萬字,2016年1月第1版,49元)
△共分四輯:政治和倫理現代性;知識分子和公民政治;價值認同和群體意識;文化批評和大眾文化。
○思想的基礎不僅是理性,而且是道德的理性。
○某些現代價值:自由、平等、人的尊嚴和理性。
○憲政要從建立制度和遵守制度入手,有了民主的制度和遵守民主制度的保證,才能逐漸培養起全社會的民主政治文化。
○“人的自由是存在哲學的第一步”。
○在言路不開放、爭議不自由的社會中,知識政治的反抗不僅具有自由的意義而且更具有民主的公民政治意義。
○“文革罪過”,在專制極權極度嚴酷的統治下,人的思想、判斷和行為極度不自由。
○假面的形式在德國和中國雖不盡相同(如希特勒式的敬禮、表態效忠、參加群眾集會、唱語錄歌、跳忠字舞、早請示晚匯報等等),但對人的道德侵蝕作用卻并沒有什么不同(如虛偽、犬儒、絕望、冷漠、麻木等等)。
○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人不像人”的地步。
○寬容最終將不僅成為一種政治之善,而且也成為一種與自由、平等和正義具有同等實質價值的社會之善。
○現代犬儒主義是一種“以不相信來獲得合理性”的社會文化形態。
○對統治來說,最理想的當然是受制者心悅誠服地感覺到統治權力的穩固。退而求其次,也得讓受制者覺得,即使不心悅誠服,順從也比不順從好。
○專業知識分子,是存在于大學里,并在大學的體制化劃分中獲得專業認可和特殊利益的那些知識分子。
公共知識分子既要有自己的知識標準,又要能放下身段,既要有自己的目標,又要能考慮到現實社會、政治條件的限制和大眾能接受的程度、并作出靈活的應對和調整。而恰恰是當今許多學院式專業人士所不愿做的,也做不來的。
(2017年5月13日晚11:40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