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來
【4041】AI·未來
(李開復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1.2萬字,2018年9月第1版,62元)
△共8個部分:[1]中國的“斯普特尼時刻”;[2]從競技場殺出的世界級創業者;[3]中國的另類互聯網世界;[4]兩國演義和七巨頭;[5]人工智能發展的四波浪潮:互聯網智能化、商業智能化、實體世界智能化、自主智能化;[6]烏托邦、反烏托邦和真正的人工智能危機;[7]一個癌癥患者的思考;[8]人類與人工智能共存的藍圖。
〇人工智能時代不存在三國演義,中美將成為無可爭議的雙雄,兩國應該一起面對并解決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
〇后發優勢指的是后進入市場的企業,可以借鑒先行者的成功經驗,規避先行者已經犯過的錯誤,學習和利用先行者成熟的技術和管理方式,甚至可以接受先行者的資本扶持,以較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成就。
〇接受借鑒的文化環境、匱乏心態,以及為抓住創富機會而愿意投入有前景的新產業的迫切,構成了中國互聯網生態系統的心理基礎。
〇在21世紀要建設人工智能超級大國,需要具備四個條件:大量的數據、執著的企業家、優秀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和有利的政策環境。
〇人工智能時代的七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微軟、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是中國或美國的公司。
〇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國公路交通事故傷亡大約為26萬人,全球則是125萬人左右。
〇“線上線下融合”,簡稱OMO。
〇雄安,將新建為展示科技進步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城市。政府預計投入約4萬億元人民幣的基礎建設經費,吸引250萬人口遷移至此,相當于芝加哥的人口總量。
〇現在已是未來。
〇未來幾十年,人工智能對人類最大的沖擊不在于軍備競賽,而在于就業市場和社會體系。
〇人工智能的到來,是為了幫助人類從乏味、無趣的例行性工作中獲得解放,并且推動我們思考人何以為人,以及人生在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