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菲利普作品分析
【介紹】:
美國黑色幽默派*作家。1933年3月19日生于新澤西州紐克瓦市,是一位素有“神童”之稱的猶太裔美國作家。1954年畢業于巴克西爾大學。1955年獲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并成為芝加哥大學英語教師。同時,他還為各種雜志撰寫短篇小說。1959年因發表《再見了,哥倫布》而成名。1960年獲美國“全國圖書獎”、“達洛夫獎”、“古根海姆獎學金”及“美國文學藝術院獎學金”。一躍成為美國當代第一流的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隨波逐流》(1962)、《當他順利的時候》(1967)、《波特諾的怨訴》(1969)、《我們這伙人》(1971)、《偉大的美國小說》(1972)、《胸脯》(1973)、《我的成人生活》(1974)、《情欲教授》(1977)、《鬼作家》(1979)等;短篇小說分別收集在1956、1959、1960年的《美國最佳短篇小說集》中。他的《當他順利的時候》是他小說中最為成功的作品。小說主人公露西·納爾遜為了對童年所遭受的不幸進行報復,而使自己成為一個不能生育的人,但小說仍生動地表達了他內心充沛的活力。羅思曾振振有詞地說:只有昏沉膚淺的作家,才認為能對改變事物發生作用,才能自覺地處理矛盾和爭論。他的作品也因此總是流露出一種悲觀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情調、一種“妄想般的恐懼”以及在紛繁雜亂的世事面前的“永久的困惑。”他的小說有文體坦率、情節清楚,人物栩栩如生的特點。盡管有時情節發展顯得突然,故事結構有些松散,但都沒有使他的優秀作品有所遜色。他才華煥發、精力充沛,是美國當代享有盛名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