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道·四箴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楊宏道·四箴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有過行有不逮則如之何②?曰:改之而已,勉之而已。如斯而已③,可乎?曰:改之則無過,勉之則事治。于斯二者何有?作四箴以自警云。
浮躁箴
輕發(fā)曰浮,欲速曰躁。事既不達,動貽悵懊④。是以君子,沈思莊靖⑤。治劇以簡⑥,處動以靜。悔寡事治,心和氣融。安樂壽考⑦,咸集于躬⑧。
懈怠箴
身體好安,心情欲恣。安逸懈生,荒恣怠至⑨。一復一日,萬事不治。安不可常,恣不可充⑩。心乎蒙昧(11),身乎困窮。勿謂有命,罪在汝躬。地不產(chǎn)衣,天不雨粟。鬼不輸智,神不賜福。不治不修,塞心餒腹。勤則不匱(12),學則能通。能通則顯,不匱則豐。既豐且顯,樂在其中。
妒忌箴
他人有能,可尊可師。不知出此,反妒忌之。不妒如之何?近乎無志。不忌如之何?安能有為。匪妒他人(13),妒己之不習。匪忌他人,忌己之不思。思之斯得(14),習之以時。文學中積(15),聲聞外馳(16)。汝亦多能,妒忌奚施(17)?
【注釋】
①題目中是四箴,可文中卻是三箴,亡佚一箴。
②逮(dai):及。《論語·里仁》:“古者言之不出也,恥躬之不逮也。”
③斯:此。
④悵(chang):失意,惱恨。懊(ao):悔恨。
⑤沈思:深思。莊靖:嚴肅安定。
⑥劇:繁多。
⑦壽考:年高,長壽。
⑧躬:身體。
⑨荒恣:迷亂放縱。
⑩充:滿。
(11)蒙昧:昏昧,愚昧。
(12)匱(kui):東西缺乏。
(13)匪:通“非”。
(14)斯:則,乃。
(15)文學,文章學問。
(16)聲聞:名聲。
(17)奚:何。
【譯文】
有做錯的事,有沒做到的事,該怎么辦?回答說:改了就罷了,勉勵就罷了。像這樣就罷了,可以嗎?說:改了就沒有過錯,勉勵就能辦好事。對這二者有什么呢?作四箴來自我警戒。
浮躁箴
輕率地去做叫做浮,欲速叫做躁。事情既沒有辦成,動輒留下失意悔恨。因此,君子沉思、嚴肅安定。處理繁多的事務用簡要的方法,處理運動著的事務用安靜的方法。后悔少,事情處理得好,心氣平和。安樂長壽,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懈怠箴
身體喜歡安逸,心情想要放肆。安逸產(chǎn)生松懈,放肆產(chǎn)生懈怠。一日又一日,萬事都辦不好。安逸不可經(jīng)常,放肆不可達到極點。心是愚昧的,身體處于困境。不要說有命,罪責在你自己。地上不生產(chǎn)衣服,天上不掉下糧食。鬼不給你智慧,神不賜給你幸福。不辦事不修身,心竅閉塞,肚子挨餓。勤勞就不缺乏物資,學習能通達事理。能通達事理才能有社會地位,不缺乏物資就能富裕。既富裕又有社會地位,快樂就在其中了。
忌箴
他人有能力,可以尊重他,可以學習他。不知這樣做,反而忌妒他。不忌妒怎么樣?近于無志。不忌妒怎么樣?怎能有作為?不是忌妒他人,是忌妒自己不學習。不是忌妒他人,是忌妒自己不思考。思考就會有收獲,學習要按時。肚子里有了學問,外面才有好名聲。你也是多才多藝的人,為什么還搞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