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敬文《黃葉小談》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鐘敬文
【原文】:
小雨霏霏,輕寒凄惻,雖說遠趕不上北國的彤雪密布,凍云紛飛,但住慣或生長在嶺表的人,總會感覺得這是一種“歲云暮矣”的情調了。記得從前有一首五言律詩云:
梅動芳春近,云低遠樹微。
雨兼殘葉下,風帶暗沙飛。
坐看三冬盡,回思百事非。
濁醪連日醉,未足破愁圍。
前四句,說的便是這個時節的景象呢。
一月來,我的心情的凄惶紛亂,是有生以來所不曾經驗過的,劫后余生,欲去不能,欲住不得,這種難挨的情味,惟有過來人,能夠領悟,否則雖盡管說的很逼真,可是終不能希冀其味識于十一,又何況我的筆端正笨拙得象永不轉調的泉聲呢?帶住!這樣輕輕提過就算了。在此當兒,不能做用心的事,自然在意料中。堆積著的文債何時才讓我竣工畢事呢?思之黯然!
真是一個意外了的事!昨天無意中在朋友處翻看了《貢獻》第二期伏園先生題名《紅葉》的一篇文章,卻引起了我一時的興味,教我在這酒余慵困的今天,伸紙來抒寫這篇小文,自己驚怪之余,不能不謝謝孫先生文章鼓舞我的魔力了。
“黃葉”與“紅葉”,雖然是兩種很相似的東西,但在我們的觀感上,頗各饒著不同的情調,如容我做點譬喻,那嗎黃葉象清高的隱士,紅葉,她卻是艷妝的美人了。古人句云:“停車坐愛霜林晚,楓葉紅于二月花。”這便是紅葉的氣味有些近于女性的春花的證明。對于黃葉,則只有令人感到孤冷清寒,或零落衰颯不會再有什么綺思芳意了。
我自己不知甚么緣故,對于漁洋老人的詩會有如此嗜好的怪癖,如果在中國過去詩人中,我愿去自找什么老師,那嗎,他老,當是首先屈指的一個。他瀏覽景物的詩,幾乎沒有一首不是我所愛讀的。他詩里常常喜歡用紅樹紅葉,黃葉等名詞,如:“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清溪曲逐楓林轉,紅葉無風落滿船。”“路入江州愛晚晴,青山紅樹眼中明。”(先生《蜀道驛程記》云:第七日抵晡江津縣,距縣二里許,小山多桐子樹,葉如渥丹,與夕霞相映)“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青山初日上,黃葉半江飛。”“數聽清罄不知處,山鳥晚啼黃葉中。”諸如此類,都是很佳麗的語句,和東坡的“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同為詩中的畫。先生嘗呼崔不雕為崔黃葉,他所最激賞的關于他的佳句,便是:“舟楓江冷人初去,黃葉聲多酒不辭。”可見他老對于黃葉的愛好了。
我憶起舊事來了,當我初進中學校讀書時,頗喜歡胡諂些歪詩,我們的校長周六平先生見了,竟大大地謬加賞贊。一回,他把一幅山水畫囑我題句,我勉強給他寫上了下面二十八個字:
霜重溪橋落晚楓,寒煙消盡露晴空。
幽人領得秋風味,家在青山黃葉中。
他和詩,以崔不雕相擬,至謂“比似桐花論衣缽,座中惟有阿龍超”,則更以漁洋的賞識江東阿龍樂府者自況,令我真感愧無地了!“風流我愧奉淮海,竟于蘇門奪席來”,這是我當日報呈他老夫子的詩之末韻。一別將十年,他黃葉飄零也似的生命,不知還遺留在這秋風冷落的人間么?我呢,一事沒有成就,只剩著這樣一副殘病的身軀和凄惶的心情,在這世上東飄西泊地過活,辜負了他老人家深深的期望了。唉!這何消說,更何忍說呢!“前比空揮憂國淚,斯行羞慰樹人情”,這兩句當我離開故鄉來廣州時留別他的詩。一度追吟著,便一度感傷到絕地了!
上面一大段的話,似乎有些過于跑野馬,緊回到我的黃葉呀。
紅葉不是到處皆有的——自然是指的大規模的楓桕柿葉等,不是零片的任何林木的葉子——黃葉則普通極了,只要到了相當的時候。嶺表氣溫和暖,冬季的景象,只相當于北方的秋天。在這分兒,自然可以看到枝間及地上,滿綴著黃金的葉子了。日來偶縱步東郊北園一帶,看到它們那樣稀疏地清寒地掙扎于蕭索的氣運中,不免一股哀戚之情為之掀然鼓動起來。
回想數年前,我因為亂事,合家人由市鎮遷入山村中的故居。那時的生活真是清雋可味。一個人竹笠赤足,漫步于水湄林際,金黃的葉子,或飛舞于身邊,或繚繞于足下,冷風吹過,沙沙地作響,我的思想,也和頭頂青空一般的甯謐而清曠。偶而拾起一片,投在回曲的山溪中,它急遽地或迂徐地逐清碧的流水往下飄,我的神思也好象隨之而俱去。在這樣的環境中,真不知人間何世了!現在,不但這浮浪的身,未易插翼飛回故鄉,就是去得,在那毒煙流彈之下,幽秀的山光,美麗的黃葉都摧毀焚劫以盡了!哦!時間的黑潮呵!你將永恒不會帶回我那已逝的清福了么?
我竟會這樣的動起感情來了,為了區區的黃葉,黃葉的回憶!算了,我愿意過去了的永成為過去!無力的我,只合對當前和未來的一切,去低吟那賞味之歌,——雖然這也怕只一句近于“祝福”的空話。
(十七年,正月,二日,于廣州新遷寓次。)
今天偶翻“漁洋感舊小傳”,見崔華(即崔不雕)條后面“按語”云:“歷城王進士蘋字秋史,自稱七十二泉主人,能詩,嘗有句云,“亂泉聲里才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又“黃葉下時牛背晚,青山缺處酒人行。”漁洋目之為王黃葉。”此亦關于黃葉之一段佳話也。《漁洋詩話》中,似有和這相似的一條,屬文時,頗思引用,因記憶不清遺之。現在竟在無意中碰見它,特為補記于此。
【鑒賞】:
《黃葉小談》這篇散文創作于一九三四年。作者在作品中同我們、也同自己談著黃葉,以及由黃葉串綴著的往事,青年時的抱負、生活景象的美好和世事亂離的回憶,清幽素雅之中,流露出一縷感傷的真摯的情緒,同時,也表明內心的深層的重心并不情愿落在無力的感傷上,而是寄希望于未來,盡管他眼前的未來還是隱在一片朦朧的霧障里。
作者寫此文前的心境是不佳的,由于看到孫伏園文《紅葉》引起創作的欲望,因而在這“酒余慵困的今天”,在沉悶未盡釋去的背景之中啟筆成文的。作品是以詩寫景,以詩品黃葉,以詩憶舊事,多處引用古體詩來書寫對舊人的懷念,繪制黃葉點綴的世界的迷人和浪漫意味,從簡法中可以體會出濃縮的真情。漁洋山人對黃葉的喜愛,周六平先生與自己的題詩,無不是聯系在黃葉上的,由寫黃葉筆法轉至憶舊人,含蓄而自然地刻寫著自己寄托在黃葉上的復雜情感。接著又以追憶友人的思緒中進入黃葉點綴的世界的美景,從黃葉的悲婉之中體會著積極力和振奮力,數年前避亂村居的生活,令人留戀忘返,從這恬靜的生活之中升騰起無限的遐想,和著一股淡淡衰愁,構成了全文明朗自然風格中潛伏著韻調。作者的渴望和追求也以對這恬靜生活的回憶中自然流露出來,對現實處境的慨嘆深深地與黃葉纏綿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