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秋詞(其三)
作者: 曹順慶張志懷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王昌齡
這是一首詠嘆班婕好的詩。據《漢書·外戚傳》記載,班婕妤因漢成帝移情于趙飛燕、趙昭儀姊妹而失寵,“趙氏姊弟驕妒,婕妤恐久見危,求供養太后長信宮,上許焉”。所以,此詩屬于宮怨詩。
文學史上宮怨詩很多,這首詩流傳最廣,其魅力何在?我們感到,這首詩雖然給人以惝恍迷離之感,但又有一條貫穿始終的絲線,正是有了這根絲線,才表達出那種哀怨之情。這條絲線就是“靜”的氣氛。
首句寫寂寞的班婕妤在長信宮中又迎來了一天。此處形容金殿用一“開”字,似乎巍峨的宮殿聽不到一絲聲音,只有巨大的殿門悄然而開,令人感到時間似乎凝固著,年年如是,而在這無些許變化的時間中,流逝了一個又一個黎明。同時,宮殿中的無聲無息又令人覺得這仿佛是被遺棄的角落,看不到一點活力。其下一句寫在這悄然無息的環境中,班婕妤只好百無聊賴地手把團扇,徘徊空房,打發著寂寞的時光。她似乎沒有一點“怨”,似乎心已歸于平靜。但是如果把這句同第一句聯系起來看,就會發現她心中的“靜”乃是一種在心靈缺乏與外界交流的結果,在這種“靜”中蘊含著令人喘不過氣的哀愁。
第三、四句是抒發感慨,但是,我們很難說清這嘆惋之情屬于班婕妤還是屬于作者,也許兩者兼有吧。這也是悄然而至的,它寄托在一抹陽光中的寒鴉身上。昭陽宮是趙昭儀所居之宮,從昭陽宮飛來的寒鴉尚能偶沾帝王的恩寵,而婕好卻只能獨守長信宮,在寂寞悲苦中消損自己姣美的面容。但是,在空寂的宮殿中,此情又向何人說呢?
詩中的一切都在靜寂中表達出來。景是靜的,人之心是靜的,而那幽幽的嘆息也是微弱的。這是一個靜的世界,但是,它卻彌滿了令人窒息的寂寞以及這寂寞中的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