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洋思想自由的進化
近代西洋思想自由的進化
羅家倫
在真正進化的社會里,人人都應當有自由發展的機會,自然人人都應當有思想的自由。……這真正的思想自由,是不但每人自己能作充分的思想,并且要每人能將充分的思想發表出來,因為每人有了思想不能發表,則不特是事實上為不可能的事,而且他良心上要受無限的痛苦;況且他有一種的思想而不能公諸人群,豈不是一件社會的損失嗎·至于因壓制思想所產生的他種弊害,更不必說了!我們生在世上,小則離不了個人,大則離不了社會,所以為個人的自由發表起見,不能不有思想自由;為社會起見,更不能不有思想自由!主張思想自由,已經被穆勒J.S.Mill在《自由論》①一書里發揮得博大精微,淋漓盡致,也不必我再多說。現在我要論的就是西洋近代的思想自由,究竟怎樣進化才到現在的地步呢·這實在是一個極重要而極有興趣的問題。當仙子阿中國思想自由方才萌蘗②的時候,一定得多可以“借鑒”的地方,我們豈可存而不論!我近來從西洋思想史中的所得,覺得西洋思想自由之所以能到近代這樣的發展,凡經過三個步趨:……第一個步趨就是人本時代。……思想進化的第二步趨,就是科學的時代。……思想進化的第三步趨,就是民治時代。以上所說從“新生時代”至19世紀初葉,思想自由進化的三大步趨我們已明白了。到19世紀中葉以后,科學與民治二種,相輔而行,同時發展在民治方面,則自1848年全歐大革命以后,勞動者一天盛似一天;女子參政權一天發達一天,憲法既一步一步的確定;選舉權也一步一步的擴充。這種例子,在近代社會史上,也舉不勝舉。至于科學方面,惡更有大大的進步。從前Copernicus③等發現天體的現象,把基督教已有的解釋,雖然一律推翻,但是對于上帝造人的學說,尚無法否認。等到1859年Darwin的空前絕作物種由來Origin of Species④出現,而進化論的學說,遂以確定。1871年他所著的人所從出Descent of Man⑤一書出版,說明人是從低等動物變過來的,于是宗教里Adam, Eve⑥的話,完全被他打倒。宗教的第一大敵就是進化論,宗教用了多少方法壓制他,苦戰六十年,終沒有成功,而且進化論日益發達。一切政治、社會道德、宇宙論、人生觀,沒有不受他的影響。以后生物學、人類學由此而日益發明,神權一蹶不振,自不必說了!理性與權威競爭許多時期,至此方才勝利,正是民治與科學同時并進的功勞!到現在世界的思想,可謂蓬蓬勃勃,自由發展極了!……這種極大的轉變,也是由于19世紀以來的科學和民治經過了一次大大的改革,又促醒了一種新人生觀,所以才能如此。從科學方面而論,自然從19世紀后版以來,思想界受進化論的支配了!但是進化論講到Haeckel⑦這班學者時候,雖已達極盛的時代,然而講到世界的進化,不免落于太機械的弊病。等到新一元論領袖Ostwald⑧出來,才大大的昌明了能力Energy的觀念,知道宇宙事無限的能力構成的,以新的“能力說”Theory of Energy去代替舊的“宇宙機械說”Mechanicai theory of Pbysical Woeld,把靜的世界誒,變成動的世界;把Mechanicai的世界,變成Energitic的世界。Ostwald是一位化學物理大家,所以最初不過以這個觀念講化學物理。其后流入生物學里,就大大的發現生物突變的原則;流到天文學里就成了新天文學;流到人類學里就成了新人類學……。這個Energy的觀念,實在影響全世界的進化!從民治方面而論,則我們不能不說這次思想界的新變更,是同這次大戰終了有絕大的關系,我方才說“一百句空話,不如一次實行”,所以這次大戰也同法蘭西大革命一樣,對于思想自由是有絕大的貢獻的。老實說,歷來的思想界,都沒有不受國家主義的一層障礙的;而以十九世紀極端國家主義的發展時代為尤甚。今“一世之雄”的德意志突然倒去,自然有光明的現象了!歐洲的大學者何以到現在才覺悟了來發精神獨立宣言·何以到現在才聯絡了來發精神獨立宣言·大家也就不難推想而知!這是大戰后四項所以改變的第一種原因。凡是時代愈亂離的時候,思想愈發達。……所以百派爭鳴極一時之盛。思想界的自由空氣,莫過此時的。這是大戰后思想所以改變的第二原因。有這兩種原因,民治的主張,自然比從前更要徹底了!以上是科學與民治雙方面影響現在思想的大關鍵。而其重要的,還在當今人類的人生觀,又得一種大改變。我常說,西洋文明的進化,在“新生時代”已經從“神”的時期,進為“人”的時期了!物質本來是供人生利用的,但是到19世紀的時候,物質的科學極端的發達,而政治社會的科學的發展反及他不上;于是人生受物質文明的支配過了度,幾乎變成機械一般。這次大戰,也未始不是極端物質文明的結果。于是大家發生疑問道:“我們的人生,難道祗是供物質的支配,而去作的犧牲嗎·”從這點上重新發生了一種人生的覺悟。加之現在科學上Energy的原理,改變了世界進化的觀念;而新民治的急進,又將一切的礙障掃除,自然大家的人生觀上受了一種大大的影響,而成了一種新人生觀了!因為這個原因,所以20世紀可以高唱人道主義!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有許多思想家叫現在做“新生時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從歸納得來的近代思想自由原理是:首先改革人生觀,以科學的精神謀民治的發展。……世上沒有理性不與威權為敵,也沒有威權不要壓制理性。理性自身本來沒有物質的勢力,何以能敵威權住呢·說到此地,我們主張思想自由的惟一妙諦就是“犧牲”了!世界上別的犧牲姑且不論,但為真理而犧牲,為主張犧牲,是絕對值得的!……茍主張思想自由,則不能不以堅強的意志,熱烈的情感,作真理的犧牲。死固不足畏,但是不到死的時候,就應當:——“出了研究室就入監獄,出了監獄便入研究室”!原載1919年12月版《新潮》第2卷第2號
〔注釋〕 ①穆勒J.S.Mill《自由論》:穆勒(1806—1873),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19世紀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所著《論自由》提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個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其他人和社會都不得干涉;只有當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時,個人才應接受社會的強制性懲罰。這是他為個人與社會權利劃定的界限。為此1903年嚴復第一次把《論自由》介紹到中國來時,書名就叫《群己權界論》。 ②萌蘗(méng niè):萌,生芽、發芽。蘗,樹木砍去后又長出來的新芽。比喻事物的開端。 ③Copernicus:哥白尼(1473—1543), 40歲時提出日心說,并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他的“日心說”否定了在西方統治一千多年的地心說,沉重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體現科學對宗教迷信的斗爭勝利。 ④Originof Species: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在該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他使用自己在1830年代環球科學考察中積累的資料,以證明物種的演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天擇)和人工選擇(人擇)的方式實現的。他的思想得到了科學界大多數人的認可。 ⑤Descent of Man:《人類的由來》,是達爾文的主要著作之一,主要對人工選擇作了系統的敘述,并且提出了性選擇及人類起源的理論。 ⑥Adam, Eve:亞當、夏娃。 ⑦Haeckel:海克爾(1834—1919),德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捍衛者和傳播者。 ⑧Ostwald:奧斯特瓦爾德(1853—1932),德國物理化學家,提出了稀釋定律,對電離理論和質量作用定律進行了驗證。1891年左右開始形成他的“能量學”概念,認為能量是唯一真實的實在,物質并不是能量的負載者,而只是能量的表現形式。他隨即將這一理論推廣到了化學領域,主張物質和原子、分子的概念都是多余的,各種現象能夠用能量及其轉化來滿意地加以解釋,自此成為對原子假設持懷疑態度的思想代表。獲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鑒賞〕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筆名毅,浙江紹興人。早年求學于復旦公學,1917年進入北京大學文科,成為蔡元培的學生。1919年,在陳獨秀、胡適支持下,與傅斯年、徐彥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當選為北京學生界代表,到上海參加全國學聯成立大會,支持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親筆起草了印刷傳單中的白話宣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在5月26日的《每周評論》上第一次提出“五四運動”這個名詞,一直沿用至今。1919年春,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應邀訪華,在北大發表了一系列學術演講。羅家倫參與聽講,后來還擔任了筆記等工作。受此影響,羅家倫的興趣開始轉向思想史和哲學領域,由此翻譯了英國歷史學家布瑞(1861—1927)的《思想自由史》,本文為翻譯過程中的心得。文中以“思想自由”為對象,對西方思想作了歷史性回顧,這樣的探討角度在當時是比較少見的。中國近代時人引進“自由”一詞最早見于1847—1848年出版的《英華字典》,但當時對“自由”的界定多近于“民主”之意,也就是說從政治角度來理解此概念。梁啟超在《新民說》中專列“論自由”章,提出自由者,“奴隸之對待也”,從一些歐美等西方國家自由發達歷史中,認為所爭不外乎四端:“政治上之自由”、“宗教上之自由”、“民族上之自由”、“生計上之自由”,主要涉及平等、參政權、信仰、民族等問題。在這些探討中很少涉及純思想領域中的自由。而羅家倫的這篇文章在這方面有了突破。羅家倫開門見山就提出:“在真正進化的社會里,人人都應當有自由發展的機會,自然人人都應當有思想的自由。”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認識在當時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在這一基礎上,羅家倫回顧了西方文明發展的歷史。認為第一階段,以擺脫宗教教義束縛而認定個人價值為標志;第二階段以打破對《圣經》的迷信而崇尚科學精神為標志;第三階段則以政治革命,提出自由、平等、博愛信條為標志。這樣的解釋把當時中國所實行的政治變革要求與“思想自由”之間的關系作了恰當的梳理。這些觀點依托于布瑞,又有他自己的發揮。與其時的思想解放要求十分合拍。羅家倫認為這種自由精神是近代中國三代知識分子積累的最大成果,是在推翻帝制官僚政治過程中得以形成的。故要實現中國社會的變革,就要繼承這樣的思想傳統,做到“首先改革人生觀,以科學的精神謀民治的發展”。這是他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的“科學”、“民主”主旨的重要詮釋,是合乎時代要求的見解。羅家倫在具體談到如何實現思想自由的時候,考慮比較多的還是在思想方法上的科學化,而對實施方案卻較少涉及。這從他在此文的附錄中可以看出。他的附注中說:“我這篇文章做完的第二天,就去聽杜威先生教育哲學第八次演講,其中如‘科學方法’‘Energy’等幾種重要觀念,幾乎完全相同。我這番主張在不期然之中。”(《羅家倫先生文存》1976)以當時尚在就讀的大學生而言,出現這樣的認識上的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羅家倫在文章末尾提出了“茍主張思想自由,則不能不以堅強的意志,熱烈的感情,作真理的犧牲”的主張。明確了為“思想自由”愿意因之付出生命代價的決心。回顧他的一生,以后他曾多次留學歐美,并在其間擔任過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校長等職,撰寫《新人生觀》、《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觀》、《文化教育與青年》等著作,確實可以說是以實際行動遵照了為思想自由而奮斗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