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自春徂秋(三則)》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唐弢
【原文】:
綠
小園已經有點春意了,首先是蕩漾在楊柳枝頭的綠霧,其次是清晨飛來的鶯聲,下過幾陣細雨,荒坪又給涂上一層淺淺的顏色,青油油的,如沙漠上的綠洲,難道這不就是暗淡欲絕的人生里一線生機嗎?
這Oasis猶如著上“煮”的綠墨,一點點大起來。
園邊,郊外,枝頭,墻角,現在也印上一色春痕,似舒暢而實憂郁。豈不曾抱類似的心懷,在青春之前,愿舍戔戔生命,以追求明日的自由和幸福!
誰不愛一片茂綠呢?
向園外探首,我乃睹春意之燦漫。
雨
“予嫩芽以孕育:你卻給花果以摧殘了?!?/p>
聽梨花低泣,使人惱一春煙雨,今夜,怕會有玄裳的燕子銜著零落的殘紅來入夢,燈影在搖動哩。
“你,把腳步放輕些!”
垂柳與白楊
在春天里我愛繁枝密葉的垂柳。
試設想溪邊湖畔,當黃昏推出新月,水面浮上薄霧的時候,有三兩柔條,在銀光里飄拂,且不說棲鶯系馬,曾綰住離人多少相思,只看她淚人兒似的低頭悄立,恰象有一腔冤抑,待向人細訴。
你曾為她的沉默而動心嗎?
在秋天里我愛蕭蕭的白楊。他是個出色的歌者。風前月下,拖著瘦長的身影,似流浪的詩人,向荒原躑躅,獨個兒與地下人為鄰。興來時引亢高歌,更無須豎琴洞簫,有墻下的促織與田間的絡緯相和,你不聽見那曲子嗎?郁勃蒼涼,如猿鳴狐啼,聆余音哀轉,小樓一角,正有人潸然淚下哩。
你的眼角濕了,是為他的孤獨嗎?
【作者簡介】:
唐弢(1913——),浙江省鎮??h人,現代作家、文學史家。曾任作協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著有《晦庵書話》、《生命冊上》《唐弢雜文集》等,并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鑒賞】:
這是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分三個小標題來寫,反映出三種不同的心境與情緒。
作者善于寓情于景,寫得很有特色。第一段“綠”寫春意。作者描寫景物細致,塑造出優美意境,楊柳枝頭的綠霧、清懸的鶯聲、幾陣細雨、青油油的青坪。借景直抒胸臆:“難道這不就是暗淡欲絕的人生里一線生機嗎。”作者在當時郁悶的心情下,看到這喜人的春天的綠色,便喚起他對美好的強烈追求,便直抒胸臆“在青春之前,愿舍戔戔生命,以追求明日的自由和幸福?!边@一段,作者把自己融于景物之中,“我”與景物互相比襯,構成畫面,“我”之感情通過自然景物,得到強烈的抒發。
第二段“雨”更是情入景中,以作者主觀感受融于景物描寫之中。雨使花果摧殘,使梨花低泣,雨是一種“惱”的情緒,可謂雨打殘紅,使人閑愁萬種。作者發出慨嘆,讓雨把腳步放輕些,表現了作者哀怨、不平的心情。
最后一段“垂柳與白楊”,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垂柳與白楊人格化,膩予其人的生命、情感和性格,以表現作者的情感。作者把垂柳喻成柔弱、多情、哀怨的美女,有一腔冤抑要向人傾訴;而白楊則成了剛強奔放,卻又滿腹不平和凄苦的歌者。作者通過垂柳的低訴與白楊的高歌,表達了自己要傾訴、高歌的心情。
作者把三種不同的情緒演變,融于三不段同的景物描寫當中,做到情景交融,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