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高于舊竹枝作者是誰(新竹高于舊竹枝這首詩的意思解釋)
鄭板橋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叫《新竹》: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有人把它當作是贊美教師的一首詩,其實并不是。
這首詩的大意是:
新生的竹枝,長得非常高,比老竹還要高。
為什么如此呢?我們發(fā)現(xiàn),新竹來自于老竹,老竹根壯,新竹才長得茁壯。新竹參天挺立,是老竹愛護、養(yǎng)育的結果。
第二年還會有新的竹子長出破土而出,然后參天挺立。人們可以預想,在老竹的周圍,它的兒孫,全部都身高十丈、英姿颯爽、傲然挺立。
詩中最后一句提到了鳳池。為什么要提鳳池呢?
鳳池:鳳凰池的省稱。鳳凰池本是禁苑中的池沼,魏晉南北朝時,設中書省于禁苑,掌管機要,接近皇帝,故稱中書省為“鳳凰池”,古詩中常以鳳池喻宰相。
從上面這個典故的解說可知,鄭燮說鳳池,其實就是贊美老竹是宰相級的人才。
這首詩寫的非常妙,一石二鳥。既贊美新竹挺拔出眾,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同時有贊美老竹才德高尚,堪為宰相,是國家棟梁。
詩中的老枝到底指的是誰呢?是指教師嗎?
其實并不是。
這首題是一首畫竹詩,后面落款是:
“孏石十哥弄璋之兆。板橋弟鄭燮。”
可知這幅畫竹和這首題畫詩,是祝賀其兄孏石生男孩的紀念品,是有其特定的具體內(nèi)容的。
簡單說,這首題畫詩就是來贊美父子倆的,而且預示這個老爸爸將來還會再生優(yōu)秀的兒子。父優(yōu)子秀,家族興旺。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他后半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所以這首題畫詩,應該是他給人家賀生,畫了一幅竹子,并自題一幅詩。
不過,現(xiàn)在很多人把這首詩看作是贊美老師的。
這樣可以不可以呢。
當然也是可以說得通的,但是卻偏離了詩的本意,那有點兒勉強。
首先,新竹是從老竹身上生長出來的,這表示父子關系非常恰當。而要來表達師徒關系,就非常不合適,因為師徒并不同根。
第二,明年再有新生者,祝人家子孫滿堂,恰如其分。但要來描寫教師,最好說他們來年再有新生,而要說他們再生新生,就顯得不倫不類。
第三,老師一下子變成宰相級人才,這個跨度也比較大,也不太符合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習慣。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老師一般都作為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形象出現(xiàn)。
而老師一邊教授子弟,一邊自己熱衷功名,在政壇上求得施展抱負的平臺,不是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