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 古代經典詩句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一
2、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二首》
3、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劉基《題太公釣渭圖》
4、天子號仁圣,任賢如事師。——杜牧《雪中書懷》
5、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6、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7、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8、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9、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10、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11、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12、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3、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寫懷》
1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15、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出塞》
16、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17、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8、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19、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20、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2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2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24、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2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26、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27、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28、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
29、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曹植《雜詩南國有佳人》
30、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3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32、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33、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34、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35、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37、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38、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39、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40、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1、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4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4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44、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45、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46、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47、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4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其一》
49、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50、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二
斑竹枝,斑竹技,淚痕點點寄相思。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洛陽春色待君來,莫到落花飛似霰 。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瓊花香永羈華年,我心未遠總流連。愛怎言不許一諾,你情莫變共新天。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淑女郎君兩意知,銀輝盈窗沐青絲。艷存羅帳鴛鴦夢,瓊玉冰清笑樂怡。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王宮百官動,曉示萬民行。明媒娶佳麗,趙威后問情。雙人同用力,陽春神童臨。
王侯將相鬧新房,維擁佳麗坐喜床。國人撤棗生桂子,劉妹迎唇雙吻香。楊柳嬌媚歡飄舞,百感交融樂悠長。年深月久倆依偎,好運常臨幸福家。
我來快典索藏頭,愛墜長河浪漫游。你是星空明媚月,胡笳一曲上層樓。志疏情切常思憶,慧遠初分獨駐眸。
我心深懷無忘卻,愛巧交織思憶靈。斯景在春花含笑,蒙柔千日永世情。
舞徐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 。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三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的這首小令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而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愛的最高境界,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經的起平淡的流年。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海枯石爛的愛情,這就是了!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蕩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讀之使人悲感無端。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古人認為,情至極處,“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許”是何等極致的深情!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何等的殘缺美。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四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五
2、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3、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4、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5、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6、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7、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9、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1、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1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3、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兵法軍爭》
1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15、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16、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諸葛亮《出師表》
17、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后漢書陳蕃傳》
18、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2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21、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2、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屈原涉江》
2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
26、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屈原涉江》
27、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28、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3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六
1、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2、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4、誠信乃是一種和諧,正如健康、和善與神一樣。(畢達哥拉斯)
5、語言猶如枝葉,行為猶如果實。(洪都拉斯)
6、坦白是誠實與勇敢的產物。(馬克·吐溫)
7、坦誠是最明智的策略. ( 富蘭克林)
8、守信的人是最快樂的,誠實是最天真的。(魯迅)
9、誠實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爾 基)
10、一言而適,可能卻敵,一言而得,可以保國。(劉向)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七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3、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題自畫小像》)
5、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6、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7、(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宋·張俞《蠶婦》)
8、但愛鱸魚美(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北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9、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漢樂府 孔雀東南飛)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1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1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朝發白帝城》)
1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廣東省陵》)
14、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1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16、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
1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龜雖壽》)
18、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9、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20、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八
2、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3、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雜劇
4、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論語微子
5、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6、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8、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9、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馬致遠
10、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11、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12、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14、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5、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18、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19、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路史》
2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21、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陸游
22、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2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25、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2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8、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2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3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經典古代文言文及翻譯篇九
1、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運命論》)
2、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文賦》)
3、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詩經》)
4、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元?程端禮)
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6、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詩經》)
7、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誠子書》)
8、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9、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劉禹錫)
10、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畫旨》)
11、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
1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選》)
1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古語)
1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1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語)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
17、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18、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19、—年之計在于春.—日之計在于晨。(《南陽蕭繹》)
2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21、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語》)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